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引领评价

司法引领评价

发布时间: 2024-10-19 09:10:12

Ⅰ 如何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际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既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升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诠释了法治与人民、法治与正义、法治与社会、法治与政党的关系,体现了内容与形式、手段与目的、价值与效果的辩证统一。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利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并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要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美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潘恩指出:“在此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依法治国,简单地说就是依照法律治理国家。一切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它不但要求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更要求执政党行为必须根据法律。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国家机关都要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一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都要严格依照法律开展活动、规范行为、承担责任。每一位公民都要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是加强立法,这是用法治维护公平正义的起点。现在,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00多件,行政法规近千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事务缺少法律支撑,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法制统一,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法律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二是严格执法,这是法治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环节。要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政务公开,特别是要对执法对象一视同仁,不畏强权所迫,不为利益所动,划清公私界限,不偏不倚,防止因权力滥用而加剧社会不公和群众不满。三是维护司法公正,这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坚决杜绝“同案不同判,同罪不同罚”,将量刑纳入法庭审判程序,使法官量刑从“估推”到“精确计算”,通过扩大公开的事项和内容,法庭审判网络直播,晒判决书等形式,让司法过程更加开放地公开在老百姓的视野中。四是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严格追究机制,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扩张。
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由于没有能够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导致以党代政、以党代法,践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或者削弱直至取消共产党领导,最后都丧失了政权。可以说是自酿一杯苦酒,落得一败涂地。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民主自治等政治制度,将来自人民群众的各种愿望、诉求,综合概括为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会落空,法治和各项制度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和落实。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律形式体现出来。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不仅要带头守法,而且要监督执法。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同其他组织、其他公民一样,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由此可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一致的,不是矛盾的,不存在比高低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不但要遵守宪法和法律,而且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维护社会主义法治,从而保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顺利实现。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能指望“一锹挖口井”、毕其功于一役。既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又不能无视国情、急躁冒进。方向必须坚定,但是方法、步骤必须稳妥;既要大胆,又要慎重,真正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Ⅱ 最高法院百姓评论司法公正才能民心所向,社会才有公平正义。法官故意判错案子,故意错误执行案件,不必问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公正是法治的灵魂与核心,因此,对犯了错误的法官也要实事求是,公正对待:该追责的追责,该严惩的严惩。对此,绝不可意气用事,一棍子打死!这同样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精神。事实上,案件中的当事人只是个体,并不代表所有的百姓,我国法律规定了众多纠错渠道,走合法的维权之路,在今日之中国,完全是可以走通的!


一、建立严格的司法责任追究机制和完善的职业保障机制。

十八大后,中央反复强调要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问责制,提出要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应该说,终身追责机制划定了一条履行职责不可逾越的红线,落实了谁办案谁负责,让法官更为审慎,更加勤勉,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般的工作状态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使所办的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二、对徇私枉法、枉法裁判、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或滥用职权者,严惩不怠!

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枉法仲裁罪】

1、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Ⅲ 如何理解司法是最后一道防线

法律分析:之所以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司法具有定分止争的终局性作用。法律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对纠纷实行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2、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3、司法公正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起着保障作用。

4、司法公正对人们的行为有预测作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热点内容
日照卜法官 发布:2025-01-24 02:09:36 浏览:225
贵阳贵阳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24 02:03:30 浏览:232
劳动法中假期是否包括节假日 发布:2025-01-24 01:28:53 浏览:786
初任法官改革 发布:2025-01-24 01:27:17 浏览:103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试题 发布:2025-01-24 01:05:13 浏览:197
1社会保障法的定义是 发布:2025-01-23 23:11:01 浏览:396
列举国家的五个行政法规 发布:2025-01-23 23:10:17 浏览:375
投资框架协议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3 23:03:07 浏览:450
三大诉讼法管辖 发布:2025-01-23 22:43:06 浏览:841
重庆大巴坠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22:04:45 浏览: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