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历年司法考试刑法真题

历年司法考试刑法真题

发布时间: 2024-03-18 20:07:30

A. 2021司法考试试题每日一练:刑法-事后转化型抢劫罪(4.15)

一、单项选择题

1.李某乘正在遛狗的老妇人王某不备,抢下王某装有4000元现金的手包就跑。王某让名贵的宠物狗追咬李某。李某见状在距王某50米处转身将狗踢死后逃离。王某眼见一切,因激愤致心脏病发作而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二/17)

A.李某将狗踢死,属事后抢劫中的暴力行为

B.李某将狗踢死,属对王某以暴力相威胁

C.李某的行为满足事后抢劫的当场性要件

D.对李某的行为应整体上评价为抢劫罪

参考答案

1.【考点】事后转化型抢劫罪

【答案】C

解析: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抢夺、诈骗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之所以能够以抢劫罪论处,是因为该行为具备了抢劫罪的本质要求,即通过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方法,危及被害人的人身安全,以此压制被害人的反抗,从而维护盗窃、抢夺、诈骗罪的犯罪成果。

转化型抢劫罪中的“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应当是针对追捕的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而不能是狗。故李某将追赶的狗踢死,不属于事后抢劫中的暴力行为。A项错误,不当选。

在转化型抢劫罪中,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要求危及到被害人的人身安全,李某将狗踢死,并没有危及到被害人王某的人身安全,故不属于对王某使用暴力。B项错误,不当选。

事后转化型抢劫的“当场”是指,行为人实施盗窃、抢夺、诈骗行为的现场以及被人抓捕的整个过程与抓捕现场。实施盗窃等行为后,离开现场的时间短暂而被警察、被害人等发现的,应认定为当场。但是实施盗窃等行为后,离开现场一定距离,基于其他原因偶然被警察或者被害人等发现的,不宜认定为当场。本案中,李某刚抢夺完就被王某放狗追击,即使李某是跑出去50米才被狗追上将狗踢死的,仍然属于当场。因为当场不仅包括空间上的当场,也包括时间上的当场,在此主要是指时间上的当场性。故李某的行为满足事后抢劫的当场性要件。C项正确,当选。

李某将追赶自己的狗踢死,这并不是对人使用暴力,也没有危及到被害人王某的人身安全,只是逃跑过程中单纯的摆脱行为,不符合“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这一要件,不构成事后转化型的抢劫罪,而仅构成抢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如果狗的价值较大)。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C。

B. 司法考试刑法部分真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部分真题及答案

1、关于单位犯罪的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B、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不可能由自然人单独实施

C、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参考答案】A

2、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信用卡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的主体都不可以是单位,只能是自然人

B、行政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C、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经企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实施的盗窃电力的行为,可以成立单位犯罪,但不对单位判处罚金,只处罚作出该决定的单位领导和直接实施盗窃行为的责任人员

【参考答案】D

3、下列情形中属于连续犯的有:( )

A、某甲和村民有仇,在三天之内先后杀死了村长的妻子、儿子和儿媳

B、某乙在连续半年时间内,持续对丈夫与其前妻所生孩子以打骂、冻饿、不让吃饭等方式进行虐待

C、某丙系国家工作人员,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实施了侵吞和收贿行为

D、某丁以其妻子快要生小孩为由,将其年迈的父亲赶出家门,使父亲沿门乞讨;一周后又将妻子生下的女婴溺死

【参考答案】A

4、村民张某,为了筹集结婚费用,动起了盗窃国防通信线路的念头,先后三次用钢丝钳等工具,偷剪该线路电缆2000余米,价值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3000元,致使该线路中断通信3个多小时。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盗窃罪

B、破坏公用通信设备罪

C、破坏军事通信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参考答案】C

5、甲为其邻居乙打工,认为工资太少,遂产生勒索乙钱财之念。甲准备了一桶汽油,于某日凌晨1时许,将汽油倒在乙家门前草堆上,点燃后暂时躲回家中,乘乙全家人出动救火之机,翻后墙进入乙家院内,撬开门锁,将在屋内睡觉的乙仅18个月的儿子丙盗回家中。乙回家发现丙不见,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人员及时赶至现场,当即组织全村村民在各路口设卡追堵。甲见无法将丙带走,而丙在其家中又哭闹不止,怕被人发现,即将丙抱还乙的家人,并谎称丙是其从小偷手中追回,后装晕倒地。甲的行为:( )。

A、甲是绑架罪的中止

B、甲是绑架罪的未遂

C、甲是绑架罪的既遂

D、甲构成绑架罪和放火罪

【参考答案】D

6、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D、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C

7、邢某与有夫之妇夏某勾搭成奸,后夏某因受丈夫责骂,与邢某中断了关系,邢某怀恨在心。一天下午,邢某将夏某骗至自己的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夏某家将其丈夫杀害。邢某的行为属于:

A、结果加重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结合犯

【参考答案】B

8、下列犯罪中,不构成牵连犯的是:

A、为盗窃枪而侵入他人住宅,窃得枪后又予以私藏,构成盗窃枪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

B、枪杀一人的同时造成另一人重伤的结果,构成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

C、盗掘古墓葬后为湮灭罪迹又毁坏文物,构成盗掘古墓罪与破坏珍贵文物罪

D、为了诈骗而伪造公文,构成诈骗罪与伪造公文罪

【参考答案】B

C. 【刑法】2021司法考试题库:刑法解释

一、试题精讲

1.关于刑法用语的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二/3.单选)

A.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均指购买并卖出;单纯的购买或者出售,不属于“买卖”

B.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

C.将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属于当然解释

D.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属于扩大解释

【考点】刑法解释(扩大解释、同类解释、当然解释、体系解释)

【难度】★★

【答案】B。解析:体系解释是指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体系解释要求前后协调、逻辑一致,但并不要求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法条中均作相同的解释,即同一文字在不同法条中的含义范围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买卖”一词是由“买”和“卖”构成的合成词汇,单纯就文义而言,包括“买进”、“卖出”、“买进+卖出”三种不同的情形,不一定都是指“购买并卖出”。从保护法益、合理划定处罚范围出发,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除了包括通常情况下“购买并卖出”的情形,还包括单纯购买的行为或者单纯出售的行为。A项错误,不当选。

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解释,这是同类解释的基本要求。如《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中的“其他危险方法”,应理解为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方式不同,但法益侵害性程度相当的危险方法。B项正确,当选。

当然解释是指根据当然逻辑进行推理解释,即刑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某一事项,但是依照形式逻辑以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自然可以得出的逻辑推理解释。当然解释是对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进行解释。诽谤罪的实行行为是明知是虚假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进行传播散布,捏造行为仅仅是该罪的预备行为,是否具有该预备行为不影响诽谤罪的成立。自己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进行传播散布的,也可以构成诽谤罪。因此,这里不存在将刑法没有规定的事项进行轻重比较而得出的当然解释。C项错误,不当选。

尸体和骨灰在日常用语上显然具有不同的含义。将骨灰解释为尸体,已经超出了“尸体”的文义射程,超出了国民的预测可能性,故这一解释不是扩大解释,而是类推解释。需要注意的是,《刑法修正案(九)》已经将《刑法》第三百零二条盗窃、侮辱尸体罪修改为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即在“尸体”之外新增了“尸骨、骨灰”,这也正说明了“尸体”与“尸骨、骨灰”是并列的关系,而不是包含的关系。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B。

2.①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携带凶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②当然,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③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④不过,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二/20.单选)

A.第①句正确,其他错误

B.第②句正确,其他错误

C.第③句正确,其他错误

D.第④句正确,其他错误

【考点】刑法解释

【难度】★★

【答案】B。解析:立法解释不是刑法的渊源,进行立法解释时,也需要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因此,即使是立法解释,也不得进行类推解释。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

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等级不同,立法解释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因此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存在冲突时,直接适用立法解释,而不能适用司法解释。③说法错误。

扩大解释是指刑法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其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都可以进行扩大解释,但是该解释结论要符合刑法的目的,不得违反罪刑法定原则。④说法错误。A、C、D三项错误,不当选。B项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B。

二、知识点总结

1.刑法解释的分类

按效力(解释的主体)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1)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属于正式的刑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学理解释没有法律效力,但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立法解释的效力高于司法解释,对同一条文的解释,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有冲突时,适用立法解释。

(3)同级司法解释效力相同,同级司法解释有冲突的,可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两高先后颁布的新旧解释存在冲突,新解释废除旧解释的,适用新解释。

(4)不同解释主体的解释方法没有限定,但是,无论是立法解释,还是司法解释,无论采用何种解释方法,都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不能进行(不利于犯罪人的)类推解释。一种解释如果被认定为属于类推解释,即使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仍然属于类推解释。

2.刑法的解释方法

(1)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区分

①形式上,看解释结论是否超出了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②实质上,看解释结论是否超出了国民预测可能性。如果解释结论超出了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超出了国民的预测可能性,该解释即为类推解释。

(2)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刑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3)同类解释:对“等”、“以及其他”、“或者其他”的含义进行解释时,必须遵循同类解释的规则,解释时应当根据所列举的同类行为或对象等的性质进行解释。

(4)当然解释:主要运用的是“轻”与“重”相比较的逻辑,出罪时“举重以明轻”,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当然解释所比较的两个行为,性质应当相同。

①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必须同时符合形式当然和实质当然,对行为人不利的类推解释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②出罪时,举重以明轻,只需要符合实质当然,因为刑法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D. 2021司法考试每日一练:刑法-单项选择题(3.11)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行为成立侵占罪?(2017/二/18)

A.张某欲向县长钱某行贿,委托甲代为将5万元贿赂款转交钱某。甲假意答应,拿到钱后据为己有

B.乙将自己的房屋出售给赵某,虽收取房款却未进行所有权转移登记,后又将房屋出售给李某

C.丙发现洪灾灾区的居民已全部转移,遂进入居民房屋,取走居民来不及带走的贵重财物

D.丁分期付款购买汽车,约定车款付清前汽车由丁使用,所有权知袭归卖方。丁在车款付清前将车另售他人

参考答案

1.【考点】侵占罪;盗窃罪

【答案】D

解析:成立侵占罪,要求行为人在刚开始占有他人财物之时必须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张某委托甲代为转交5万元贿赂款时,甲是假意答应的,这说明甲在收取张某5万元贿赂款的时候内心里已经产生了非法占有目的。甲不是在答应保管5万元贿赂款之后才产生非法占有目的的,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意答应帮助张某转交贿赂款,以致张某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自愿将5万元交给甲,甲的行为应构成诈骗罪。A项错误,不当选。

乙将房屋出售给赵某,虽然收取了房款但是未进行所有权转移登记。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房屋所有权的转移必须进行登记,否则不发生物权效力,故房屋的所有权人在法毕猛州律上仍然是乙。乙又将房屋出售给李某,是自己处分自己的财产,不构成任何犯罪,这种情况属于民法上典型的一房多卖。B项错误,不当选。

盗窃罪是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占有,侵占罪是将他人所有、自己占有(此时是他主占有,即内心里明白这是别人的东西,自己仅负责保管)的财物变为自己所有。快速区分盗窃罪与侵占罪,主要看谁占有财物,如果所有人占有财物,行为人就是盗窃,如果行为人占有财物,行为人就是侵占。洪灾区的居民虽然已经全部转移,但根据日常观念,居民还会回来重整家园,故灾区房屋内居民来不及带走的贵重财物并没有完全脱离居民的控制,仍为居民所占有,不属于遗忘物或者埋藏物。故丙非法进入居民房屋取走这些财物,构成盗窃罪。C项错误,不当选。

丁分期付款购买汽车,约定车款付清前汽车由丁使用,所有权归卖方,即汽车由卖方所有,由丁占有。丁将卖方所有、自己占有的车另售他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由占有变为所有,故构成侵占罪。手蔽D项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D。

E. 2008年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试题-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知道某种行为是否违法,于是以书面形式向法院咨询,法院正式书面答复该行为合法。于是,甲实施该行为,但该行为实际上违反刑法。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由于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认识内容,所以,甲仍然构成故意犯罪

B.甲没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

C.甲虽然不成立故意犯罪,但成立过失犯罪

D.甲既可能成立故意犯罪,也可能成立过失犯罪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犯罪故意认识内容中对行为性质的认识不包括对行为违法性的认识。当然,如果行为人不可能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时,或者说不可避免地产生违法性的认识错误时,行为人没有责任,不成立犯罪。在本案中,甲不知道该行为是否违法,咨询机关法院,法院正式书面答复该行为合法。在这种情况下,甲不可能认识到这种行为的违法性,所以甲主观上没有责任,不能成立犯罪。

B选项说法正确,ACD选项说法错误。

F. 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关于构成要件要素,下例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关于构成要件要素,下例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二第4题:
关于构成要件要素,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淫秽物品"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中的"签订、履行"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C."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是诈骗罪中的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D."国家工作人员"是受贿罪的主体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答案】D
【考点】构成要件要素
【解析】按照刑法理论的通说,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如果只需要法官的认识活动即可确定,这种构成要件要素便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如果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这种构成要件要素就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说明行为外部的、客观方面的要素即为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如行为、结果、行为物件等;表明行为人内心的、主观方面的要素即为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如故意、过失、目的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表明行为人内心的、主观方面的要素,是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通常情况下,构成要件要素都是积极的、正面的,但例外地也存在否定犯罪性的构成要件要素,这便是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这便是行贿罪中的客观要件中的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指刑法条文表面上没有明文规定,但根据刑法条文之间的相互关系、刑法条文对相关要素的描述所确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选项A说法正确。何为"淫秽物品",需要法官进行价值判断才能认定,因此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同时,"淫秽物品"属于行为物件,是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选项B说法正确。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中的"签订、履行"只需进行一般认识活动即可判断,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且是正面地表述了构成犯罪的要件,为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选项C说法正确。"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是诈骗罪的客观构成要件的组成部分,而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应为行为人的故意、过失、目的等;《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对诈骗罪的规定中并没有提到被害人要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因此属于不成文构成要件要素。
选项D说法错误。"国家工作人员"是受贿罪的主体要素,是行为人的客观特征,而非行为人内心、主观方面的内容,因此属于客观构成要件要素。另外,对何种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不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因而"国家工作人员"属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而非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哪里有张能宝的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你可以去“海淀图书城”买,今年年初就有了,如果想买正版的,可以去一层,要是图便宜,买盗版的,就去二层吧,除了纸不是特别好其他的没什么区别。

2007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

:law-lib./sk/skxw-view.asp?id=10218试题和答案都有

2016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哪个好

可以在官网注册账号,进入学习中心的在新题库,做题后会有答案和解析。也可以购买2016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的书籍资料

2010∼2015年司法考试公司法真题解析

我来回答你:这些在兽题库都有的,你也可以看独角兽网校的官方站上,有全部试题的答案和解析。希望能够帮到你。

SAT历年真题解析

这个你可以去新航道的官网里寻找SAT,就会找到,或者是去新航道的分校也会有的

求SAT历年真题解析!

这个~新东方任何SAT老师的部落格上都有,很详细的,我就是看那个长大的~~~~考虑到侵权问题,我就不发文档了。楼主加油!

张能宝主编的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一般在每年的什么时候出?

09年版的,现在将要印制,在11月份就能上市了,月中的时候你看一下法律图书网上的讯息,或者去法律书店看一下吧

GCT 考试历年真题解析有用 还是模拟试题解析有用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GCT 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一般主要是掌握历年来GCT 考试的命题方向、规律,考试难易度、基本题型,答题思路与技巧,有助于考生从整体上、巨集观上把握GCT 考试的性质和规律,对于提高备考和复习的针对性很有帮助。
模拟试题一般是对本年度的GCT 考试进行预测的试卷,相对来说比较微观,有可能预测卷的部分试题就是本年度考试的真题。考前多做模拟试题,多看看模拟试题解析,有助于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分数。但是模拟卷毕竟不同于真题,在命题上面的广度、深度、难度和真题还是有区别和差异的。
建议是前期GCT 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临考前看模拟试题解析,这样通过GCT 考试就不是问题了。

G. 2021司法考试每日一练:刑法-多项选择题(2.23)

一、多项选择题

1.《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款与第二款分别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关于该条款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二/60)

A.第一款所称“殴打、侮辱”属于法定量刑情节

B.第二款所称“犯前款罪,致人重伤”属于结果加重犯

C.非法拘禁致人重伤并具有侮辱情节的,适用第二款的规定,侮辱情节不再是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D.第二款规定的“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是指非法拘禁行为之外的暴力致人伤残、死亡

参考答案

1.【考点】非法拘禁罪的条文解释

【答案】ABD

解析:“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是刑法明文规定的量刑情节,属于法定量刑情节。A项正确,当选。

结果加重犯,又称“加重结果犯”,是指法律上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发生了严重的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一款所称具有殴打情节的,从重处罚。这里所说的殴打,应当以故意致人轻伤为限。如果行为人的非法拘禁行为过失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就属于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B项正确,当选。

非法拘禁行为如果符合结果加重犯的构成要件,影响的是定罪,同时具有法定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影响的是量刑,侮辱情节不因为构成结果加重犯而失去作为从重处罚情节的意义。“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适用于基本犯,也适用所有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转化犯。C项错误,不当选。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致人重伤、死亡,但使用超出拘禁行为所需范围的暴力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D项正确,当选。

故本题选ABD。

H. 2021司法考试每日一练:刑法-单项选择题(1.26)

一、多项选择题

1.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3/二/59)

A.医生甲征得乙(15周岁)同意,将其肾脏摘出后移植给乙的叔叔丙。甲的行为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B.丈夫甲拒绝扶养因吸毒而缺乏生活能力的妻子乙,致乙死亡。因吸毒行为违法,乙的死亡只能由其本人负责,甲的行为不成立遗弃罪

C.乙盗窃甲价值4000余元财物,甲向派出所报案被拒后,向县公安局告发乙抢劫价值4000余元财物。公安局立案后查明了乙的盗窃事实。对甲的行为不应以诬告陷害罪论处

D.成年妇女甲与13周岁男孩乙性交,因性交不属于猥亵行为,甲的行为不成立猥亵儿童罪

参考答案

1.【考点】故意伤害罪;遗弃罪;诬告陷害罪;猥亵儿童罪

【答案】ABD

解析: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规定,摘取不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A项中,乙只有15周岁,医生甲属于摘取未成年人的人体器官,构成故意伤害罪。A项错误,当选。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至于被害人因何原因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所不问。B项中,妻子乙属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人,甲有义务扶养却拒绝扶养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妻子乙,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成立遗弃罪。至于乙吸毒致使其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这不能成为甲无罪的理由。B项错误,当选。

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乙盗窃甲价值4000余元财物,甲向派出所报案被拒后,向县公安局告发乙抢劫价值4000余元财物。从外观上看,甲捏造了乙犯有抢劫罪的犯罪事实,但是,其一,乙原本就是盗窃犯,甲的行为不会侵犯乙的人身权利,也不会严重扰乱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毁敏乎既然甲的行为没有侵犯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客体(保护法益),则甲的行为就不构成诬告陷害罪;其二,甲之所以捏造乙抢劫价值4000余元财物的事实,是纤悉为了让公安机关立案,以便追究乙盗窃罪的刑事拿敬责任,而不是意图无端使乙受刑事追究。甲的行为也不符合诬告陷害罪的主观要件,故不构成诬告陷害罪。C项正确,不当选。

猥亵儿童罪,如果儿童是幼女,则男性行为人不要求具有奸淫意图,但如果儿童是男童,妇女对之实施猥亵行为,包括性交行为与性交意图,“奸淫”与“猥亵”并不是对立关系,“奸淫”是最严重的“猥亵”。成年妇女甲与13周岁男孩乙性交的,成立猥亵儿童罪。D项错误,当选。

故本题选ABD。

热点内容
关于法治原则 发布:2025-01-04 05:47:56 浏览:202
法治思维推进法治工商建设 发布:2025-01-04 05:40:52 浏览:170
阳光司法鉴定 发布:2025-01-04 05:38:50 浏览:639
法院法官级别 发布:2025-01-04 03:31:50 浏览:749
道德是灯照亮 发布:2025-01-04 03:23:27 浏览:22
司法警察心声 发布:2025-01-04 03:02:40 浏览:639
经济法业务招待费支出 发布:2025-01-04 02:54:32 浏览:369
苹果法治新闻 发布:2025-01-04 02:25:22 浏览:12
杭州司法行政 发布:2025-01-04 02:23:12 浏览:250
刑事诉讼法卞建林下载 发布:2025-01-04 01:52:40 浏览: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