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公约
Ⅰ 国际商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所谓法律渊源是指法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也称法律形式。国际商法的渊源主要有三个——回
1. 国际商事答条约:国际商事条约是作为国际商事主体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缔结的调整国际商事活动的条约或公约。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调整国际商事活动的实体规范,如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另一类属于程序法规范,如1976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等。
2. 国际商事惯例:一般没有正式文件明文规定,而是在国际商事活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商事规则,它不是法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如双方当事人选用某项国际商事惯例,则该国际商事惯例即对其具有法律约束力。 3. 各国国内商事法:各国国际商事条约和国际商事惯例是国际商法重要渊源,目前商事纠纷处理仍需适用有关国内商事法。国内商事法在大陆法国家和英美法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Ⅱ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
1. A公司要约中附有“要约的有效期截止为12月30日”这一期限,因此是不可撤销要约;
2.要约有货品名称、价格和数量,为有效要约,收到承诺时,合同即告成立。
3.卖方违约的救济措施
1.中止履行合同
《公约》第71条第(1)款规定,如果订立合同后,另一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能力或他的信用有严重缺陷; 或他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中的行为表明他将不履行大部分义务,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义务。
2.要求提供担保
《公约》第71条第(3)款规定:“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论是在货物发运前还是发运后,都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经另一方当事人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保证,则他必须继续履行义务。”
3.行使停运权
《公约》第71条第(2)款规定,“如果卖方在上一款所述的理由明显化以前已将货物装运,它可以阻止将货物交给买方,即使买方持有其有权获得货物的单据”。根据上述规定,停运权作为一种救济方式仅为卖方享有。但是,卖方不得在行使停运权的同时采取与这一救济措施相抵触的其他救济方法,如宣告合同无效等。同时,公约规定了卖方在行使停运权之后的及时通知义务。
4.宣告合同无效 (解除合同)
《公约》第72条第(1)款规定,“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显看出一方当事人将根本违反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宣告合同无效”。所谓根本违反合同,依《公约》第25条的规定是指“一方违反合同的结果,如果使另一方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一方并不预知而且一个同等资格、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后果”。
Ⅲ 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谈谈我国如何运用国际商法中的国际公约或惯例来促进我国对外商务的发展
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国际商法中的国际公约和惯例对于我国对外商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国际公约和惯例等国际组织,来推动我国的市场开放,加强对外贸易合作,增加我国的进口和出口量。同时,我国还可以借鉴国际惯例和最佳实践,不断改进我国的法律制度和商业环境,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我国可以结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将国际公约和惯例与国内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制定出更加完善和贴近实际的法律体系,促进我国对外商务的持续发展。
Ⅳ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内法的适用。
在《国际抄商法》这门课上,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当三者都有规定时,优先适用的顺序为:国际惯例>国际条约>国内法”。
之所以把国际惯例排在第一位,是因为遵循了“约定大于法定”的原则——双方之间可以自由地根据国际惯例签订合同,但一旦确定就具有约束性。之所以把国际条约排在国内法前面,是因为我国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因此,我认为排序应该是“国际惯例>国际条约>国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