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关于环境

民法典关于环境

发布时间: 2023-07-25 16:34:17

民法典环境侵权法条

法律主观:

一、民法典关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举证责任规定
民法典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举证责任相关规定如下:
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 侵权责任 。
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两个以上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破坏生态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确定。
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私益诉讼要件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被侵权人提起的因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而引起的私益诉讼。
民法典在侵权责任编中规定,国家规定的机关和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提起公益诉讼,使得民诉法的公益诉讼条款有了民事实体法灶伍上的依据。但在民法典第1235条的公益诉讼赔偿范围中,惩罚性赔偿不在其列。这也进一步说明,惩罚性赔偿不适用于公益诉讼。
在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 中引入惩罚性赔偿,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理念体现在民事私法中,赋予民法典以更多使命,解决环境保护等公法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正确理解隐宴或民法典中绿色条款的关键祥乱。
三、环 境污染在 民法典中的法律依据
第一千二百三十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以上是 民法典关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举证责任规定 全文内容,希望找法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能为您带来些许法律知识的增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较为复杂,建议您来找法网咨询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㈡ 环境污染惩罚性赔偿民法典

法律分析:民法典对环境污染惩罚性赔偿规定为: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因此,侵权人故意污染环境的,被侵权人在要求赔偿损失后,还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被侵权人可以额外得到更多的赔偿,侵权人没有故意污染环境的,不需要进行惩罚性赔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 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㈢ 民法典关于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规定

一、民法典关于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
二、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的创新意义
在以往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中,生态污染的后果往往由民众承担,善后修复的责任则由政府承碧丛担,这样的归责方式并不符合侵权过错责任原则,加重了政府的负担,且不能对污染企业起到必要的惩戒、警示作用,更不利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的创新意义在于给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条合理可持续的归责路径,有助于生态环境赔偿落到实处,也有助于理顺生态保护关系。修复生态环境的成本一般都很高,对污染企业而言是一种沉重的法律代价,这种代价将倒逼企业增强环保意识、法治意识、自律意识,恪守环保底线,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或其他活动,从而在源头上减少与控制污慎慧尘染。
三、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存在不足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作为生态环境损害的一种创新民事责任承担方式,虽然突破了传统民事侵权责任对环境损害救济的不足,但在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存在不足:
1、认定和评估环境损害事实难以落实;
2、环境修复责任的主体规定过窄;
3、生态环境修复保障制度不健全。
因此,明确环境损害认定和评估机制,扩大环境损害修复责任的主体,建立专门的生态环境修复基金并构建有效的环境修复监督制度势在必行。
以上就宽禅是由整理收集的关于民法典关于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规定的法律知识。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

㈣ 民法典规定的哪一项基本原则与环境保护法直接相关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九条 【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旁敬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编 物权(第二分编 所有权)
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二百七十四条 【建筑区划内道路、绿地等的权利归属】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是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第二百八十六条 【业主的相关义务及责任】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相关行为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业主应当依法予以配合。
第二百九十四条 【相邻不动产之间不可量物侵害】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二编 物权(第三分编 用益物权)
第十章 一般规定
第三百二十五条 【自然资源使用制度】国家实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百二十六条 【用益物权人权利的行使】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应当遵守法律有关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所有权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权人行使权利。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三百四十六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原则】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土地用途的规定,不得损害已经设立的用益物权。
第三编 合同(第一分编 通则)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百零九条 【合同履行的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三编 合同
(第二分编 典型合同)
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一十九条 【标的物包装方式】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包装方式交付标的物。对包装方式没有约定或者运培慎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应当按照通用的方式包装;没有通用方式的,应当采取足以保护标的物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包装方式。
第二十四章 物业服务合同
第九百三十七条 【物业服务合同定义】物业服务合同是物业服务人在物业服务区域内,为业主提供建筑物及其属设施的维修养护、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管理维护等物业服务,业主支付物业费的合同。
物业服务人包括物业服务企业和其他管理人
第七编 侵权责任
第七章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致损的侵权责任】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条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举证责任】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条 【两个以上侵权人的责任大小确定】两个以上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破坏生态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确定。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的惩罚性赔偿】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条 【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侵权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 【公益诉讼的赔偿范围】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下列损失和费用:
(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
中碰(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
(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
(四)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
(五)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㈤ 破坏生态环境要负什么责任《民法典》告诉你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彰显了对生态环境、生物安全等民生问题的热切关注。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七章将《侵权责任法》中“环境污染责任”的章名修改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并对相关条文进行了调整,明确将生态破坏纳入了环境侵权责任的范围。
这是一个重大的立法变化,是《总则编》中的“绿色原则”在分编内容中的具体体现,体现了《民法典》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回应,对促进民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生态破坏责任”指的是相对于单纯的环境污染而言,行为人对生态功能造成损害依法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是在传统环境污染责任的基础上对环境法治作出的完善。
改悉敏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虽有长足发展,但《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侵权责任法》都只是规定了环境污染责任,即仅规定了污染者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
但面对历史遗留与新造成的土壤、水和大气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与修复治理需要,法律规范明显滞后,生态破坏违法成本低甚至无需承担侵权责任,导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所致的生态环境损害。
党的十八大之后,明确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比经济发展更重要的地位,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并通过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拿迹试点积累了诸多经验,有效遏制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增加生态破坏责任的规定,对生态破坏责任与环境污染责任统一规范,有助于推动我国环境、生态法治走向完善,是《民法典》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成果,是国家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同时也为世界绿色民法典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针对生态环境损害,具体增加规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与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责任。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是将生态环境受到的损害恢复原状,其并非《民法典》新增的特殊民事责任形式,而是恢复原状的责任承担方式在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1234条明确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1)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实施了破坏生态环境的加害行为,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的现实损害。例如,造成大气、地表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生态功能退化的损害后果。
(2)被损害的生态环境能够且有必要修复。如果生态环境不能或不必要修复,则没有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必要,此时通过损害赔偿的方式更能够填补损害。只有生态环境能够修复时,才能够适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例如,采石开挖山体破坏了景观,但依国家规划此地将修建水库,破坏的部分将被水淹没,即无修复之必要。而假如对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就可以要求侵权人对土壤进行化学药剂混合修复或采用种植吸附重金属元素的植物修复等;某河流特有的鱼种因生态破坏遭到灭绝,就可以要求侵权人采用其他种类鱼苗来进行对生物环境的修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则是在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时,要求侵权人赔偿相关损失和费用。
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是否能够修复并不影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换言之,生态环境如果能够修复,侵权人需要赔偿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以及修复费用;生态环境如果不能够修复,侵权人需要赔偿生态环境因服务功能永久丧失所导致的损失。
睁敏枝由于生态环境的损害较为特殊,不属于一般的实际被侵权人的损害,而是属于国家的损害,因而,本条规定请求承担修复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权利主体是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主要指检察机关与符合特定条件的环保公益组织。
国家规定检察机关承担法律监督职能,在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行为时,检察机关应当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请求侵权人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当符合《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诉讼条件时,环保公益组织也可以向法院提起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诉讼。因此,《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关于生态环境修复和赔偿的规定,为环境公益诉讼进一步提供了实体法上的依据。
热点内容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
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发布:2024-11-05 11:21:00 浏览:701
桂平法院在哪 发布:2024-11-05 11:20:50 浏览:365
法律硕士刑法总则 发布:2024-11-05 11:20:39 浏览:324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和联系 发布:2024-11-05 10:41:29 浏览:421
法律责任名言美文网 发布:2024-11-05 09:02:00 浏览:605
工商核名条例 发布:2024-11-05 08:18:31 浏览:861
樟木头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4-11-05 07:47:43 浏览:233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援助 发布:2024-11-05 07:45:41 浏览:930
法院通话录音 发布:2024-11-05 07:23:20 浏览: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