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时代性

民法典时代性

发布时间: 2023-08-01 10:07:19

1. 观点|王利明:民法典开启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
王利明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民法典姓“民”,意味着它以民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权利,这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可以说,民法典是私权保障的宣言书,其颁布标志着一个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的到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即将召开,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审议,民法典编纂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民法典编纂是我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旅御帆以“民”命名的法典。民法典姓“民”,意味着它以民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权利,这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可以说,民法典是私权保障的宣言书,其颁布标志着一个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的到来。
民法典以民事权利的保障为核心,围绕着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而展开。可以说,民法典以民事权利的确认为经,以民事权利的保护为纬,编制了细密的民事权利保护屏障。民事权利的保护既是民法典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民法典总则编提纲挈领,通过抽象民事领域的共通性规范,构建了民事权利体系,并为各分编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在民法总则中,民事主体制度实际上确认了权利的归属;法律行为与代理制度实际上规范了主体行使权利的行为和方式;诉讼时效制度实际上是权利行使的期限规则。而民法典分则完全是以权利为主线展开的,以总则编所确认的物权、合同债权、人格权、婚姻家庭中的权利拆卜、继承权的确认和保护为内容,分别形成了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并以侵权责任编对权利的救济为民法典的结尾,通过对各项民事权利提供立体保障,发出了民法典权利保护的最强音。民法典充分尊重私人自治的空间,充分调动了个人从事民事活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潜能。
民法典确认并建立了内容全面、体系周延、层次清晰的民事权利体系。“人民的安全,乃是至高无上的法律。”民法典不仅广泛确认了各类主体的财产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广泛确认了人身权,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民法典不仅紧扣财产权的突出问题,完善了财产权制度,如明确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规则、增设居住权等,从而建立了财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为人们确立财产权的稳定预期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民法典人格权编还强化了对个人生命、身体、健康等各项人身权益的保护,有力维护了个人的人身安全。民法典创造性地将人格权作为独立一编进行规定,在该编详细规定了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并确认了一般人格权制度,保持了人格权保护范围的开放性,从而不断满足因社会发展而对人格权保护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需要。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也使其成为与物权法、合同法等并列的民法的有机组成部分,落实了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任务,改变了传统民法存在的“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这既是民法典回应时代需求的集中体现,也为世界各国有拆雹效应对人格权保护问题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民法典对民事权益的保护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彰显了时代精神,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为适应互联网、高科技发展的需要,民法典人格权编在我国立法上第一次引入了私生活安宁这一权利,并通过反面列举的方式,对侵害私生活安宁的各种典型方式作出了规定。民法典禁止行为人实施发送垃圾短信、垃圾邮件等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的行为,禁止非法进入、窥视、拍摄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禁止非法拍摄、录制、公开、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禁止非法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有利于保障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为适应大数据发展的需要,民法典承认数据、网络虚拟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声音利益的保护日益重要,民法典承认了声音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格利益,以适应未来人格利益发展的需要。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民法典不仅详细列举了个人信息的种类,也扩张了个人信息的内涵,并确立了一系列保护个人信息的规则。可见,民法典不仅保护各项民事权利,而且也将各种新型的合法利益纳入保护范围,保持了权益保护范围的开放性。
民法典提供了完整、多样、便捷的权利保护方式。权利的救济应当先于权利,民法典为多样的民事权利提供了多样的保护手段。从为恢复权利人对其权益圆满支配状态的物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到保障债权得以实现的继续履行请求权与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从针对人格权侵害的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到适用广泛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从补偿性的损害赔偿,到特殊情形下的惩罚性赔偿,民法典为所有民事权利的保护提供了足够的“武器”。鉴于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对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放大效应,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因而,在保护权利、救济受害人的同时,民法典还规定了更正权、删除权以及禁令等制度,强化了损害预防的功能,这有利于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防止损害后果的蔓延。民法典在保护民事权利的同时,也有效协调了民事权利与其他利益之间的冲突。例如,有效协调财产权的行使与公共利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妥当处理人格权保护与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的关系,以及名誉权保护与鼓励创作自由的关系等。民法典确认了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等法律原则,对民事权利的行使进行必要的限制,从而妥当平衡权利的冲突,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法治的核心是规范公权与保障私权。私权的保障彰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确保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促进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民法典通过保障民权,旨在实现人民的福祉,保障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这也为全面依法治国宏伟蓝图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如何理解新时代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法典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学习好,

中国民法典是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是立足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反映新需求的民法典中国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也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民法典。

针对AI这一当下最为硬核的科技元素,中国民法典如何应对“AI挑战"、体现“AI需求”、引导“AI向善”,是体现民法典时代性的标志。

当代大学生学习民法典:

1、当代大学生学习民法典须外化于行,自觉成为民法典践行者,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当代大学生应积极传播民法典要义精髓,做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生力军。

3、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民法典的感召力。在认真学习、化用民法典基础上,大学生们可通过担任
普法志愿者、参与民法典宣讲团等方式,为广大群众传授民事法律规范、阐释民法典学理、讲述民法典的编纂历程
和民情关切;

助推提升全社会严格执行民法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
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民法典时代性扩展阅读:

民法典草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回应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例如,民法典草案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人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等重要权利,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更蕴含着对人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

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草案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还首次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

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造成的悲剧屡次发生,民法典草案新增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并细化各方责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3. 民法典新增的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基本原则是

一:绿色原则。是最有时代特色的新增。

4. 编撰民法典是什么的重大举措

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民法典编纂的历史之维:

《民法典编纂的历史之维》是2017年4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小红、孙明春。

2015年3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编纂民法典。众所周知,自清末变法以来,我国立埋颤法基本上采纳了大陆法系的立法框架,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以民法典的编纂为重要标志。

民法典不仅是社会经济生活在法律上的反映,更是人民生活方式的总结和体现。因此,编撰《民法典》就成为圆裤所有法学人的共同使命。此次编撰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抄其他国家地区民法典,关于如何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就成为法史学人必须面对和担当的职责。

本书即是法史学人关于这一历史使命所提交的答卷。全书分两大篇,立足于法的历史性、时代性以及传统和创新的关系,“讨论法史学科如何将历史引入民法典,让民法典得以扎根于中国固有之法律传统”;全书以对话讨论的形式行文,主要内容包括“民法典编撰应坚持的历史规则”“民事习惯在民事立法中的地位与价值”等主题。

5. “民法典时代”是什么

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组成,立法机关目前考虑分编为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

民法总则就民法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和诉讼时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规定,构建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础。

民法总则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5)民法典时代性扩展阅读:

2017年3月1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诞生了。被誉为“社会生活网络全书”的民法典翻开了第一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新中国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国民法典”梦想迈出坚实一步,必将为华律网建设筑牢根基,为奋进中国提供不竭动力。

编纂民法典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动华律网建设迈上新高度一部民法典,提升的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

“民法”是法律体系这座“大厦”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民法典编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法律传统、法治信仰和法治自信集大成者。编纂中国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中国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全体人民的梦想,更凝聚着国家民族崛起的雄心壮志。几度沧海桑田。

6. 民法典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具体提现在哪些方面

“两会”民法典的表决通过是我第一次了解这个讯息,给予个人更多的感受回在于,民法典答是将各类民事法律统一进行编订修撰,不再有各式各样我们老百姓可能都记不住的各项法律,今后我们老百姓就能清楚的了解到,民法典就是保障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让我们老百姓有了一个更清晰在认知,这对法律在普及工作也是更加便利。
“民法典”也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贴近我们生活的法律,它对以往在法律条例对社会的实践做了总结归纳,进行了更细化、更全面、更符合国情的修订。比如说其中应对社会“离婚率”增加的这一社会热点,新设置在“离婚冷静期”就能够很好的解决大部分冲动离婚的事情,挽救更多的家庭,法典中还有更多方方面面对社会反映问题在修订的法律保护,在这里就不一一追叙,作为一个新时代在公民在以后在工作生活中,也要去学习民法典的法律条例,并积极的做一个“民法典”的义务宣讲员,

7. 民法典的时代意义

民法典的时代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7)民法典时代性扩展阅读:

民法典对依法治国的影响:

从高度看,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彰显。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色、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必将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

热点内容
劳动法的发展 发布:2025-01-11 09:41:38 浏览:404
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1 09:29:57 浏览:349
电影辩护人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1 09:27:57 浏览:56
学校办公室卫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1 09:27:04 浏览:425
法治防控疫情宣传 发布:2025-01-11 09:26:09 浏览:216
律师申请执业材料 发布:2025-01-11 09:14:28 浏览:551
衡量社会道德好坏 发布:2025-01-11 09:14:24 浏览:286
泾源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1 08:58:21 浏览:22
经济法与商法哪个好 发布:2025-01-11 07:57:36 浏览:224
认罪认罚改革与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11 07:55:34 浏览: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