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法典报告
1. 社区民法典宣传活动总结报告
【活动总结报告】
1. 社区民法典宣传活动概述:
本活动在区妇联、潘塘街妇联和区阳光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的共同举办下顺利进行。活动旨在提升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特别关注离婚协议、拐卖婚姻、婚房分配等问题,通过律师的细致讲解,增强基层妇联干部的法律知识。
2. 民法典宣传月的活动成效:
新洲区各级妇联组织围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邾城街、徐古街等街道妇联及巾帼志愿者深入社区,发放宣传单,解读相关法律内容,引导居民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
3. 碑林区民法典宣传进社区活动:
碑林区司法局机关团支部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太乙路街道交大社区进行了民法典普法活动。通过解读热点问题,如高空抛物,引导居民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
4. 岳阳经开区税务局民法典宣传进社区:
岳阳经开税务局青年突击队深入社区,通过发放宣传材料,讲解法律条文,提高居民对民法典的认识,特别是老年人的相关权益保护,强化了法治理念。
5. 西山区民法典宣传活动: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走进社区开展普法活动。检察官通过解读重点法条,使用鲜活案例,帮助居民理解民法典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营造了社区的法治氛围。
各项活动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有效地普及了民法典知识,提升了居民的法律意识,为构建和谐社区、保护居民合法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2. 社区民法典宣传活动总结报告
【 #报告# 导语】在经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活动总结了。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社区民法典宣传活动总结报告,欢迎阅读!1.社区民法典宣传活动总结报告
为深入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广大妇女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5月25日,由区妇联、潘塘街妇联和区阳光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共同举办的“妇联送法到乡村”宣讲活动走进潘塘街,区、街妇联相关领导及各村(社区)妇联干部参加活动。
活动中,湖北精图治律师事务所余浪律师根据初次课堂的反馈将内容定位到大家普遍关切的几个问题上。她从签订合法的离婚协议需要注意的问题、被拐卖的婚姻应该何去何从、婚房分配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法条及实际案例细致入微地讲解签订协议中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的重要性、构成婚姻胁迫的要件以及婚姻撤销的法律后果等,内容干货满满受到基层妇联干部欢迎,大家唤睁卖认真做着学习笔记。
20XX年5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以来的第XX个“民法典宣传月”。5月以来,新洲区各级妇联组织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积极开展“民法典进乡村、进社区”宣传活动。邾城街、徐古街、三店街、汪集街、凤凰镇、阳逻街、道观河管理处、阳逻开发区等街道妇联及巾帼志愿者走街串巷发放《民法典》宣传单,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居民仔细解读婚姻家庭、家庭教育等相关内容,引导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辖内居民连连点赞。下一步,区妇联将持续开展“妇联送法到乡村”宣讲活动,做到全区15个街镇全覆盖,把法律知识和法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2.社区民法典宣传活动总结报告
今年5月是第XX个早巧“民法典宣传月”。为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进贤县白圩乡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让法治走进群众生活、走到群众心中。
5月23日,进贤县白圩司法所联合乡综治办、乡妇联、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乡政府门口街道开展活动。活动现场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与群众积极互动,志愿者们有的走上街道发放宣传资料,有的热心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知识咨询,有的深入商超宣传法律知识。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单150份、普法书本100本。
同时,白圩乡司法所积极开展《民法典》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各村(社区)开展法治宣讲、提供法律服务,通过具体案例以案释法,引导村两委干部学习并宣传《民法典》,使他们养成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的习惯。
3.社区民法典宣传活动总结报告
在全国第XX个民法典宣传月来临之际,为切实提高民法典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5月26日下午,西安市碑林区司法局机关团支部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太乙路街道交大社区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普法进社区活动。
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青年志愿者对这些热点问题一一进行解读,通过“发宣传单+讲解”的方式,让居民深入地了解民法典相关法律规定,并针对居民经常会遇到的涉法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向居民进行答疑解惑,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知法、守法、用法,共同用法律知识筑起“保护墙”。此次活动共发放普法宣传单1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20余人次。
通过此次民法典宣传进社区活动,把民法典带进了社区,带进了广大居民心中,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法治观念,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使社区居民增强了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权益、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营造了学习民法典,用好民法典良好氛围。接下来,碑林区司法局机关团支部青年志愿服务队将通过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发挥自身所长,践行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以当代青年人的实际行动为法治碑林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4.社区民法典宣传活动总结报告
5月24日,岳阳经开税务局青年突击队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进社区”活动,派出9个小分队走进多个社区,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解读《民法典》等形式,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中,做到法律服务与群众零距离。
活动中,小分队成员向社区居民讲解《民法典》编撰的意义和新增与居民和逗息息相关的各类条文,例如人格权、居住权、离婚冷静期、继承人宽恕制度、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等。宣传活动过程中,小分队成员还分发《民法典》小读本、纪念用笔、亮点解读单张以及宣传折页等宣传材料300余份。
“通过这些小同志的讲解,我了解了《民法典》中老年人相关权益的法条,尤其是对于子女承担赡养义务有了更明确更细致的规定,这给我们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了更加坚强的法律保障。”大桥社区的王大爷说。
《民法典》涵盖了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合同关系以及家庭关系等,每个自然人和组织都可以在法律的保护下正常生活、生产。岳阳经开区税务局青年干部潘威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传达“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让群众认识到《民法典》对自身利益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遵法、守法、找法、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5.社区民法典宣传活动总结报告
“原来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民法典有关系,民法典就在我们身边。”昆明市西山区马街街道大渔社区居民李女士这样说道。今年5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以来第XX个“民法典宣传月”,为进一步拉近民法典与社区群众的距离,5月23日,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组织干警们走进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当天上午10许,干警们不顾疲劳,步行两公里来到了辖区内的大渔社区,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等方式,向社区居民详细讲解了民法典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
检察官王霞针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条进行重点宣讲。“离婚冷静期制度具体是怎么规定的?”“我们小区业主和物业公司常常有些矛盾,遇到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民法典是否保护我们公民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在活动的现场,检察官黄云爽针对居民关心的法律问题和生活中常见的事例,通过用鲜活案例,以案释法,通俗易懂的阐明了民法典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必须遵守的规范。宣传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社区群众纷纷表示:这次活动,收获很多。真正明白了民法典是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可以说是“社会生活中网络全书”,也是权利保障的宣言书。
通过开展此次民法典进社区的活动,在社区营造了浓厚的法律宣传氛围,使社区居民群众对民法典有了更全面的、深刻的了解,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学习民法典,养成学法、守法、用法、护 法的思维和行动自觉。
下一步,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检察院将继续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不断拓宽普法渠道、创新普法的形式,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
3. 民法典开展情况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4. 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
法律分析:《民法典》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有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九百九十九条、第一千零三十四条、第一千零三十五条、第一千零三十六条、第一千零三十八条、第一千零三十九条。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九条规定: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名称、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条规定:民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信用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关系,适用本编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六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一)在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的范围内合理实施的行为;(二)合理处理该自然人自行公开的或者其他已经合法公开的信息,但是该自然人明确拒绝或者处理该信息侵害其重大利益的除外;(三)为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该自然人合法权益,合理实施的其他行为。《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八条规定:信息处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告知自然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九条规定: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手抄报写什么内容
民法典的立法目标是保障人民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3156.7万件,审结一审的刑事案件129.7万件,这意味着受理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民事案件。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民法典将成为重要的法治保证和有效的法律利器。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民生关键问题给与多角度、全方位的回应,体现人民需求,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开启人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民法典的立法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1260条,10万余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整合、修改和完善,在字里行间呼应着社会现实,用行文条款书写着人民权利。它囊括了全部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可以说,人的“生老病死”各个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这部“社会生活网络全书”中找到答案,且围绕着“人”做出了周全的利益保障。
民法典的运作形式是开门立法,广纳民意。历时5年,草案各编10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10次并收到102万条意见……这些数据正是《民法典》开门立法、广纳民意的充分证明。集民智、映民意、应关切,吸引更多的公民和机构参与立法过程,通过广开言路的形式,充分考量和吸纳民意,实现公共利益化,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而群众意见的接受和采纳,更是与民心民意达成共识的证明。
民法典有着太多的闪光点。它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特征,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与风格,对中国问题作出了回应,与时俱进,有发展眼光。它是中国人民“保障私权”呼唤的最有利回应,这种回应既凸显观念的进步,更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立法精神。它的诞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维护人民切身利益,将深刻影响我们每个人。这样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正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许阔步向我们走来。
6. 民法典心得体会例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导语】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内容广泛,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方方面面,有了它,我们可以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有法可依,内心更加有了安全感和幸福感,作为教师党员要将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立德树人,依法执教。以下是由 为您带来的《民法典心得体会例文大全》,供您品鉴。【篇一】民法典心得体会例文大全
《民法典》是一个囊括公民从出生到死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民事法律基本法。从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民法典》将绿色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强化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完善了监护制度;增设了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加大了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增补了人格权部分,强调维护公民人格尊严,对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进行保护;明确禁止高利放贷、禁止性骚扰,解决高空抛物难题,保障了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等等,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将产生巨大影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关注和了解。
【篇二】民法典心得体会例文大全
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现在是草案,一共分为7编,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总共84章、1260条,10万多字。这部法律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家庭婚姻、邻里纠纷等,都能从中找到依据。如在明确胎儿权利保护、住宅70年后自动续期、虚拟财产继承权等方面,都是近年来社会上讨论较多的话题。毫不夸张的讲,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一生中各个阶段的权利,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篇三】民法典心得体会例文大全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发生过很多事情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治理国家和社会,我们需要这种镜鉴,需要这种法治,需要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习主席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厅升明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国民法典是人类法律制度文明的伟大创造,中华民族优秀法律文化传统是中国民法典的历史根基。《民法典》与每位公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作为社会公民的良好示范,尊法守法,善于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篇四】民法典心得体会例文大全
2020年7月29日下午,我在线收看学习了“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专场报告会,此次活动由“人民网”直播。今天学习聆听了报告会,对《民法典》的起草、制定、颁布以及实施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我国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带头学习领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争做《民法典》宣传、贯彻、实施的“领航员”。
【篇五】民法典心得体会例文大全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与过去的法律规定相比有很多变化,新增对生命尊严、健康权、患者自主决定权、患者个人信息等规定,对患者的权利保障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为卫生健康事业的内在宗旨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民法典》宣示性地规定了生命权、身体权与健康权的权利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为医疗活动提供了一个行为准绳,即患者的生命权、身体权与健康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害。如果一个政府没有民法观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更难说是一个法治的政府,如果一个人没有民法观念,那么,他的人格观念、权利观念、利益观念、自由观念以及责任观念就不可能完善。因此,民法意识的培养既是政府的责笑蚂任,也是全民的自觉行为。
【篇六】民法典心得体会例扮告文大全
2020年5月28日,xx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施行后,《民法通则》、《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侵权责任法》九部法律同时废止。
利用实施前的时间,开始学习《民法典》,首先通读《物权编》。通读一遍后,并未发现特别明显的变化;通读第二遍后确实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可以预见这些改变将对社会规范产生影响,小结肤浅的心得体会,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一、增强意思自治的范畴
意思自治,指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是独立且自由的,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的非法干预。当事人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民法典》许多条文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围扩张更加广泛且明确。例如第一分编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将不动产预告登记的范围扩大到了不动产物权协议,不再局限于买卖房屋协议可以预告登记,未来自然人之间的不动产抵押合同,完全可以预告登记,登记机关不得拒绝。第二分编第二百六十四条明确了农村集体成员的查阅权、复制权。查阅权、复制权原本出现在《公司法》、《刑事诉讼法》中,本条将其用在广大的村集体中,体现了从民法上保障村集体成员的自治原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降低了村干部的贪污腐败发生。第二百七十八条关于业主共同决定的完善和修改,明确了小区业主的共决机制,增加了共决事项,降低了最低通过表决要求,有助于业主自治的操作性的提升,使得业主自治能够更容易实现。第四分编中第四百零四条,将流押条款效力做了变更,从以前的无效条款变更为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这种相对缓和的改变,也体现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更好在意思自治和维护抵押财产的交换价值两者间做到了平衡。
二、横空出世了居住权
常见的用益物权为“城市一个农村两,还有一个管大家”,既城市一个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两分别是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一个管大家则是地役权。但是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规定,居住权成为了一项全新登场的用益物权。居住权人有权依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目的是满足生活居住需要。居住权合同应当书面且登记设立。设立居住权的房屋不得出租,除非双方当事人约定。感觉很像租赁关系,居住权与租赁合同不同点是,1居住权原则无偿设立(除非当事人约定)。2居住房登记设立。3不受租赁合同租赁期限20年以上部分无效的限制。4居住权属于物权范畴。由此可见不动产登记机构未来将承担居住权登记的业务的办理,与日常生活对应的是,城市中的廉租房、公租房、长租房,以及以房养老的无房老人。居住权的设立对不不动产的价值应当产生很大影响,如果购买已设立了居住权的不动产,占有和使用仍为居住权人,势必会导致不动产的价值受到影响,有可能体现为交易价格的腰斩。居住权的诞生将对房地产市场增加诸多不确定性,但肯定增加了执行不动产的难度。
三、担保物权鼓励登记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零三条规定,动产抵押的设立仍采用意思主义,但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这句话已从动产浮动抵押的条款中扩大了所有动产抵押。意义在于动产抵押鼓励登记。第四百一十四条规定,同一财产设立多个抵押的,按照登记优先的原则,该原则未变,只是在两处抵押都登记时,旧法按债权比例清偿,本条则是严格按照登记的时间确定先后清偿顺序,同一清偿顺位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进一步倒逼抵押权人不仅要登记而且还要快登记。第四百一十五条规定,质权和抵押权竞合时,按照登记、交付的时间先后顺序确定清偿顺序。
《民法典》物权编的变化虽不是,但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受认知所限,物权编小结中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原因是部分条文没有完全领悟,有些认知甚至需要纠偏,无疑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但对新事物的学习都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日积跬步,或许总有一刻能领悟之前不能领悟的,看到之前不曾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