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司法鉴定
1. 民诉法关于司法鉴定的规定
法律分析:一、司法鉴定的定义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二、司法鉴定的启动
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但若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因此,建议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即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出申请,经人民法院同意后,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避免因自行委托而造成额外的费用。
三、司法鉴定的期限
一般简单的司法鉴定事项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而复杂的也应不超过六十个工作日。但若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鉴定时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另鉴定过程中补充或者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四、司法鉴定结论有异议该如何?
若当事人能举证存在以下四种情形:(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七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第七十七条 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意见,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2. 律所可在诉前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做鉴定吗
我坚持庭前委托做鉴定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受到伤害的当事人很多都是处于弱势,面对的是强势的企业(如保险公司等单位)或者是有车族的个人。在诉讼中原告个人承受不起来自案外的强势被告人为因素的干扰。在没有被告参与的情况下,先做鉴定可以排除被告人为的干扰。 二、诉讼到法院后再申请委托鉴定,对于不是专业人能判断出的伤残,当事人一旦申请委托鉴定,鉴定不构成伤残的风险都要当事人自己来承担,这对于身体受到伤害的当事人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律师在庭前委托做鉴定时是可以与法医沟通的,本着事实求事的原则,可以构成伤残的,律师事务所才会委托做鉴定,才会让当事人缴纳鉴定费,这样减少了当事人的风险和损失。 三、有了诉讼前的这份鉴定,诉讼后即使对方在申请重新做鉴定的情况下,做鉴定的法医也会慎重行事,这倒不是用先前的鉴定给法医一个参考,而是一旦对方要想干扰法医,法医也不会太离谱的做事,毕竟是有同行做的鉴定结果摆在面前,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四、诉讼前所做的鉴定结论仅仅是原告的证据之一,而所有的证据都应当在法庭上接受质证才能作为案件认定事实的证据使用,原告在诉讼时有举证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鉴定书也仅属于原告的证据之一。作为原告在诉讼前所做的司法鉴定,对方可以在法庭上对此提出质证意见,但是,质证意见应当是符合法律的语言,而不是对对方的人身攻击,一份司法鉴定文书是否可以作为证据使用,需要从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三方面来阐述,通常一份鉴定,我们需要审查的是鉴定机构鉴定人员的资质是否合法,鉴定的材料是否真实全面合法,鉴定的法律依据是否合法等方面,而不是律师事务所能否委托的方面阐述质证意见。 当然,庭前鉴定的风险也需要当事人明确: 一、毕竟法医的水平是不同的,法医鉴定没有级别高低的区分,伤情距离鉴定时间的长短对伤残也会有影响.诉讼前鉴定的结果未必就是最正确的,也未必是最终的结果,一旦后来的鉴定结果与先前的鉴定结果不同,先前做的鉴定结果就不会被法院采纳,这样导致两次鉴定的损失都是需要当事人自己承担的,因此,律师在建议当事人采取诉前委托鉴定的过程中需要将鉴定的利弊都要给当事人说清楚,不要到最后,让律师自己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困境。 二、目前对于诉讼前鉴定的结论,法院基本都是和对方当事人一样采取的是歧视的态度。一旦对方提出重新做鉴定申请,不管是什么理由,被法院支持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会产生二次鉴定的费用,不管二次鉴定的结果如何,有些法官会判决将第一次鉴定的损失由原告自己来承担,这虽是不合法的,但是却是存在的现象,只因为,第一份鉴定不是法院委托做的。因此,作为律师来讲也是需要给当事人事先说清楚这点诉讼风险的。我的建议:在打人身伤害赔偿的案件时,对当事人的伤情简单估计一下,如果伤情很明显,不是专业的法医也能判断肯定可以构成伤残的,最好在立案后,申请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做伤残鉴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让鉴定程序处于公开的情况,不被对方怀疑原告会做什么手脚。对于很多可能构成伤残也可能不构成伤残的伤,当事人和律师都不好判断的,出于对当事人利益的考虑,可以考虑诉前委托鉴定的方式。
3. 司法鉴定评估相关规定
法律分析:诉前司法鉴定评估的规定 诉前鉴定是指在法院尚未立案受理前,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时人协商后委托鉴定机构对民事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作出专业分析和鉴别的行为。
法律依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十四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对委托鉴定事项、鉴定材料等进行审查。对属于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鉴定用途合法,提供的鉴定材料能够满足鉴定需要的,应当受理。对于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不能满足鉴定需要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要求委托人补充;经补充后能够满足鉴定需要的,应当受理。
第二十八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鉴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限可以延长,延长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鉴定时限延长的,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鉴定时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在鉴定过程中补充或者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4. 诉前鉴定程序
诉前鉴定程序是:
1、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和社会专业司法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的委托;
2、受理,司法鉴定机构收到委托书后,应对委托人的委托事项进行审核,并作出决定;
3、进行鉴定,需经过初次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定;
4、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
5、出庭,司法鉴定人应当按照司法机关或者仲裁机关的要求按时出庭。
法院强制执行程序是什么:
1、执行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
2、收到申请的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
3、立案后,准备强制执行,法院强制执行时一般是生效判决后6个月内结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