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推理
① 男子银行贷款20万后意外死亡,银行起诉其家人还钱,如何从法律角度解读
在我们中国一直就有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也确确实实是应该要履行的义务,欠了钱还钱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一些纠纷的出现,比如有的人他可能经历一些特殊的情况,最后对于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近日,在江苏扬州法院就判决了一起贷款案件,男子朱某向银行借款20万元之后,借期是一年到2020年9月借款,到期后朱某仅仅只偿还了部分借款,未按约还清本息。银销2021年2月份的时候,朱某因突发意外死亡,现在银行便起诉朱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4人包括父母,妻子和儿子进行还款,要求市民被告在继承朱某的遗产范围内,承担清偿贷款本息和律师代理费的责任。但市民被告辩称,朱某是由于意外死亡除债务外并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同时他们表示也会对朱某的遗产放弃。随后法院判决4名被告在管理朱某遗产范围内偿还原告借款本金,152,171.32元,罚息5228.3元,并支付律师代理费11,944元。如果说,朱某的4名继承人他们确实履行了这个遗产管理行为。而且又开具了证明,证明朱某确实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同时通过村委会等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明,这样的话法院就不会判令这4名继承人再承担责任了。
② 关于民法典对期间计算的规定及理解
法律分析: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期间的计算方式,这对于各类案件来说至关重要,是法律推理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民事法律中的期间应按照公历年、月、日、小时来计算。而根据第一百八十一条,如果期间按小时计算,则从法律规定的或当事人约定的时间开始计算。若按日、月、年计算,则期间的开始当日不计入,从下一日开始计算。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百八十二条,如果期间按月、年计算,则最后一个月与期间开始当日的相应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如果最后一个月没有相应日,则期的最后一日为最后一个月的前一天。
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了关于“以上”、“以下”、“以内”、“届满”等表述的含义,明确这些表述包括本数。而对于“不满”、“超过”、“以外”等表述,则不包括本数。
③ 民法中没有明文规定,可以适用类推规则吗
有。
一、 类推原理
(一)类推适用的概念
类推适用是我国民法解释学中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之一,是我们在民法适用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理论界对于类推的概念并无太大的分歧,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认为“类推适用,即将法律于某案例类型A所明文规定的法律效果,转移适用于法律未规定的案例类型B之上。”美国法学者博登·海默的定义是:“类推推理,亦就是把一条法律规则扩大适用于一种并不为该规则的词语所涉及的,但却被认为属于构成该规则之基础的政策原则范围之内的事实情形。”我国学者梁慧星先生认为:“类推适用,是指法官受理的案件在法律上未有规定,采用类似案件的法律规则裁判本案。”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适用类推的案件,首先必须是法律未对案件制定法律规范,即案件本身没有法律依据;其次,在现有法律规范中有一个条文所规范的案件类型与本案有类似或相似性;再次,法官通过自己的自由裁量,运用这个条文裁判本案。其中重点在于案件之间的相类似性,如果案件类型之间没有这种相似性,则不能适用类推,而只能考虑其他法律解释的方法。
(二)类推适用的理论依据和适用的原因
1、类推适用的理论依据
平等原则是类推适用的理论基础。平等原则是现代法律追求的基本价值理念,类推适用依据的正是“相同的案件,应为相同之处理”的平等原则,即就特定事项,法律没有规定时,于其他类似事项,应适用之,以贯彻正义理念。正如博登·海默所说“对于一项规则进行类推适用是否合法的问题,并不取决于演绎逻辑,而是取决于对政策与正义的考虑。”
2、法律漏洞
由于制定法本身的缺陷,当一部法律被制定出来时,便已经落后于社会,而社会经济政治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法律漏洞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所谓法律漏洞,指关于某一法律问题,法律依其内在目的及规范计划,应有所规定,而未设规定。所谓未设规定系指不为法律的可能定义所涵盖。”
二、类推适用
类推适用的逻辑形式是类比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类比推理的通常被定义为:“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相似)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特定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的结论。”其逻辑形式被表示为A对象具有属性a、b、c、d;B对象具有属性a、b、c;所以类推B对象具有属性d。民法上的类推适用的形式规则可表示为:法律规定了A案件构成要件是a、b、c、d,其法律效果为M;但是对待案件B法律却没有规定,但可知案件B的构成要件a、b、c,由此断定案件A和案件相似,案件B也具有法律效果。
三、类推限制
适用类推的案件都是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的案件,因此,法官在处理类推案件中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造法”的行为,所以,法官在类推适用时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
(一)对于法律保留事项绝对禁止类推。所谓法律保留,是指必须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包括绝对保留事项和相对保留事项)。对于法律保留的事项,其本身不应当属于法律漏洞,而是国家在制定法律时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做出的政策性保留,保留的事项必须由法律规定,因此不能类推适用。
(二)在法官类推适用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合法合理。合法主要是说法官在适用类推时使用的法律规范必须是现行有效的;合理主要是指类推的结果是能被当事人乃至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其标准应当是没有超过一般国民预测的可能性。
(三)类推适用时应当遵守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是调整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因此,法官在运用价值判断进行类推时,一定要以民法基本原则为前提,如果有背于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则不能适用类推。
类推适用是民法裁判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民法典尚未完成,民事立法还未完备,法律漏洞数量很大的现阶段,法官运用自己的裁量权适用类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④ 法律论证和法律推理的区别
法律论证和法律推理的区别具体如下:
1、法律论证是指在法律诉讼过程中诉讼主体运用证据确定案件事实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2、法律推理是指法律人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确认法律事实,选择法律规范,在此基础上将确认的法律事实归属于特定的法律规范,并通过援引法律法律条款获得裁判结果的思维活动。
法律推理常见的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具体分析如下:
1、演绎推理是以一般的原则为标准推断出某一具体情况的解决方式。如甲类情况受乙规则支配,某一案件的情况属于甲类,因此这个案件要受乙规则支配;
2、归纳推理是从两个或更多的同类特殊命题中获取一般性命题的推理。如在甲案件中制造商对于过失造成的、由饮料瓶成品引起的损害负有责任。在乙案件中制造商对由过失造成的、由包装布料成品引起的损害负有责任,从这两个命题中可以归纳出一般的命题,即制造商要对他过失地提供给人们使用的包装品引起的损害承担责任;
3、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种情况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在其它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如在乙案件中可应用甲规则,现在有一个在所有实质方面类似于乙案件的案件,那么甲规则也可应用于这个案件。但类比推理或然性很强,应在具体案件中考虑多方面因素慎重使用,尤其不能在刑事案件审理中使用类比推理。
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下:
1、遵循权利保护原则;
2、对私权利,奉行“法不禁止即自由”原则;
3、对公权力,奉行“法无授权即禁止”原则;
4、在刑法领域,奉行无罪推定原则;
5、遵循“类似案件类似处理”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⑤ 推别人一下犯法吗
那就要看你们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是好朋友,就这么随便推一下,也没有造成什么后果的话。人家不告你,那就不犯法了。如果你跟他闹矛盾呐?你使劲推一下。人家告你的话,你就是犯法的,这就可以相当于打人呐。特别是造成的严重后果的话,你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走呢,所以不要去随便推别人,如果遇到老人家摔在地上。或者是磕碰到了什么的桌子角之类的。就算是年轻人碰到了太阳穴,也有可能导致死亡的,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