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酷刑法
① 《大清现行刑律》有多少条
《大清现行刑律》 清末法制改革开始后,修订法律馆在进行制定新律的准备工作的同时,对原有法律进行了多次修订。在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和三十二年两年间,先后向朝廷上奏了《删除律例内重法折》、《议复江督等会奏恤刑狱折》、《虚拟死罪改为徒流折》等,废除了《大清律例》中的一些酷刑,缩小了刑讯范围,减少了死罪条目。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新刑律草案引起很大争议、一时难以通过的情况下,沈家本又奏请仿照日本的做法,在新刑法颁布以前,以《大清律例》为基础,制定过渡性的刑法。经过删削而形成的《大清现行刑律》于宣统二年四月(1910年5月)公布。 该律共36卷,389条,附例1327条。与《大清律例》相比,有许多不同。第一,体例发生较大的变化。《大清律例》采用的是《大明律》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类的编纂体例,由于清末实行预备立宪,并进行了官制改革,继续沿用这样的体例显然已不合适。于是,《现行刑律》便作了修改,删除按六部分类的总目,直接采用次一级目录,将主文分为30门,即名例、职制、公式、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钱债、市缠、祭祀、仪制、宫卫、军政、关津、厩牧、邮驿、盗贼、人命、斗殴、骂詈、诉讼、受赃、诈伪、犯奸、杂犯、捕亡、断狱、营造、河防。第二,减轻刑罚。该法废除了旧律中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酷刑,用罚金、徒、流、遣、死,取代旧律中的笞、杖、徒、流、死五刑;并削减了死罪条目。第三,删除了旧律中与新政不相符合的的法律规定,如禁民出海、禁止开矿等;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了一些旧律中原本没有的罪名,如破坏交通罪、破坏电讯罪、妨害国交罪、妨害选举罪等。第四,民刑分立。对原律文中纯属民事性质的行为,如继承、户婚、田宅、钱债等方面的民事行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分。第五,简化例文。《大清律例》实际是由律文和例文组成的刑法典。律文自乾隆五年完成最后一次较大的修改后,基本定型,以后很少变化。例文则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例文的修改,遵循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的惯例。但由于例文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到清后期,特别是同治以后,其数量接近二千条。而且条例的内容相互重复,不法官吏经常以例文的漏洞,出入人罪,对司法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因此,对相互冲突的例文进行修订,并对略嫌繁冗的例文进行简化就显得尤为必要。 从总体上看,《大清现行刑律》仍属于旧律的范畴。第一,仍然保留了原清律中维护皇权、等级名教的基本内容,如“十恶”、“八议”、“干名犯义”、“子孙违反教令”等。第二,仍然保留了维护礼教的“服制图”。第三,具有进步色彩的近代刑法原则基本没有吸收和体现出来。可以说,《大清现行刑律》是一部经过改良的旧法典。由于清王朝的迅速灭亡,这部法典实施的时间并不长。但其民事部分在民国时期继续得到有效实施。
② 介绍一下清朝的刑罚
清朝入关后立法参照明朝立法,清律沿用笞、杖、徒、流、死五种法定刑罚。死刑于斩绞之外,还设腰斩、凌迟、枭首、戮尸等残酷刑罚,但到雍正帝时废止腰斩酷刑,晚期受到西方法治思想影响,废止了凌迟等酷刑。
③ 《老残游记》里的站笼之刑,这是一种怎样的刑罚
古代人犯罪以后有很多种方式的惩罚酷刑。《老残游记》里的站笼之刑是一种让犯人站在笼子里手脚有枷锁的状态下吊死。
不管是不是我们亲眼所见,光是想想就已经可怕的不行了。在老残游记第三回当中,曾写到仅一年之内,站笼之中就“站”死了两千余人,些人死后还要被虫蚁和鸟雀作为食物。不知道那些天天梦想着穿越回大清当格格当王爷的二次元精们还想不想穿越了呢?
④ “黥、劓、刖、宫、大辟”、“醢、笞杀、断舌、腰斩都是些啥
1、黥
上古的五刑之一,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如秦末农民起义英雄之一的英布,曾因触犯秦律被处以黥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
2、劓
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属五刑内肉刑的一种,被处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在隋以后,刑典中即不再有劓这种刑罚。鼻子是人呼吸和辨别香臭的器官,鼻子被割掉虽然并不会危及人的性命,但其对人形象的损害是很大的,同时对人的人格尊严也是很大的摧残。
3、刖
中国古代刑法之一,又称剕刑,中国古代一种酷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刖刑在夏朝称膑,周朝称刖,秦朝称斩趾。亦有指刖刑是削去膝盖骨(膑骨)使犯人不能站立的说法。刖刑乃隋朝以前的五刑之一,属肉刑;亦有指它是满清十大酷刑之一。
4、宫
宫刑是残酷性仅次于大辟的一种肉刑,宫刑对男女都有,对男无须多言。宫刑对女性实施是确定的,至少至明代仍然对女性施行。
5、大辟
大辟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隋以前死刑的通称。隋唐以后五刑刑名不用大辟,称“死刑”。北齐、北周因袭不改。隋、唐定死刑为斩、绞两等。五代和宋大抵仿效隋律,此外,还有不载于律书的凌迟(即分割犯人的肢体)。
6、醢
醢刑也称菹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之一,指将尸体剁成醢(即肉酱)。相传这种刑罚是由商纣王所创,用以对付九侯。但也有对于活人使用者。
7、笞杀
始于战国时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以竹、木板责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轻刑。
8、断舌
汉代后,割舌的刑罚屡见记载。汉末董卓作乱,曾诱降北方反叛者数百人,让武士们在他面前把那些人有的截舌、有的斩手足、有的凿眼、有的用大镬煮死。一时没有死的人就在宴席旁边挣扎、 惨叫,满座宾客吓得拿不牢筷子和汤匙,但董卓却能照样吃喝,谈笑自若。
9、腰斩
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才被废除。腰斩在行刑时,犯人必须脱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正是刀俎之间“我为鱼肉”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