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业务用房标准
1. 如何把握司法鉴定项目中的房地产价值类型
(一)明确估价对象
由于提起诉讼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导致了司法鉴定估价中的房地产无论是在实物上、区位上,还是在权益上都表现各异。明确估价对象的内容包括估价的实物状况、区位状况和权益状况三个方面。
日常估价中,对估价对象范围的界定,主要包括对实物构成、权益和空间范围的确定。对于实物构成范围的界定,主要是看估价对象到底是单独的土地使用权、建筑物,还是土地、建筑合一的房地产,是否还包括自行装修、机器设备等;对于权益范围的界定,需要考虑是否包括特许经营权、债权债务等;对于空间范围的界定,涉及到位置、四至、高度、深度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涉案房地产多存在抵押、查封、拖欠工程进度款、欠税等问题,在权利上往往是不完整的,估价人员既要清楚现有权益的范围,又要根据具体估价目的弄清楚估价时应设定的权益范围。当设定的权益范围与估价对象实际权益范围不一致时,估价师要在报告中充分说明差异所在,并阐述估价中设定该权益范围的依据。
(二)明确估价时点
房地产估价是以某一时点作为估价时点,估算的是有关房地产在该时点的现时价值。由于司法诉讼案件涉及的损害、损失或侵权行为、经济行为通常发生在过去,而判决、执行又发生在现在或将来,因此,司法鉴定项目涉及的估价时点将会根据具体诉讼事项以及估价结论最终用途的不同要求,将过去、现时或将来的某一时点作为估价时点。估价师要及时与法官沟通,明确估价时点,并在《委托司法鉴定函》中明确。
(三)明确估价目的
由于所处诉讼阶段以及委托人的不同,房地产估价报告的具体用途是有所区别的,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估价目的是一个相对宽泛、概括的表述,是司法诉讼中若干具体鉴定应用目的的总称。例如在贪污受贿案件审理中,司法鉴定估价的用途可能是为量刑定罪提供依据,也可能是为最终如何处置贪污受贿取得房地产提供依据。由于不同的最终估价目的,决定了对估价时点、价值类型的选择会有所不同,进而对估价结果产生影响,因而在司法鉴定估价中,估价目的应根据其最终的具体目的进一步详细表述。
在实际估价中,委托人往往并不能准确的提出符合估价要求的那种明确、具体的估价目的,这就要求估价人员要主动与委托人进行充分沟通,认真细致地了解委托人的真实估价需求。在弄清委托人的估价目的之后,估价人员应采用符合估价要求的表述将其表达出来,并请委托人予以确认。
(四)明确价值类型
明确价值类型是指明确所要评估的价值具体是哪种类型的价值。与其它估价业务价值定义存在相对确定性不同,司法鉴定估价的价值定义根据估价目的和估价对象的不同,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用于拍卖执行的,往往评估房地产合法转让条件下的市场价值;用于以资抵债的,为抵偿价值;用于协议转让的,可能为建议协议转让价值或快速变现价值。但对于很多以分家析产为目的的估价,估价对象通常是权属资料不全或受限制(如宅基地),这就需要估价师和法官根据估价目的,坚持客观、公正、合情、合理的原则,本着解决矛盾纠纷、维护正当权益的原则,选择适当的价值定义。合理的价值定义需要估价师在遵循估价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很好的与估价的根本目的相结合,要避免不加思考的“市场价值”,深刻理解市场价值仅仅只是价值的一种形式而已。
明确价值类型以后,估价人员必须在估价报告中给出该价值类型的明确定义,并在致委托方函中予以重点说明,以便于法官和当事人双方了解价值定义,防止估价结果和估价报告被错误地使用,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估价人员对价值类型的选择与定义,应以现有国家、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为依据,现行相关标准与规范有明确规定的,应以其定义为准,不要另行做出定义;现行相关标准和规范未明确规定的,应考虑采用公开认定的一般理论与研究成果,必要时,应将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为鉴定报告的附件。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如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7﹞22号)规定,交易型受贿数额按照交易时当地市场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计算,市场价格包括商品经营者事先设定的不针对特定人的最低优惠价格。在新商品房交易过程中,开发商所设定的市场销售价格不具有决定意义,通常仅具有参考价值,而真正决定商品房买卖对价金额的是交易中普遍存在的折扣价格。新商品房交易折扣幅度不定,开发商内部会根据经办人员的职务高低设定不同的优惠权限。因此,在审判实践中,一般认为应当以新商品房销售方的“最低优惠价格”作为“市场价格”,以判断国家工作人员实际支付的价格是否符合“明显低于”市场价格。
2. 所是什么建制
抓规划,着力明晰司法所工作发展路径
司法所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安徽省司法厅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近年来,安徽省司法厅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思路,先后制定《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两年规划》、《司法所建设第二个五年周期规划》等一系列司法所工作指导性规划意见,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为省厅司法所工作制定了科学明确、紧密衔接的路线图,各项规划的扎实推进把我省司法所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为拉高工作标杆,全力打造司法所工作“升级版”,2017年4月召开高规格的全省司法所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玉舟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各市、县(市、区)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会并迅速部署落实会议精神,会上印发《全省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提出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明确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1357”目标(即:1个全省司法所升级发展总目标,3年发展考核周期,5个方面建设提升要求,7项具体评价指标),提出了司法所业务用房面积所均达到160平方米以上、专职聘用人员所均达到3人以上等具体标准。
抓落实,有力推动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示范引导。建立安徽省司法厅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处室、厅直单位联系司法所制度,通过抓点带面,形成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对一些工作滞后地方,厅领导分片包干,定期组织开展集中实地督查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沟通协调,帮助解决问题。今年以来,省厅组织开展司法所规范提升工程“互学互评”活动,采取各市之间交叉进行的形式,由各市司法局分管局长带队,对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示范推进县(市、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互学互评,交流规范提升工程推进成果和经验。印发《安徽省司法厅关于命名全省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示范县(市、区)的决定》(皖司发[2019]17号),命名长丰县等23个县(市、区)为“全省司法所规范提升工程示范县(市、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路作用。
二是强化督导工作。制定实施《全省司法所工作巡查办法》、《省级示范司法所动态管理办法》,要求省、市、县三级结合基层重点工作,不定期组织人员随机采取暗访形式,掌握司法所工作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今年4月,省厅组织人员对芜湖、铜陵2个市4个县的司法所进行暗访巡查,实地检查了司法所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开展等情况,下发情况通报,督导整改问题。
三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安徽省司法厅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市,建立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责任制度,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为市司法局长到省厅报告重要工作的重点内容,对成效显著的市、县(市、区)司法局,省厅给予表彰奖励;争取省委政法委支持,将司法所工作规范提升工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省综治考核内容。2019年,我们将“基层司法所达到规范提升要求”列为法治政府年度考核三级指标,从而将司法所工作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抓协调,切实强化司法所工作保障
加强协调,努力为司法所工作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保障条件是安徽省司法厅的重要责任。安徽省司法厅积极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委政法委领导汇报中央及司法部关于加强基层工作的意见、基层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相关部门支持。早在2003年,省委办公厅即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乡镇(街道)司法所作为县(市、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建议作为副科级建制。为落实政法委津贴,省厅多次主动与省人社厅沟通协调,争取省人社厅发函进一步明确了政法委津贴发放范围,全面落实了司法所专职在编人员月度1200元工作津贴。为便于司法所人员开展工作,省厅出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统一着装的意见,司法所工作人员统一配备了制式服装。
在司法所工作经费保障方面,与省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实施标准和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人均公用经费达到2.6万元以上。2019年,省财政厅在新增转移支付中安排1800万元项目经费,专项用于人民调解员办案补贴。积极组织实施司法所国债项目,建成司法所业务用房19.8万平方米。司法所建设规范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通过新建、改造、置换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改善司法所基础设施条件,完成了80%以上老旧司法所业务用房翻新改造任务,新建乡镇司法所业务用房面积所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
抓规范,不断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
近年来,安徽省司法厅注重加强制度规范顶层设计,为全面提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制定出台《安徽省司法所档案管理办法》、《安徽省司法所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文件,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司法所政治学习、例会学习、档案管理、业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司法所日常管理和各项业务工作步入规范运作的轨道。制定《安徽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指导大纲》,对司法所组织机构、业务建设、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规范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规范,为各地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供了统一标准的指导细则。制定推行《安徽省司法所形象识别系统基本规范》、《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形象识别系统基本规范》,全省100%司法所建成了形象识别系统,整体形象焕然一新,强化了司法所形象辨识度和整体规范性。
3.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警务实施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
为了加强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确保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试行)》及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本标准。
一、组织保障标准
(一)组织机构健全。各级检察院应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司法警察工作机构,按规定的编制比例配齐、配强司法警察,切实落实编队管理的要求。
(二)
录用警员严格。省级检察院法警总队配合干部人事部门做好录用司法警察工作。按照《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的条件、程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
有关要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复转军人、警校毕业生、社会优秀青年中录用司法警察。
(三)队伍素质良好。司法警察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纯洁,业务水平过硬,基本达到熟悉法警职责,懂检察业务,懂办案程序,会使用枪械具,会擒拿技术,会微机操作的要求。
(四)法警待遇兑现。司法警察的职务分类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实行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享受国家规定的警衔津贴和其他津贴、补贴以及福利待遇。
(五)
办公设施完备。重视对司法警察工作基础设施的投入,基本达到:有固定的办公用房和必要的训练场地,按照《人民检察院办案用房和专业技术用房建设标准》,划
定警务办公区;有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枪支、警棍、警绳、手铐等基本械具和警车、通信、电脑等办公设施;有放置警械具、资料、档案的文件柜。
二、警务实施标准
(一)
履行法定职责。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参与办案,履行下列职责:(1)保护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犯罪现场;(2)执行传唤;(3)参与搜查;(4)执行
拘传,协助执行其他强制措施,协助追捕逃犯,实施跨区域警务协助;(5)提押、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6)送达法律文书;(7)参与执行死刑临
场监督活动;(8)负责检察机关专门接待群众来访场所的秩序和安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9)执行检察长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健全办案机制。建立健全履行职责的保障机制和制度。
(1)警务值班制度。保证有足够的警力处置各类问题。制定安全预案,能够机动、快速、有效地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2)编队管理制度。省级检察院和分市级检察院及机构单列的县级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做到警力统一协调、统一使用、统一管理。
(3)严格派警制度。认真履行派警令手续,非经批准,不得随意调动警力。科学调配警力,实行跨区域警务协作,积极协助兄弟单位完成警务任务。
(4)安全办案制度。实行办案责任制,保证办案中不发生犯罪嫌疑人自杀、自残、逃跑等重大责任事故。严格枪、械具管理,认真履行领用、借还手续,做到安全保管、正确使用,杜绝发生丢失、损坏和违规使用等问题。
(5)信息沟通制度。注重上下沟通,加强请示汇报,对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报告情况,无隐瞒或者拖延不报的现象。
(三)
明确执法责任。认真执行高检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试行)》和《关于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职能作用的通知》等规定,严格区分司法警察与
检察官、书记员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凡应由司法警察履行的职责,不得由其他人员代行;凡因司法警察履行职责不到位或因其他人员代行司法警察职
责发生办案事故的,应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教育培训标准
(一)政治教育到位。注重对司法警察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廉洁自律和艰苦奋斗的教育,进行时事形势和政策教育。教育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确保受教育面达到100%。坚持教育的登记考核制度,督促教育落实,保证教育效果。
(二)思想工作经常。及时掌握司法警察的现实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深入做好思想工作。在组织司法警察完成训练、参与办案等各项工作中,坚持进行宣传动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和竞赛活动,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斗志,立功受奖面不低于本单位的平均比例。
(三)
业务培训落实。坚持分级、分类搞好初任培训业务培训、晋升警衔培训。高检院对授予、晋升一级警督以上警衔的司法警察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侧重学习
有关法律理论、检察业务及警务知识;省级院对授予、晋升三级警督以上警衔的司法警察进行培训,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着重进行法律知识、检察业务及专业
技能培训;分市院对授予、晋升警司以下警衔的司法警察进行培训,可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年累计时间不少于20天,重点进行检察业务和专业技能
培训。
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省级院和分市院按每两年的间隔,组织专业技能比赛。注重学历培训,不断改善司法警察的知识结构,力争到2005年,90%以上达到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40%左右达到大学本科文化程度。
四、日常管理标准
(一)
内部关系融洽。与上级机关和内部处(局、室)之间关系协调,密切合作。团结协作好,领导关心、爱护和严格管理部属,部属尊重、服从领导,积极支持、配合领
导工作,努力实现领导的工作意图;同级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齐心协力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警容风纪严整。严格执行着装规定,按照要求佩带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等,做到妥善保管,整齐穿带,不得佩带其他与司法警察身份或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注意仪容举止,讲究礼节礼貌,自觉维护司法警察的良好形象。
(三)办公秩序井然。加强检察机关重大公务活动的警卫和警务工作区的管理,严控外来无关人员进入;室内办公用具摆放、图文像表悬挂(张贴)、衣物鞋帽放置等物品统一、整洁;柜内文件资料种类齐全,统一规范,保管良好,放置有序,使用方便。
(四)
警衔审批严格。法警部门负责承办警衔的评定、调整、审查工作,审批由政工部门按规定程序研究决定。认真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对拟授予、晋升警衔的对象进行考
试及考核;.能够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时限、程序、条件逐级审核,办理审批手续,做到严格把关,认真负责,无警衔审批工作中的违规问题发生。
(五)实行警务公开。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向群众公开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执法权力、责任和义务,公开执法权限、程序和办法,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畅通,执法中的形象良好,无办人情案、关系案,无骄傲蛮横、吃拿卡要,无滥用械具等问题的发生,实行文明执法、文明办案。
4. 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发展的思考
一、在思想认识上有所突破。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原因,地方政府忽视司法所的作用和地位。但是近年来,中央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对基层司法所的认识必须有所突破。一方面,基层司法所承担着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这样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也承担着社区矫正和矛盾调处这样影响社会稳定的执法类工作,既有像中医这样治本性的工作,也有像西医治标性的工作。但是,一些人对司法所的认识还还停留在过去司法办的阶段,在人员使用、管理机制、经费投入上还没有及时跟上,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基层司法所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希望各级政府及司法行政部门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基层司法所建设的力度。
二、在业务用房上有所突破。中央提出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要求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两所一庭”建设热潮, “十一五”期间,国家累计投入国债资金20.5亿元,下达国债项目3万个,中西部地区共新建改建无房、危房司法所2.8万个,东部地区自筹资金新建改建司法所7千个。[④]我区属于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公用房建设上没有国家专项基金的支持,也很少得到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持,目前,我区的基层派出所、法庭绝大部分都已建有独立的有产权的办公用房。相比之下,我区的15个基层司法所中,有独立办公用房的司法所仅3个,而拥有产权的仅一个,其他司法所办公用房均与乡镇(街道)行政办公楼混用,往往就是乡镇(街道)政府行政楼里的一两间办公室,建设标准和规模大小不一。因此,希望司法部、司法厅能考虑像中西部一样配套专项资金,像派出所、法庭一样建设统一的具有自主产权的司法所业务用房。
三、在规范管理上有所突破。一是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规范,在全市统一建立起垂直管理的制度,对司法所的人、财、物以及经费进行全面垂直管理,改变现在名义上的垂直管理;二是在业务管理方面进行规范,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司法所的主要业务是什么,司法所每天应当做什么,用制度进行明确,这一点江苏省司法厅做了很好的顶层设计,我们应当很好的执行;三是在司法所配备方面进行规范,通过文件进一步明确司法所为副科级建制,明确司法所长为副科级,并且只有司法行政专编人员担任司法所长,杜绝占编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司法科员任命为司法所长,另外,为了提升执法管理的权威性,尽快为司法所工作人员统一配备警服和执法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