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故宫的刑法

故宫的刑法

发布时间: 2023-07-13 15:33:18

Ⅰ 盗国玉玺是什么罪名

一般被看为谋反罪处置。

Ⅱ 中国刑法的墨、劓、宫、刖、大辟,它们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

1、墨:就是在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以墨的刑罚,是最轻的刑罚。战国时秦称为黥刑,广泛适用,并与其他刑罚相结合。汉文帝废肉刑时,黥刑被废。魏晋南北朝时期间或使用,到梁武帝时期再度被废。隋唐无此制。五代后改称刺字,并与流刑结合使用,称为刺配,沿用至清。

2、劓:割掉鼻子的刑罚,重于墨刑。这个刑罚起源于夏,周代广泛适用。战国及秦时与其他刑罚结合使用。汉初亦沿用劓刑。汉文帝除肉刑,以笞刑代替劓刑。但直至南北朝时,劓刑尚间或使用。隋以后不见于刑典,只有金国早期对于犯重罪的赎刑者,仍要割掉鼻子或耳朵,以别于一般平民。

3、刖:就是断足,也称剕刑。重于劓刑。春秋战国时普遍施用。齐国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现「屦贱踊贵」现象,踊就是刖足者穿的鞋。秦及汉初,罪重者斩右趾,罪轻者斩左趾。汉文帝时期改刖左趾为笞五百,刖右趾为弃市。至汉景帝时,又下令应弃市的犯人,如愿意刖右趾,可以听许,废除的刖刑又被恢复。自魏晋以后,律典中已无刖刑的规定。

4、宫:就是破坏生殖器官。男始于夏代苗族的苍刑,秦、汉时亦称腐刑、蚕室刑、阴刑。男子割势即割下男子生殖器。女子幽闭,古有两说。一说为禁闭于宫,另一说为用棍棒椎击女性胸腹,使胃肠下垂,压抑子宫堕入膣道,以妨交接。宫刑最初用以惩罚淫罪,后来也适用于谋反、谋逆等罪,并扩大到连坐的犯人子女。

5、大辟:即死刑。其名称和执行方式各代不尽相同。先秦时有炮烙、剖腹、醢、脯、戮、斩、焚、踣、罄、轘、辜等。战国及秦有凿颠、镬烹、抽胁、车裂、囊扑、枭首、腰斩、弃市等。汉初以腰斩、弃市、枭首为主。北魏有轘、腰斩、殊死、弃市四等,后改为枭首、斩、绞三等。北齐、北周因袭不改。隋、唐定死刑为斩、绞两等。

(2)故宫的刑法扩展阅读

五刑是由五行相克而产生的,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于西周时期写入吕侯编著的《吕刑》,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五刑相关:“火能变金色,故墨以变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节;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宫以断其淫;水能灭火,故大辟以绝其生命。”(《逸周书逸文》)

五刑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刵刑-割耳朵,劓刑-割鼻子,剕刑-砍双脚,宫刑-剜掉性器,大辟-死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于西周时期写入吕侯编著的《吕刑》,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进入封建社会后,奴隶制肉刑开始逐渐被废除,从汉初的文景帝废除肉刑开始,以自由刑为主的封建五刑产生了,封建五刑分别为笞、杖、徒、流、死,最初在隋《开皇律》中作为刑罚体系得以体现,随后由唐朝律疏(《武德律》《永徽律》(唐律疏议))进一步完善,标志着中国刑罚制度的重大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墨刑-网络 劓刑-网络 宫刑—网络 刖刑-网络 大辟-网络

Ⅲ 为什么圆明园被烧而紫禁城却被保留了下来

当时英法联军侵华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咸丰皇帝违背了条约,而且还杀死了21个英法公使。侵华时法军司令孟托班曾跟上司提议说要把紫禁城毁了,并烧光故宫,借此来让清政府付出惨烈的代价。

不过这个提议并没有得到英国首领额尔金的认可,他认为紫禁城是清朝的政治中心,一旦摧毁之后肯定会遭到清军的拼死反抗,到时候可能会难以收场。于是最终选择了圆明园这个咸丰的“后花园”,打算给咸丰一个教训。

最终圆明园被抢光烧毁了,当时难以计算的奇珍异宝都被抢走了,当时一位法军军官透露,自己抢的宝贝卖了70万法郎。

(3)故宫的刑法扩展阅读

八国联军

北京被占领以后,八国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中国的珍贵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俄军最高指挥官阿列科谢也夫将军等人把慈禧寝宫用黄金和宝石精制的数十件珍宝“洗劫一空”。

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Ⅳ 为什么古代刑法都是五刑 数字五的含义是什么呀

中国古代的常用刑或正刑,在其成熟时期都是五种,通称为“五刑”,其历史发展分为奴隶制五刑与封建制五刑两大阶段。

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总的来说是旧五刑,新五刑。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还有现在五刑。
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两种五刑制只是对古代刑罚的一种概括,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罚制度。
以隋唐为代表的封建制五刑
(1)笞刑。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十到五十下。
(2)杖刑。以十为一等,分五等,即从六十到一百下。
(3)徒刑。刑期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
(4)流刑。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
(5)死刑。分绞和斩二等。 现在五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Ⅳ 惩罚方式有很多,古代刑法为什么钟情于“打屁股”

古语有云:“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同于当代“打不得骂不得”的教育方式,早年父母教育子女往往是简单粗暴,劝说、教育与体罚相结合,倘若孩子犯下大错自然少不了一顿打,而父母选择下手的部位通常是孩子的臀部,我想不少读者都曾有过被打屁股的经历。

不仅如此,打屁股还是古代无比重要的一种刑罚,公堂上犯人被打屁股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时我们不免会有些疑问:古代刑罚为什么喜欢打屁股呢?

二是增加羞辱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打屁股这一刑罚越来越完善,甚至还衍生出“光腚子”打屁股的方式。

宋朝以后,不守妇道的女子受刑时必须褪去衣物,明朝时期更是将打光屁股这件事发挥到极致。起初为了顾及大臣颜面,朱元璋允许他们穿着裤子或垫着垫子受刑,可到了明武宗时期,大宦官刘瑾唆使朱厚照将行刑方式改为不着衣物,甚至是当众实施,这让许多受刑大臣无地自容。

清朝时期还出了一个“光腚子”被打屁股的皇室女子,她就是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珍妃。仗着光绪的宠爱,珍妃不但干预政事,还进行了卖官鬻爵的勾当,后来事情被慈禧发现,她便命下令对珍妃实行廷杖,并且不能穿着衣服,以增大其羞耻感。

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无论是女子还是官员士大夫,他们都无比看重颜面,所以这一种“光腚子”打屁股的方式能极大增加犯人的羞耻感,在使得犯人牢记教训的同时,又能满足部分官员变态扭曲的心理,这也便是它产生和存在的意义。当然有些性情刚烈的人受到如此羞辱,一时想不开就寻了短见,这也是其突出的缺陷。

总而言之,打屁股这一刑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犯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全,不过它终究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政治黑暗时期会彰显出变态扭曲的一面,譬如“光腚子”受刑,如同缠足那样,伤害无数人的身心,或许这就是古代百姓命运悲惨的体现吧!

Ⅵ 春秋战国刑法的原则、罪名、刑罚分别是

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部落,另有一说源于上古时代蚩尤领导的九黎族。有苗氏亡于夏启后,夏启将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主要的刑罚体系。这也就是所谓的奴隶制五刑。

五刑是由古时五行相克的思想而产生的,先秦时期的五刑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五种。因此,在中国古代,先秦五刑是被这样解释的:“火能变金色,故墨以变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节;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宫以断其淫;水能灭火,故大辟以绝其生命。”

墨,又称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额头上刺字,并染上墨,伤好后会留下深色的伤疤。楚汉相争时期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的英布又名黥布,就是因为其曾受秦律被黥。

劓割掉鼻子的刑罚。重于墨刑,轻于剕刑。起源于夏,周代广泛适用。战国及秦时与其他刑罚结合使用。汉初亦沿用劓刑。汉文帝除肉刑,以笞刑代替劓刑。但直至南北朝时,劓刑尚间或使用。隋以后不见于刑典,只有金国早期对于犯重罪的赎刑者(见赎免),仍要割掉鼻子或耳朵,以别于一般平民。

刖,夏称膑,周称刖,秦称斩趾。斩掉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有另一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关于刖刑,大家的说法不太一样。有人说是把膝盖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说是把膝盖骨削掉,以后者比较可信。总之,刖刑是一种类似截肢的酷刑。战国时代,孙膑受师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听说他名字本来叫孙宾,受刑之后,才改为孙膑。如果是把膝盖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间失去了保护,这个人可能连站都站不起来,所以稗官野史上说,孙膑受刑之后,上阵打仗连骑马都没办法,必须要坐车(马车或人力车)。

宫,又叫淫刑、腐刑、蚕室刑。开始是惩罚那些有淫乱行为人,后来处此刑的人与淫乱无关。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东汉时曾经用这种刑罚来作为死罪减等刑。历史上最著名的受过宫刑的人就是司马迁,他留下的《报任安书》就对自己受宫刑的事情有过描述。

大辟,即死刑。秦汉以前的死刑种类很多,如戮、烹、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头后悬挂示众)、弃市(闹市斩首后暴尸于众)、绞、陵迟(也写作凌迟)等。

奴隶制五刑是一种野蛮的、不道德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景公时滥用刖刑,无数人被割去了脚,使临淄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鞋子很便宜,都卖不出去,假脚很贵,却买不到,叫做“踊贵履贱”。可见奴隶制五刑的残暴。

进入封建社会后,奴隶制肉刑开始逐渐被废除,从汉初的文景帝废除肉刑,以笞、杖代替。虽至汉末肉刑并未真正废除,但传统的五刑制度已开始发生变化,历魏、晋、南北朝,不断有关于废除和恢复肉刑之争,并对原有的五刑屡加更定。到隋、唐时期,商周以来的奴隶制五刑制度,终于为以自由刑为主的封建五刑制度所代替,直至明、清沿用不改。

封建五刑分别为笞、杖、徒、流、死,最初在隋《开皇律》中作为刑罚体系得以体现,随后由唐朝律疏(《武德律》《永徽律》进一步完善,标志着中国刑罚制度的重大进步。

在封建五刑中,笞是笞打,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笞刑在奴隶社会已广泛使用。秦律有“笞十”、“笞五十”的规定。汉文帝除肉刑时,用笞来代替肉刑。汉景帝时因笞刑过重,减笞五百为三百。后又改三百为两百,最后降为一百。同时定《棰令》,规定以竹代小荆,削平其节;笞臀部,中途不得更换行刑人。魏晋时,妇女受笞刑笞背。南北朝时的杖刑,实际上即隋以后的笞刑,且多作为流刑、徒刑的附加刑,其数在200以下,数量不等。隋改鞭为笞,分为五等,并皆可用铜赎。唐沿隋制,并规定受刑人腿、臀分受,亦允许自愿背、腿分受者。宋沿唐制,亦分笞为五等,但允许以笞折臀杖,笞五十者折臀杖十一。辽无笞刑,但有木剑、大棒击背,类似笞刑。金国旧制,轻罪笞以柳条。元代笞刑分六等。明、清笞刑沿袭唐、宋制,分五等,可赎刑。

杖,用粗荆条拧成,用大竹板或大荆条拷打犯人脊背臀腿的刑罚。起源甚早,《尚书·舜典》就有“鞭作官刑”的记载。汉、魏、晋都设有鞭杖的刑罚。至南北朝梁武帝时把杖刑列入刑书。北魏开始把杖刑与鞭刑、徒刑、流刑、死刑并列,为五刑之一。北齐、北周沿袭魏制,依杖数分等,并均允许以金赎。隋代废鞭刑,代以杖刑;另立笞刑,以代替原来的杖刑。凡所犯重于五十笞者,则入于杖刑。唐代杖刑同隋。唐律规定,杖皆削去节目;决杖者,背、腿、臀分受。宋沿唐制,亦分五等,并将杖刑作为附加刑。辽、金、元也均有杖刑规定。明、清杖刑依唐、宋制,至清末,杖刑废。

徒,强制犯人劳役的刑罚。《唐律疏议》的《名例》篇解释说:“徒者,奴也。”即劳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唐朝不附加杖刑,而宋朝则加脊杖。元代徒刑又分为五等,并附杖刑。明、清徒刑基本相同,即分为五等加杖,准许以钱赎。

流,就是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隋的流刑分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分别劳役二年、二年半和三年。唐朝则各加一千里,但劳役时间减少,都是一年。宋代流刑所流里程和役年与唐代相同,但附加脊杖。元代没有流刑。明代流刑沿宋制,均附加杖,并可用铜赎。清代流刑与明相同。

死即死刑。隋、唐定死刑为斩、绞两等。五代和宋基本仿效隋律,但自五代始有为凌迟。辽代将凌迟定为正式刑名,将死刑定凌迟、斩、绞三等。元代同。明、清法定死刑虽仅斩、绞两等,但有法外刑,如棒杀。

古代的五刑制度随着清末刑罚制度的改革而成了历史的尘埃,但它的影响依旧深远。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去回味,去反思

热点内容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
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发布:2024-11-05 11:21:00 浏览:701
桂平法院在哪 发布:2024-11-05 11:20:50 浏览:365
法律硕士刑法总则 发布:2024-11-05 11:20:39 浏览:324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和联系 发布:2024-11-05 10:41:29 浏览:421
法律责任名言美文网 发布:2024-11-05 09:02:00 浏览:605
工商核名条例 发布:2024-11-05 08:18:31 浏览:861
樟木头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4-11-05 07:47:43 浏览:233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援助 发布:2024-11-05 07:45:41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