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及时退还新的司法解释

及时退还新的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3-09-14 14:49:46

1. 关于机关干部人员受贿退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

在认定及时退赃的及时性问题时,必须认识到“及时”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 时间间隔作为一个考量的重要因素,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考察受贿人的供述和行贿人的陈述,综合作出退赃是否及时的判断。 认定退赃是否及时,具体来说,需要综合重点考量的因素包括:

1、收受到退还或上交的时间间隔

从受贿人收受贿赂到退还或上交贿赂的时间间隔,是判断退赃是否及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司法解释未对该时间间隔作出准确的时间界定,参照理论界的主流观点和办案机关的主流意见,该时间间隔可借鉴《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不得赠送和接受礼品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在对外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礼品的规定》的规定,界定为一个月内。但这一个月的期限仅是考量因素之一,不是唯一标准。

2、退还或上交的客观可能性

司法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受贿人基于不知情或盛情难却的情况下收受了财物,事后就决定退还给行贿人,但行贿人总是以自己出差在外等为由敷衍,导致受贿人退赃不能或者受贿人因自身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及时退赃。出现这种情形的,不应当影响及时退赃的认定。如果受贿人因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没有条件退还或上交时,等后来有条件退还或上交就退还或上交的,也算及时。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考量该因素时要避免为钻法律空子而故意制造不可抗力的情形发生。

3、反腐风声、反腐形势

在中央和地方反腐倡廉形势下,集中整治贪污腐败,一些贪腐的国家工作人员相继落马,这也给有过贪腐行为但尚未东窗事发的人员以压力而向行贿人退还赃款赃物,根据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认定退赃是否及时,也要考量受贿人退还赃款赃物是否是因为自身已经开始被调查或者身边人员已经被查处,迫于压力而退赃。

4、其他需要考量的因素:收受贿赂金额大小、收受贿赂时的经济活动状况等

除了上述几个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需要予以考量。比如:收受贿赂金额大小。如果受贿人收受的贿赂金额很大,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经济环境下,一笔巨款几天就可能产生巨大效益,虽然几天就退还,但行贿人和受贿人的犯罪意图和犯罪目的已经实现,不影响犯罪既遂的认定。再比如:收受贿赂时的经济活动状况。这包括受贿人自身和亲朋好友的经济活动状况,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果受贿人的亲属正在参加一个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但限于经济实力有限,无法支付大额投标保证金,行贿人愿意提供资金,中标后即予以退还。虽然时间间隔很短,但行贿人和受贿人均如愿以偿,不影响犯罪构成。

认定及时性的排外情形

即构成以下任何一种情形就否定退赃的及时性:

1、先收受,见机行事决定是否退还或上交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受贿心态,在收受贿赂时限于客观条件或主观因素当场收下,事后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并不会被发现,也不会产生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产生侥幸心理,于是就持观望态度,根据反腐的形势和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一旦嗅到风吹草动就主动退还或上交,认为也是为时不晚的。这样的受贿心态无疑贻害无穷,也不应当因案发前退赃而构成退赃及时。办案机关在办案过程中遇到此情况,应作为及时退赃的排外情形,否定退赃及时性,不适用《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

2、实收虚退,无退赃证据

办案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对行贿的事实可以通过受贿人的供述和行贿人的陈述相互予以印证,对行贿事实的证据提取也相对比较容易。但为了掩人耳目,受贿人和行贿人可能形成“攻守同盟”,在认定是否及时退赃的关键问题上,何时退赃是一个关键点,但实际上是否真的退赃了更是重中之重。不排除受贿人受贿后并未实际退赃,而通过口供企图印证退赃的事实。办案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涉及到存在退赃情形的行为时,要严格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确立的“重证据、轻口供”原则办案,查明是否有退赃的书证、实物证据等证据。

3、主动索贿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受贿人索取他人财物,即使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也构成受贿罪。且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索贿的从重处罚。可见主动索贿是法律严打的对象,一旦存在主动索贿情形,就说明受贿人有受贿的主观故意,即使其存在退赃情形,但不论其退赃有多么及时,有其他什么情节,均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综上,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准确认定退赃是否及时,需要考量的因素不仅限于单纯的时间概念,还要综合诸如退还或上交的可能性、涉案金额的大小等等因素,有时候这些因素会成为判断的关键。但如果出现了认定及时性的排外情形,则就不能构成及时退赃。总而言之,判断退赃是否及时的原则和落脚点都是犯罪主观方面,即判断是否有受贿的主观故意。



2. 案发前,受贿人将赃款退还给行贿人,行贿人是否构成行贿犯罪法律依据是什么

构成行贿。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很明确,事后退赃不影响受贿罪的宏销成立,会减轻处罚。

受贿如果已经既遂,退赃只是量刑情节了,不影响定罪了。受贿既遂,行贿也就当然成立了,但不用太担心,实践中行贿人常常作为“污点证人”出现,你只要积极指证别人受贿,检方对于行贿的事也就不追究或不深究了。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及时退还新的司法解释扩展阅读

受贿后又退赃的定罪量刑案例

孙某,系某区A乡镇公立医院院长。2011年12月11日,医药代表张某为感谢孙某在药品采购上的关照,提出给予孙某10万元的回扣,孙某将其妻子吴的银行卡卡号用笔写在纸上交给张某,当天张某即将10万元钱汇至该银行卡上并将该银行单据交给孙某。

2012年1月6日,孙某将该10万元以银行转账的方式退还给张某。此外,2011年12月15日孙某经多方打听得知,某区B乡镇公立医院职工曾向纪检部门反映其院长余某在岗位管理、医疗设施使用等方面的问题,纪检部门已经开始调查此事。

另外,2012年春节至2012年7月间,孙某收受先后3次收受张某所送的人民币现金共计人民币0.6万元,并为其谋取利益。该笔事实没有争议。

2012年9月,孙某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该案例中孙某收受张某给予的10万元后又退还的行为如何定评价,存在重大争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收受10万元又退还的行为不应以受贿罪论处。理由:第一,孙某的行为属于“及时退还”。

根据“两高”于2007年7月出台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九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粗绝烂”

由于目前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及时退还或者上交中的“及时”的时间界限。该观点认为,只要在案件被查处前,退还的都为及时,对存在此种情形的不以受贿罪论处。

本案中,贾某从收受到退还的时间间隔不足一月,可以认定为及时退还,故孙某收受又退还该10万元的行为不应认定为受贿罪。

第二,孙某的行为不属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

一般的,“因自身被查处”,是指只要有关部门对当事人自身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受贿问题)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当岩漏事人自身得知自身被调查处理这一情况之后,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应认定为受贿罪;

“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是指行贿人、共同受贿人、介绍贿赂人、特定关系人、知情人、同一事情(如同一工程、土地出让、设备采购等)中他人被调查处理等被情形。

本案中,某区有关部门调查该区B乡镇医院院长余某在岗位管理、医疗设施使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不属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故孙某收受又退还该10万元的行为不应认定为受贿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孙某收受10万元又退还的行为应认定为受贿罪。笔者认为,《意见》第九条的适用是以不构成受贿罪为前提的。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如及时退还或上交,则不以受贿罪论处,认为其不构成犯罪的原因是不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

而在构成要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相一致。及时退还或上交财物的行为说明受贿人在主观上没有故意犯罪,不符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行为人收受财物的处理行为并不能否定之前收受财物主观故意。

采纳了第二种意见,认为孙某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系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其退出了全部赃款,可以酌情从轻处罚。鉴于本案的犯罪情节较轻,结合案件具体情况,法院判决认定孙某犯受贿罪(金额10.6万元),免于刑事处罚。

热点内容
法院延期开庭申请书 发布:2025-01-10 18:27:13 浏览:688
法学专业实习日志 发布:2025-01-10 18:20:31 浏览:726
法律法规和规章三者的区别 发布:2025-01-10 17:27:28 浏览:79
自考经济法分章试题 发布:2025-01-10 17:26:46 浏览:416
奴隶制社会军事经济法的特点 发布:2025-01-10 17:26:43 浏览:706
16岁具备法律责任么 发布:2025-01-10 17:05:58 浏览:270
14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17:05:52 浏览:758
李林法学 发布:2025-01-10 16:58:28 浏览:449
老百姓最关心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0 16:31:40 浏览:400
经济法本科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发布:2025-01-10 13:31:54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