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美国司法挑战

美国司法挑战

发布时间: 2023-05-28 07:30:39

『壹』 辛普林案件

应该是世纪大审判“辛普森案件”吧?!

1994年,辛普森的前妻妮可和男友戈德曼被发现死于家中。有暴力前科的辛普森被锁定为杀妻嫌疑人接受审判,但由于公诉方提供的证据和证人存在缺陷未能说服陪审团,1995年辛普森最终被无罪释放。但许多美国人坚持认为,“辛普森杀害妻子的鲜血连上帝都看见了,但法律没看见,所以辛普森无罪”。这场全美瞩目的审判有“世纪大审判”之称,也是美国当代最具争议的案件之一。

然而据报道,辛普森如今将在长达两小时的电视专访中以假设的口吻叙述自己的“杀妻”细节,而他的《如果我做了》一书,也被舆论称为“杀妻书”。据报道,由于美国司法制度有“一事不二审”的原则,辛普森既已被判无罪,不管他在书中如何耸人听闻地渲染自己的杀人细节,都不会因同一案件再受起诉。

有英国媒体评论说,尽管辛普森被无罪释放,但是在许多美国人的眼中,他就是杀人凶手。策划出版辛普森“杀妻书”的美国新闻集团受到了舆论的指责。一些批评者说,出版商出版辛普森“杀妻书”是不顾社会正义的唯利是图之举,辛普森在书中等于变相承认自己当年在法庭上矢口否认的事实,更是对美国司法公正的挑战。

但是,这些评论者很可能只说对了一半。辛普森案在当时和以后,是是非非,都有不少争论。辛普森“杀妻书”的出版当然是出版商的唯利是图,但对弄清历史真相却也不失为一种补充,而“挑战司法”的结果,若能促进司法的进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11月20日,新闻集团“老大”默多克终于站出来公开道歉,并宣布取消有关辛普森的电视专访和出书计划,并就这些计划可能给辛普森案件受害人带来伤害表示道歉。

随着默多克的道歉,这场“杀妻书”闹剧也“休克”了。但这段10多年前的“旧事重提”,仍然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回味之处……

辛普森其人

詹姆斯·辛普森是美国橄榄球超级明星,1947年生于旧金山市的一个黑人贫困家庭。他投身橄榄球运动后,曾获得全美大学橄榄球联赛的最高荣誉奖海斯曼奖。后来辛普森进入职业联赛,先后在纽约水牛城鹰嘴队和旧金山淘金者队担任主力,创造过一个赛季带球冲刺2003码的惊人记录,至今未被打破,被誉为橄榄球职业比赛史上的最佳跑锋。

退出体坛后,辛普森又投身影视和广告业,在电影中扮演主角,曾在我国上映的《卡桑德拉大桥》中黑人国际刑警的扮演者正是辛普森。他还在美国广播公司和国家广播公司担任体育评论员;在美国最大的出租车公司赫兹担任形象大使。

辛普森的奋斗史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之梦。他生在黑人贫民区,父母是小人物,他又患佝偻症,然而,凭借着体育天赋,辛普森成为美国人心中的英雄、体育明星和好莱坞影视明星,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

1977年,辛普森在一家高级餐厅与漂亮迷人、金发碧眼的18岁白人女侍者妮可一见钟情,不久便与第一任黑人妻子离异。1985年辛普森与妮可结婚后,因妮可怀疑他在外面有“二奶“,辛普森又怀疑妮可和男模闹绯闻。妮可曾多次打电话报警,指控辛普森对她拳打脚踢。

1992年3月,辛普森和妮可离婚,此后仍常一起抛头露面,甚至继续同居。1994年6月12日,妮可及其男友戈德曼在洛杉矶寓所双双被杀。案发之后,警方所锁定的杀人嫌疑犯首先便是辛普森,将他逮捕并送上了法庭。此案波澜迭起,高潮不断,最后辛普森被戏剧性地宣判无罪。

“世纪审判”仍旧扑朔迷离

“世纪审判” “黑”“白”颠倒

1995年10月3日,美国西部时间上午10点,当辛普森案裁决即将宣布之时,整个美国一时陷入停顿。据说,这时克林顿总统推开了军机国务;前国务卿贝克推迟了演讲;华尔街股市交易清淡;长途电话线路寂静无声。数千名警察全副武装,如临大敌,遍布洛杉矶市街头巷尾。CNN统计数字表明,大约有1.4亿美国人收看或收听了“世纪审判”的最后裁决。

陪审团裁决:辛普森无罪。

辛普森案件开审后,公诉方出具证据723件,血证如山;辩护方以392件证据反证“证据不足”。阵容强大的辩方指控主要负责此案的警官曾使用过侮辱黑人的字眼;另外,警察局有人为了种族偏见,故意栽赃嫁祸辛普森,假造证据。在审理中,辛普森在众目睽睽下竟然无法戴上“杀人手套”,而作为警方重要证据的一双沾有辛普森和他前妻血迹的袜子被证明为实验室里的产物,令陪审团哗然。

控辩双方唇枪舌剑历时460天,最终经陪审团裁定,辛普森无罪释放,美国历史上最著名谋杀案的审判划上了句号。采访此案的记者超过1000人,美国新闻媒介把辛普森案的审判称为“世纪审判”,被美联社评为“1995年世界十大新闻”之一。

判决宣读后,一位白人妇女泪水夺眶而出,叹了口气说:“美国完了。”在黑人居住区,黑人们欢呼雀跃、载歌载舞地庆贺胜利。当时的总统克林顿要求美国人民尊重陪审团的裁决。

一年以后,加州高等法院的一个民事审判庭开始审理此案。4个月后,陪审团作出裁决,辛普森对其前妻妮可及其男友的谋杀负有责任,并判辛普森向戈德曼的父母赔偿850万美元。5天以后,同一陪审团再度判辛普森支付25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费。这样,他要为民事责任支付总计3350万美元的赔偿。辛普森随即搬到佛罗里达州,该州的法律可以保护他的财产不用于赔偿。据报道,辛普森至今一个子儿都没有赔,但巨额律师费用加上人格破裂令辛普森一蹶不振。

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得出的截然相反的结果,被一些评论家归于陪审团的组成上:民事审判的陪审团9名成员全是白人,而刑事陪审团中有9名黑人、2名白人和1名西班牙裔。

刑事判决出来以后,检察官克拉克曾说:尽管自由主义者不想承认这一点,但一个以黑人为主的陪审团不可能在此类案件中作出公正判决。此话引起了媒体轩然大波,媒体对此报道的程度和收视率大有压倒克林顿总统当天发表国情咨文之势。

据说,此案宣判以后,洛杉矶街头和其他地方的白人与黑人甚至是各走各的路,连在同一个部门工作的黑人和白人之间也变得隔膜起来。

“杀妻出书”

真假莫辨

辛普森的“案后案”之谜大概要算美国新闻集团旗下的出版商准备出版的这本辛普森自传:《如果我做了》。

出版商里根最近就因为同意出版这本书饱受各方批评。里根辨解说,她之所以愿意出版辛普森的书是因为她本人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她觉得这本书的收益将会给辛普森的孩子。里根说,辛普森来找她提出了想出书的念头,在这本书中,辛普森将以假想的方式提出,如果是他参与了这一杀人事件,他将如何进行。

尽管里根承认辛普森并没有直接说他杀害了前妻及前妻的男友,但她认为这本书将是辛普森的自白。

而美国一家报纸已经提前向公众披露了该书的部分内容,并将这本自传形容为“一颗重磅炸弹”。据看过这本书的人说,辛普森在书中描述的杀人场面“真实得让人不寒而栗,没有人会质疑他所说的就是真相”。因此,美国舆论对辛普森的新书发行和美国媒体大肆炒作的行为普遍表示不满。被害的妮可的妹妹表示,里根书店出版这样一本书,是在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里根书店的做法在美国出版界引起了不少批评。权威人士认为:“这不是想让公众倾听一个故事,其真实目的就是赚钱”,这种做法“令人作呕”。很多大型书店则宣称很可能拒不接纳这本“臭名昭著的新书”。包括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内的一些美国电视媒体则拒绝对辛普森的受访实录进行电视转播。受害者家属及新闻出版界称,这是对美国司法制度的挑战。

面对公众汹涌而来的批评,美国新闻集团不得不取消“辛普森计划”。总裁默多克发表声明说,“我和资深管理人员同意美国民众对于这个计划不妥当的批评”,“我们对于由此引起被害人家属的痛苦感到十分抱歉。”

但是,据报道,尽管《如果我做了》上市被取消,但一部分书已先行运到了各地的书店。有媒体猜测,访谈就算不公开在电视中播放,已经制作完毕的专访随时可能出现在网络上。

“辛案”关键词

“黑鬼”

辛普森案审判期间,检方的“明星证人”福尔曼警官是最让人生疑也最倒霉的人。案件审理期间,辩方特意设立了一个免费举报热线电话,结果了解到这位警官曾有过很多极为恶劣的种族歧视言论。辨方律师还收到了一位女剧作家10年多次采访福尔曼的录音。在录音谈话中,凡是提到黑人的地方,福尔曼警官一律使用了“黑鬼“这一侮辱性用语,共达41次之多。福尔曼还自吹自擂:“我是世纪大案的关键证人,如果我不帮助检方撑住,他们就会输掉这个大案。血手套决定一切,如果没有手套,拜拜别玩了。”辩方律师把福尔曼称为“一个拥护种族灭绝政策的种族主义者、一个作伪证的家伙、美国最令人可怕的恶梦和魔鬼的化身”。

辛案结束后,洛杉矶市地区检察官毫不留情,正式立案起诉福尔曼警官。结果,他因伪证罪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狱外监管。

“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

辛普森案戏剧性颇强。有媒体认为,警方本来已经掌握了足以证明辛普森杀害前妻及其男友的证据,但他们为使案件更加“血证如山”,愚蠢地伪造了一双沾有辛普森和他被害的前妻妮可血迹的袜子。正是这双袜子,最终被被告方证明为实验室里的产物,陪审团哗然。

美国法律中有一条著名的证据规则:“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任何人发现自己的面碗里有一只臭虫时,他绝不会再去寻找第二只,而是径直倒掉整碗面条。有评论家认为,即便警方获取了大量能证明辛普森有罪的证据,但只要其中有一个证据如这只袜子是非法取得的,所有证据就都不能被法庭采信。于是,尽管控方女检察官克拉克在总结发言中慷慨陈词,打动了大量观众,却并未让陪审团动心,一致作出被告无罪的判决。

“超越合理怀疑”

有专家认为,辛普森能够洗脱罪名,关键在于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刑事案采用的定罪标准是“超越合理怀疑”。这个术语包含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由于刑事案人命关天,所以陪审团在裁决无罪时,不一定非要确信被告清白无辜。只要检方呈庭证据破绽较多,没达到“超越合理怀疑”的严格标准,尽管有很多迹象表明被告涉嫌犯罪,但陪审团仍然可以判决被告无罪。

对于“超越合理怀疑”,美国证据法权威卫格莫教授认为,这个法律术语的含义“难以捉摸,不可定义”。但是,这个术语包含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由于刑事案人命关天,所以陪审团在裁决无罪时,不一定非要确信被告清白无辜。只要检方的呈庭证据破绽较多,没达到“超越合理怀疑”的严格标准,尽管有很多迹象表明被告涉嫌犯罪,但陪审团仍然可以判决被告无罪。有人说,美国司法审判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宁可漏网一千,不可冤枉一人”。媒体称此话“极为传神”。

“手套不合手就判他无罪”

辛普森杀妻案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证:一副沾有鲜血的手套。但是当辛普森戴着这副手套向陪审团展示时,发现该手套并不合他的手。随后,美国著名黑人律师、辛普林的辨护人强尼·柯克伦说出了一句名言:“如果手套不合手,那你们就必须判他无罪。”

一些法律专家指出,正是这句话让辛普森的案件来了个惊天大逆转。很快,法庭就宣判辛普森无罪。而他的那句话从此成为了美国人经常引用的经典对白。

柯克伦出生于1937年,他的曾祖父是一位黑人奴隶,他父亲是一位保险销售员。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非常喜欢辩论,在高中时,他的辩论课成绩非常优异。高中毕业之后,他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后来取得了法律方面的学位。柯克伦于2005年3月29日因脑部肿瘤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67岁。

『贰』 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司法审查制度评价

对这个制度的评价,我将其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肯定性质的,关注它所带来的能动作用,一类是否定批判或者说是质疑性质的,关注它的缺陷以及不良后果。但是任何一种人为的制度总有它的精华和糟粕所在,关键是如何把握它为人类服务,或者说这里应该用边沁的功利主义来考量,目标应该是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一是司法审查的监督作用。司法审查制产生后,在美国宪政实践中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监督制衡作用。美国司法审查制的特点是,美国联邦法院(也包括州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拥有终局的权力来宣告任何法律、任何基于法律的公务行为,任何其他由公务员所为,而被认为与宪法有所抵触的行为,皆因违宪而无法据以执行。”但是,美国司法审查权并非是无限的审查裁判权,它谨慎遵循政治问题不审查、无诉讼不审查、法律尽量推定为合宪等自我限制原则。尽管如此,司法审查制仍然是维护美国宪法、保护公众合法权益、调解联邦各部门关系、“捍卫美国式民主的最好方式。”在监督制约立法权和行政权方面,美国司法审查权表现为“法院有权以政府的行为与宪法相抵触为由而宣布其无效。这种权力的适用范围不仅包括联邦行政机关和国会的行为,而且也包括各州政府的活动。”
这里侧重考察其对联邦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监督作用。
(一)是对立法的监督作用。司法审查制的确立,对国会的立法权无疑是最有力的牵制。事实也正是如此,自1803年至1986年期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行使司法审查权宣布全部或部分违宪的联邦法规共125个。从数量上看,被宣布违宪的法律与同时期国会制定法律相比,微不足道。但这种权力是19世纪下半叶前全世界各国法院绝无仅有的权力。从行使司法审查权的规律上看,联邦最高法院在19世纪行使司法审查权比较谨慎,其宣布违宪法律有32个。但进入20世纪后,尤其是在新政改革和民权运动的短短22年内,被宣布违宪的法律达59件之多。由此可见,联邦最高法院手中的司法审查权,确实是制约国会立法,缓解社会矛盾,保持分权制衡格局稳定的有力工具。(二)是对行政的监督。司法审查制的确立,是美国加强司法权对行政权监督约束功能的一个的尝试。在美国200多年的宪政实践中,司法审查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作用主要表现以下3方面:1、.司法审查制是保护公民权利免受行政权力侵害的重要屏障(比如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2、.司法审查制是调解立法权与行政权冲突的仲裁人(比如水门事件的解决)。3、.司法审查制是限定行政权力张力的调节器(对总统权力的监督审查,对立法机关委托给行政机关的立法权的重点监督审查,对行政部门获得委托司法权和准司法权实行严格审查)。
二是司法审查对于司法独立的作用。司法审查制度不进从理论上丰富了西方司法独立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了司法独立,并在依宪治国和权力制衡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是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中最重要的法律解释的作用不容忽视,法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解释,通过司法判例不断赋予宪法以新的内容,从而使宪法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同时又能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在美国宪法学上,这种权力通常称为法院制定法律的权力,即法院通过解释宪法,常常使有关法律有了新的意义。美国宪法之所以继续发展,之所以在成文宪法之外,实际上又有了一部不成文宪法,而正是这部不成文宪法反映了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架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最高法院解释宪法的结果。我认为这是一种积极作用。,
四是司法审查对统一法律适用具有促进作用。在这里我考虑了行政因素,行政事务大都专门,每一行政机关往往只注意其职务本身所适用的法律,可能忽视其他方面的法律。然而一个国家的法律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必须互相配合。法院在司法审查时,是从法律整体考虑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不是只考虑某一机关所适用的法律。司法审查的存在也是为了统一法律的适用,协调法律的一致所必要。 一是这种司法审查制度没有一个限度规定,也就是说,司法的这种审查有没有限度?限度在哪里?对于这种审查应该有一个限度,但是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没有这一限度规定,谁能保证少数人压制多数人的情况发生呢?另外,法律的解释是司法审查的重要前提,法律解释的标准如何确定?立法机关有错误解释宪法、曲解人民意志的可能性,谁能保证美国的法官们在解释法律时能够这种错误的发生呢?人民代表或许没有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事,那么,不是由人民选出的法官们就能更好的代表人民意志吗?司法机关是在限制、监督立法机关呢还是限制、监督民主,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司法审查制度没有对此作出任何成文性或惯例性规定,法官们向宪法宣誓效忠,但是效忠没有界定方法,因而能否达到维护人民的自由与利益这一宪法目标值得怀疑。
二是司法机关由此变成了“危险的部门”。这是接着上一条的分析,司法审查基于司法机关是“最不危险的部门”这个意义上理解有其合理性,但是司法机关真的是最不危险的机关吗?比如反联邦党人就说,宪法保证了司法的完全独立,法官既独立于人民也独立于立法机关,尤其是当它做出错误判决的时候,也没有人能使他们离职。然而,更重要的是,法院不仅可以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宪法,而且可以按照宪法的精神和意图来解释宪法。由于司法部门在解释宪法的过程中独立于立法部门,司法权就可以通过解释宪法而否定法律,从而缩小并摧毁立法权威和行政权威。“关于宪法的司法判断将会成为指导立法机关解释自己权力的规则。” 由此可见,司法权是一种“不受控制的权力”,它拥有巨大的权力,但是却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因此它是一个危险的权力。司法权由此也超越了人民的权力,对人民的权力 和立法机关的权威构成了挑战,“当非同寻常的大权赋予了任何人,或者一群人,他们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就可能压迫人民”。当这种权力置于独立于人民、独立于人民代表的那些人的手中,而且他们并不是依照宪法来阐述自己的意见,那么,除了上帝没有办法控制他们。

『叁』 美国政治的“制衡机器”有多个路径

行政,司法,立法具体制衡制度安排

立法:
具体的立法由立法机构(议会)经过讨论与审议,或者通过司法挑战上到联邦法院。新的法律通常是总统的团队或议员想出来的,需要一定比率的议员通过。所以谁都不可以随便立法。
宪法的修正案都是通过司法挑战,由下往上打到联邦法院,大法官释法,认为已有宪法不合时宜,或者下位法违宪,从而进行修改(宪法是增加修正案,下位法则会废除)

行政:
警察和军队系统的总管是行政分支(总统,以及各级行政机构),那么总统和行政机构可否随便叫警察抓人呢?不行,因为他们执法需要依据,是司法机构(法官)出的逮捕令,warren,搜查令才能去抓人或搜查。

司法:
法院,法官能否随便叫警察去抓人呢?不可以,上面讲过警察不是法院管的,法官是审核他们手中的证据是否足够去抓人,但他们不能指挥警察去抓人。司法机构事实是起到约束lawenforcement的作用,更大于使用武力。
联邦9大法官是由行政分支的总统任命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会偏袒行政分支或警察系统的任何人,是由于他们的职责是司法解释,权力来自上帝,有极强的荣誉感。法官会胡乱审判么?不可以,因为刑事案件中决定罪犯是否有罪是由陪审团决定,陪审团是由平民组成,而且必须12个人全票通过都认为有罪才会罪名成立。所以法官在这里没有审判的最终决定权。警察也不能随便审判,他们没有权力审判,只能权力抓人。只能作证,说服陪审团。

所以,立法机构实际上不能随便立法,警察不能随便抓人(受到司法系统限制),司法系统不能随便审判某人有罪(由平民陪审团决定),也不能随便立法(提交法案是立法系统的事,修改宪法只能最高联邦法院,废除下位法也是),总统可以随便抓人投入监狱么?不可以,警察受到司法系统约束。

『肆』 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美国违宪审查制度是由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审查、裁决立法与行政是否违宪的制度,又称司法审查制度,最初创立于美国,二战以后有许多国家纷纷实行这种制度。该制度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认可和采用。美国著名宪法学者伯纳德 施瓦茨说过:“没有司法审查就没有宪法,司法审查是宪法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该制度缘起于19世纪初期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因审理此案的首席大法官约翰 马歇尔作出的判决,使美国最高法院赢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真正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结构。
美国违宪审查的好处在于:首先,违宪审查由专业的法官处理,具备司法的中立性等司法机关特有的优点,符合违宪审查的司法性质。同时法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判决能够得到遵守。其次,美国的违宪审查范围广泛,公民可以对侵犯其权利的国家机关提起诉讼,国家机关也可以对其他国家机关提起诉讼,这样纠纷被纳入司法途径,公正性比较有保障。第三,美国的违宪审查针对具体案件,当事人的权利能够在审判中得到充分的保护。
美国违宪审查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司法机关审查模式是一种被动审查的模式,也就是说只有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才能提起审查,而不能主动审查。违宪的法律只有在受到司法挑战时才会受到检验。其次,针对具体案件只能保护该案件的当事人,对其他受害者不能具备普遍的保护。第三,司法机关作为非民选机关,审查民选议会的法律是否违宪,存在合法性问题。而且违宪审查具有高度政治性,最高法院作为司法机关,介入政治纠纷有损其中立性形象。比如像介入2000年美国大选一样,严重影响了法院的独立性形象。

『伍』 影响美国移民改革新政实施的政治因素

2015年奥巴马推出美国新政改革虽然波折不断,但是,还是受到相当多人的追捧,那么美国新政的推出,到底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1.谁是新政策受益者?
受益者主要是作为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父母的非法移民,同时必须是在2010年1月1日之前就在美国居住,并且没有严重犯罪记录。得到批准的人将可以合法在美居留3年,大约410万人属于这个范围,申请费为465美元。
2.儿童时期非法来美移民面临什么变化?
2012年开始实施的“推迟递解儿童时期抵达美国(DACA)”政策,已经保护58.7万年青人免于递解。新规则将取消DACA的年龄限制,将受益者范围从2007年以前抵达美国扩大到2010年抵达美国的年青人。政府估计,受益者可增加30万年青男女。 3.受益者能否成为永久居民?
不。奥巴马和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约翰逊(Jeh Johnson)已经表明联邦政府只是不把这些人当做(递解)目标。如果国会不通过新法律或者发生其它变化,这些人临时保护措施到期之后可能再次成为非法移民。 4.受益者来自何处、目前居住何处?
大约三分之二来自墨西哥,其中大约110万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的父母居住证加州,德克萨斯和伊利诺伊也是新政策受益者最集中的两个州。 5.600万无证件移民属于什么情况?
有些人是因为来美时间太短不合格,但多数都是因为没有在美国出生的孩子而被排斥在外。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85%的无证件移民都已经在美居住5年以上。在美国长期居住却不符合资格的多数都是单身男子;有些人虽然结婚,但没有孩子;有些人是带着在墨西哥或其它国家出生的孩子来美。 6.DACA受益者的父母是否能受到保护?
不。政府律师认为要保护那些人没有法律依据,因为他们的子女只是处于推迟递解状态,而不是并非合法居民。
7.已经被递解的移民能否申请返回?
不。移民官员对他们已经结案。移民政策研究所主任卡普斯(RandyCapps)估计被递解的移民中大约25万-30万符合新政策规定。但是,新政策却能保护仍然在美的符合规定移民,即使他们已经收到递解令。
8.移民执法会有什么变化?
政府说,最高优先是抓获新的偷渡客和具有危险的人,包括重罪犯和黑社会成员。第二优先是那些被判轻罪三次以上或者犯有家庭暴力及贩毒等危害较严重的罪行。 9.新政策还有哪些受益者?
正在制订的新法规将为理工科学生提供签证,改革原来过时又不灵活的工作签证制度,允许人们改换工作又不影响其移民身份。

『陆』 美国的司法制度的利与弊

利:美国是法制社会,人人都要遵守法律。
弊:不利于形成中央集权。

『柒』 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何特点

美国违宪审查制度是由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审查、裁决立法与行政是否违宪的制度,又称司法审查制度,最初创立于美国,二战以后有许多国家纷纷实行这种制度。该制度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认可和采用。美国著名宪法学者伯纳德 施瓦茨说过:“没有司法审查就没有宪法,司法审查是宪法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该制度缘起于19世纪初期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因审理此案的首席大法官约翰 马歇尔作出的判决,使美国最高法院赢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真正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政治结构。
美国违宪审查的好处在于:首先,违宪审查由专业的法官处理,具备司法的中立性等司法机关特有的优点,符合违宪审查的司法性质。同时法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判决能够得到遵守。其次,美国的违宪审查范围广泛,公民可以对侵犯其权利的国家机关提起诉讼,国家机关也可以对其他国家机关提起诉讼,这样纠纷被纳入司法途径,公正性比较有保障。第三,美国的违宪审查针对具体案件,当事人的权利能够在审判中得到充分的保护。
美国违宪审查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司法机关审查模式是一种被动审查的模式,也就是说只有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才能提起审查,而不能主动审查。违宪的法律只有在受到司法挑战时才会受到检验。其次,针对具体案件只能保护该案件的当事人,对其他受害者不能具备普遍的保护。第三,司法机关作为非民选机关,审查民选议会的法律是否违宪,存在合法性问题。而且违宪审查具有高度政治性,最高法院作为司法机关,介入政治纠纷有损其中立性形象。比如像介入2000年美国大选一样,严重影响了法院的独立性形象。

『捌』 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特征

一、司法审查的门槛

司法审查的门槛即行政诉讼的受理条件,指的是一个争议符合哪些条件才能成为法院可以审理的行政案件。美国进入20世纪以后,行政权的不断膨胀,使“三权分立”这一宪政基石一度动摇,自由和人权受到威胁,为维持权力平衡和权利保障之需要,司法对行政加强了控制的力度,其重要表现之一,降低司法审查的门槛,让起诉变得更加容易。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被诉行为标准:从不可审查的假定到可审查的假定

20世纪以前,法院基于对“三权分立”原则的严格解释,为避免干预行政,在行政案件的受理上持不可审查的假定立场,即私人只能对法律规定可以起诉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法律对于行政行为是否可诉未作规定的,法院应作不可诉的推定。20世纪,法院放弃了不可审查的假定,将可审查的假定确立为受理行政案件的指南,即在法律对行政行为是否可诉未作规定的,应作可诉的假定。那么,有什么理由支持可审查的假定呢?最高法院判例揭示了两点理由,第一,“确认法律授予行政机关权力范围的责任,是一个司法职能。”也就是说,行政机关的权力有多大,不能由行政机关自己做最终判断,而应由司法来最终决定;第二,“国会建立法院审理侵害人民权利的案件和争议,不问这种侵害是来自私人的不法行为,或由于行使没有授权的行政行为。”也就是说,按照宪法关于司法权的规定,法院有权审理一切案件和争议,而不看涉及到谁。

在可审查的假定之下,法院受理案件没有正面障碍,而主要看是否属于排除司法审查的事项。按照美国行政程序法第701节规定,排除司法审查的事项有法律排除司法审查的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除此之外,美国联邦法院认为以下事项在性质上不宜进行司法审查:国防、外交行为、政治任命、行政机构内部事务、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为、司法部的追诉行为。

与扩大受案范围的努力相一致,法院在界定排除司法审查事项时,往往持严格解释标准。关于法律排除司法审查的行为,最高法院认为,只有在法律规定达到“明白的和令人信服”的程度时,才能排除司法审查。关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院借助于行政程序法第706节规定的授权,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大大缩小了行政程序法第701节关于自由裁量行为排除司法审查之规定的适用余地。所谓的排除事项都不是绝对的排除,如果当事人以损害其重大利益或者宪法上的基本权利为由起诉,法院也应受理。比如,据Bryson法官介绍,行政官员对于行政机构对其采取的惩罚行为如停薪两周以上、解雇等行为不服,可以向其工作地法院提出上诉。未获得行政职务任命者一般无权起诉,但如果其认为其未获任命的理由是因为自己是黑人,违反宪法上的平等保护,则起诉可以受理。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受案范围不但包括裁决(即具体行政行为),也包括规章(即抽象行政行为),对于受理规章的理由,美方专家的看法基本一致。David教授认为,行政机关都有扩大自己权力的倾向,仅有政治制衡是不够的,司法审查的关键作用在于抑制这种倾向,并令行政当局真正负起责任。美国行政法的关键在于问责制。联邦政府发布规章时须阐明原因,而且预测所能达到的效果,但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对此,政治审议很难解决,而司法审查则可以提供出路。Jerry·Mashaw教授认为,赋予法官审查抽象行政行为的权力有一个重要理由,法官在解释法律方面比行政官更有优势。在美国,对正当程序的重视程度往往超过对专业知识的重视,而法官所处的地位中立、独立,更符合正当程序的要求。当然,即使不承认规章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具体案件中也涉及到对作为政府行为依据的规章,法院也可以做一定的审查,但这种审查与将作为诉讼对象的审查不可同日而语。Bryson法官认为,司法审查是根据国会授权的立法严格进行的,但要判断一个行政决定是否合法,行政当局不是最好的评断人。

(二)原告资格标准:从权利损害到法律利益损害

归纳起来,原告资格标准经历了从权利损害标准向法律利益损害标准的转变。1946年行政程序法出台前,法院坚持权利损害标准,即当事人只有法定权利受到行政行为侵害时才有起诉资格,其他利益受到损害时,没有原告资格。1946年行政程序法出台后,法院以法律利益损害标准界定原告资格,即当事人在法律保护的利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时,具有起诉资格。1970年,最高法院将此标准概括为双层结构标准,即宪法层次的标准和法律层次的标准。第一,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要符合根据宪法规定的“案件”或“争议”,而只要被挑战的行为对当事人“产生了事实上的损害”即构成“案件”或“争议”;第二,被侵害的利益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与扩大原告范围的政策相适应,法院对“法律保护”持宽泛的解释标准,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不仅限于法律明确设定的权利,而且包括法律所明示或隐含调整意图的利益。

以上是对原告资格发展的粗线条概括,实践中的情况并非一目了然,据美方专家介绍,原告资格问题已经被搞得非常复杂,联邦最高法院在起诉资格方面的判例时而出现彼此矛盾或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据说,法院并不希望界定标准(包括前述受案范围的标准)太明确,比较模糊的标准使得法院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可以避免法院介入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

我方起草的行政诉讼法修改稿在原告资格的规定中增加了公益诉讼的规定,因此,我们请美方专家介绍了美国的相应情况。美国没有在法律上规定公益诉讼这种形式,但法院判例创造了“私人检察总长”理论:为保护公共利益,国会既可以授权检察总长,也可以授权私人对行政行为申请司法审查,这里的私人就起到了检察总长的作用。根据这项理论,竞争者、环境消费者等当事人可以对不法行政决定提起诉讼。应当注意一点,这里的“私人”并不是“任何人”,也就是说原告资格并没有放宽到没有限制的程度,起诉人仍须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特定损害(仍应符合法律利益损害标准)。

(三)适格被告:取消“主权豁免”原则

美国法制源于英国普通法,英国长期奉行的“主权豁免”原则在美国也根深蒂固。该原则在司法审查上表现为:司法审查不能以国家和政府为被告,只能以官员个人为被告。这种状况直到1976年修改联邦行政程序法才有了转变。该法明确放弃了“主权豁免”原则,并规定:“在没有能够适用的特定的法定审查程序时,司法审查的诉讼可以对美国、对机关以及以其机关名称或者适当的官员提起。”

据美方专家介绍,适格被告在美国已不成问题,实践中因错列被告而败诉者几乎不存在。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如上所述,修改后的行政程序法规定了很宽的被告资格范围,原告可以在起诉行政机关、官员甚至美国政府之间作出选择,为了保险起见,原告可以将他们全列为被告;第二,辩护制度。无论被告是哪个行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辩护的律师都是司法部统一派出,被告是谁不重要,只要原告胜诉,执行没有问题;第三,即便原告所列被告错误,则法庭书记官会修改为正确的被告,也就是说,在美国,法庭有义务指出正确的被告。

二、司法审查的范围

所谓司法审查的范围指的是司法审查的程度或深度。司法审查的范围与审查标准是相互对应的,审查标准高,则审查程度深,反之则浅。按照美国行政法理论的传统分类,司法审查所针对的问题被区分为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分别适用不同的审查标准。在事实问题上,行政官员具有技术和专业的优势,要求法官作出比行政官员更合理的事实裁定,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这注定法院在此领域只能进行有限程度的审查;在法律问题上,法官以法律知识见长,他们有能力进行更深程度的审查,甚至可以以自己对法律问题的理解代替行政机关的理解。

(一)事实问题的审查范围

事实问题的审查包括三个层次的标准:实质性证据标准,滥用自由裁量权标准和重新审查标准。按照美国行政程序法规定,实质性证据标准主要应用于按照正式程序作出的事实裁定。所谓实质性证据又称为合理证据,指的是法院出于对行政机关专业知识的尊重,只审查行政机关的证据判断是否合理,如果没有明显的不合理,即满足了实质性证据要求。行政程序法上规定的专横、任性、滥用自由裁量权都是滥用自由裁量权,专横、任性是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两种方式。滥用自由裁量权标准主要适用于依非正式程序作出的事实裁定。一般认为,滥用自由裁量权标准要比实质性证据标准宽松一些,但实际上很难讲,因为两者只有形式上的区别,而无本质差异,两者都以合理性为基础,实质性证据要求证据要合理,明显的不合理的证据不能通过司法审查,而明显不合理就是滥用自由裁量权。在实践中,两种标准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融合趋势。重新审理标准指的是,法院置行政机关的事实裁定于不顾,独立地对事实问题作出判断。此标准审查程度较深,但应用范围很窄,限于特定的例外情形,如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当事人宪法上权利的事实裁定。

(二)法律问题的审查范围

法律问题包括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两个步骤,法律解释是对法律含义的一般理解;法律适用是将抽象的一般规定应用于具体事件。法律解释是脱离具体事实的逻辑运算,是单纯的法律问题,法院可以充分行使最终的解释权。法律适用既有法律问题,也有事实问题,二者之中事实认定的分量更重,因此其审查标准侧重于事实裁定的审查标准。

(三)司法审查范围的相互接近

据美方专家介绍,实质性证据标准的适用经历了由宽松到严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事实问题审查范围得到加深。在早期,法院只看行政机关认定的证据是否可以定案,而对案卷中存在的其他相反证据视而不见。过于宽松的标准容易放纵行政违法和滥用权力,因此行政程序法专门针对这种情况作出规定,要求法院“应当审查全部记录,或记录中为一方当事人所引用的部分”,对所有的证据进行全面审查。目前的实质性证据有两层含义:一是法院尊重行政机关的判断,只要行政机关的事实裁定具有足够合理性,即便法院认为自己还可以作出更好的裁定,也不能以自己的判断取代行政机关的判断。二是法院不放弃审查责任,法院必须要分析案卷中的全部证据,特别要“考虑记录中任何减少它的证明力的因素”,然后,以一个理性人的标准衡量事实裁定是否合理。

法律问题方面的变化则正相反,在法律适用上自不消说,已经采取与事实问题同样的司法审查标准。在法律解释上,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司法审查标准也开始放松。最高法院在审理著名的Chevron案中提出:“法院不能以自己对法律的解释代替行政机关的合理解释”,美方专家认为,Chevron案标志着法律问题的审查范围与事实问题的审查范围趋同。

(四)规章的司法审查范围

中方学者认为,抽象行政行为对人民权利的影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远比具体行政行为来得强烈而巨大,为救济权利有必要借修改行政诉讼法的机会而纳入受案范围。美国自1946年行政程序法公布以来,行政规章即成为司法审查的诉讼对象,这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我们有必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据美方专家介绍,规章与裁决在审查范围上相同,因此在审查标准上也与裁决的审查标准相同,具体说,按正式程序制定的规章适用实质性证据标准,按非正式程序制定的规章适用滥用自由裁量权标准。如果规章影响公民的重大宪法权利,则适用重新审理标准。法院经审查认为规章违法,可以直接判决撤销。

热点内容
法学专业实习日志 发布:2025-01-10 18:20:31 浏览:726
法律法规和规章三者的区别 发布:2025-01-10 17:27:28 浏览:79
自考经济法分章试题 发布:2025-01-10 17:26:46 浏览:416
奴隶制社会军事经济法的特点 发布:2025-01-10 17:26:43 浏览:706
16岁具备法律责任么 发布:2025-01-10 17:05:58 浏览:270
14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17:05:52 浏览:758
李林法学 发布:2025-01-10 16:58:28 浏览:449
老百姓最关心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0 16:31:40 浏览:400
经济法本科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发布:2025-01-10 13:31:54 浏览:969
裁定书发生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0 13:22:08 浏览: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