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与法制
⑴ 民法与法律的关系
民法是法律的一部分,法律包括民法。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民法(Civil law),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法律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⑵ 民法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民法是法律的一个体类,是民事之间的纠纷,而法律范指很广,他们的区别是一门是专项的,一个是广范的。
⑶ 民法与法制的关系
如果从法制角度来讲,民法作为一个庞大的部门法,占了相当大的份额,这一点可以从民法的调整对象上得出。
如果从法治角度来讲,首先对法治做一个定义,就是法是良法,并且得到人们的认可。民法是私法、是权利法、是调整市民社会的法,它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民法的法律规范出现了大的纰漏,对法治将可能是毁灭性打击,比如诚实信用原则的变迁(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状况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功利一点看法律的信仰,就是人们选择法律作为追求公平正义的最佳方式。假如法律成本过高,或根本就是恶法,何谈对法律的信仰,何谈法治。
一点浅薄的想法,不足之处望指教。
⑷ 法制与法律有什么区别
法制:
1、指法律和制度,也有指法律制度的。
2、是指动态意义上的法制,即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也包括法律宣传教育在内。
3、是指“依法办事”的原则,即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法制泛指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严格依法办事的一种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其基本含义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国家都有法,但不一定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国家其内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国家,君主之言即为法;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排除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法制的专制性质,但资产阶级受阶级本性的局限,当有的法律规定不符合本阶级的利益时,就加以破坏,因此,不可能有真正法制。只有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制。
法治与法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实行法治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区别在于:法制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治则相对于人治;法制内涵是指法律及相关制度,法治内涵则相对于人治的治国理论、原则、方法。
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包括宪法、法律(就狭义而言)、法令、行政法规(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条例、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并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法”拉丁文jus,法文droit,德文Recht,俄文право,都兼有“公平”、“正义”的含义。从“法”的词源看,虽都喻意公平和正义,但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公平、正义观,法所体现的,只能是不同统治阶级的公平、正义观。
⑸ 民法和法律的关系
民法只是法律中的一个细分、子类。
1、人在社会上组成不同的法律关系,按照所要内调整和规范的法律关系容就规范了不同的类别,民法是调整民事 法律关系的一个法学类别。
2、目前按照法律调整的不同法律关系类别,常见的分类如下: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婚姻法、行政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社会组织法、交通运输法、金融法、国土资源法、税务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非诉讼程序法(如仲裁法等)。
总之,不同的事情会适用不同的法律来规范,比如犯罪行为就会适用刑法,而不会拿民法中的规定去套用,他们都属于大的法律范畴里。
⑹ 民法典对于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民法典对于中国法制社会建设的意义什么?民法典,我的文化浅,也不明白民法典是什么?是民间法律吗?
⑺ 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民法提供了社会活动最普遍、最常用、最活跃的法律规范群体,它们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也构成我国社会最一般的法律保障。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的部门法律,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万法之基础。
中国民法的现代化作为一系列复杂社会因素促成的产物,具有其深刻依据,且不可逆转。实现法律的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法律促成并维护社会的现代转型,已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不归选择。
“在全球现代化甚嚣尘上的今天,无论我们给出什么样的理由来解释中国人对民法典的想象和渴望,其本质仍然没有逃离现代化编织的普遍主义的功利罗网。”囿于大陆法系的法治传统,中国民法的现代化必然要以现代化、体系化的成文民法典为载体。
但“自从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各个国家都毫无例外地面临现代性的挑战,尤其是那些传统深厚的文明古国”。中国正是如此。中国民法学者在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的步伐中,却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特殊的来自民法现代性问题的羁绊,斩不断、理还乱,使他们经常产生壮志难酬的感慨。
(7)民法与法制扩展阅读
所谓民法的体系定位,是指人们对民法在国家整体的法律体系中应发挥作用的基本认识。关于民法的体系如何定位,最重要的是国家治理者对民法基本功能的看法,在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制定工作。
关于民法的体系定位这个问题,法学界的认识存在不足。一些人学习的民法知识源于苏联法学,至今也没有更新。苏联法学认为,民法在法律体系中处于部门法的地位,只能在指定的狭小范围内发挥有限作用。
这种功能定位的原因是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会的人、财、物、供、产、销这些领域受计划支配,民事权利主体被当作劳动力资源,主体意思自治的范围受到限制,而且社会主要财产的支配和流通制度也不由民法规范,甚至婚姻法也不被当作民法。
在这种情况下,民法能够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法学把民法定义为部门法。这种做法以及法学理论与市场经济体制法学完全不同,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法学都是把民法定位为基本法。
苏联法学的这个民法观,不但压缩了民法的作用范围,也损害了民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制度,使得民法应有的基本内容无法充分展现,在社会需要民法的时候,民法也难以顺利成长。关于民法体系定位的错误认识得不到纠正,民法典编纂工作、我国法律制度整体的发展都会受到很大阻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⑻ 刑法和民法有什么区别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民法和刑法都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之内的一部分,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民法和刑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对象的不同: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刑法调整的是犯罪行为;
2、任务的不同:民法的任务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刑法的任务是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
3、违法责任的不同:民事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刑事责任主要是限制人身自由;
4、适用法律的不同:民法主要适用民事法律规范,刑法适用刑事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 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