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判例制度

司法判例制度

发布时间: 2025-01-14 09:19:25

Ⅰ 判例制度是什么

判例制度,就是选择典型的案例判决作为判例,为法官审理案件提供借鉴和指导,对于类似事实的案件,在适用法律以及裁量幅度上都可参照相关判例进行判决。在英美法系中,判例是法律的主要渊源之一。在大陆法系中,过去并不看重判例的作用。然而无论立法多么成熟和发达,都无法解决其滞后性问题,更不能将社会所有的问题都囊括在内,这是任何一个大陆法系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于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二十世纪以来,大陆法系纷纷引入判例制度。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一直采用的是成文法的法律形式。在这些成文法无法应付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司法解释应运而生。渐渐地,司法解释开始成为保障法律正确适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了我国法的重要渊源,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司法解释本身的缺陷又注定了它不能解决法律实践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Ⅱ 什么是判例制度

判例(jurisprudence)的定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达。在古老时期,判例因源于人类对社会冲突解决的经验,故判例被称为法律科学,更准确地讲是法的实践科学。判例是人类处理具体的社会矛盾的理性智慧结晶。古罗马时期,判例没有现在司法先例的意思,但在古罗马,法学家活动具有判例的雏形。古罗马的大法官告示和法学家的解答都是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他们作为法律实践者和学者进行的活动中得出的方法。这两种法学家的活动在古罗马时期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权威。
进入近现代判例开始有法院的裁判的意义。王泽鉴先生将判例定义为,法院就具体案件所做成的判断,对外发生一定效力的,成为以后判决的先例。虽然判例是法院对具体的各案的裁判,但鉴于已有的判决的重复性或权威性,当将来有关问题的发生,必将或者至少能通过某一确定的方式解决,所以人们常说判例在某一点上是确定的或者是永恒的。普通法系国家就以判例作为法院裁判案件的依据。
判例在不同的法系也有不同的意义。在关于判例的概念上,在英美法系,判例是指详细记载双方当事人所争执的事实与双方当事人的辩论意见,然后记载法官的见解。而大陆法的判例一般只是简单地记载事实的概要与法官的法律意见。

Ⅲ 为什么我国不实行判例制

由于中西两种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判例法制度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因而,如果我国采用判例法制度,势必妨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我国不宜采用判悄简例法制度的原因。

一、两种法律制度的产生条件不同

判例,是案例的一种。司法、监察以及行政执法等机关所立案查处的案件的范例,统称为案例。其中,法院在对案件审理终结时所作出的判决的范例即判例。判例,根据其在对法院审理同类案件时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参考判例和判例法,前者只具有参考借鉴作用,后者不仅具有参考借鉴作用,而且具有法律效力。凡赋予判例法律效力的国家,在运用判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体系,即判例法制度。

肇端于英国并为英美法系国家所采用的判例法制度,是一种以体现在判例中的法律原作为法律渊源的制度,而早期的判例是从法官依据地方习惯法制作的判决中选择出来的。这种实际上由法官依照地方法规而创立起来的法律制度之所以导源于英国,是由英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英国作为一个人口偏少、面积偏小、民族结构比较单一的岛国,一方面,统一的局面形成较晚,直至公元九世纪才形成统一的国家;另一方面,统一的局面易于巩固,除曾遭受丹麦侵袭被并入丹麦海岛帝国时期以外,一直维持了统一的格局。

因此,在英国这样的国度,易于实行低度的中央集权和高度的地方自治。判例法制度,正是英国在统一法律制度的过程中,中央迫于地方的压力并向地方妥协,以承认地方现存的习惯法作为统一全国法律制度的基础而逐步形成的。公元十一世纪,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在此之前,英国没有统一的法律制度,各个地方一直沿用各自从大陆移居英伦三岛以来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习惯法。

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威廉登基之后,即着手改革这种法律制度支离破碎的状况,颁布统一施行于全国的法令,并设立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王室法院,派出巡回法官定期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审判,以贯彻实施并监督地方司法机关适用统一的法令。但是,由于习惯法制度根深蒂固,加之英国人民反抗征服者诺曼贵族的情绪浓厚,致使体现征服者诺曼贵族意志的统一法令很难推行。

为此,威廉王朝被迫放慢立法进程,宣布保留英国各地原有的习惯法,并允许巡回法官可依据各地与国家法令以及诺曼贵族利益不相抵触的习惯法裁断。为了既维持地方习惯法与国家统一法令并存的局面,又维护全国法律制度的统一性,王室法院不仅定期将派往全国各地的巡回法官召集在一起交流各地的司法情况,并允许他们相互之间彼此承认对方的判决,以对方的判决作为今后审判同类案件的依据,而且定期公布重大案件的判决,作为各迅运团级法院法官审判同类案件的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和保守性使这种制度延续下来。

英国产业革命推动了这种制度的发展,印刷技术的推广使大量的判例汇编得以出版发行,为统一法官所遵循的判例提供了可能。到公元十九世纪,经过近800年的发展演变,终于形成“依循判例原则”或“先例原则”;所有的下级法院都受上级法院的判例的约束,有些法院在某些时候或某些条件下也受自己的先例的约束,从而使判例法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我国是一个地广人多、民族结构复杂的大陆国家,一方面,省区庞大,一个中等省份就相当于整个英国,另一方面,陆上疆界绵长,与1O多个国家为邻,且边疆多为少数民族居住。在我们这样的国度,只能实行由中央高度集中的统一领导。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来,巩固国家的统一,维护民族的团结,保持社会的安定,主要靠的是中央的向心力以及地方对中央的服从。

因此,我国从来未曾实亩橘行英美法系国家所实行的判例法制度。尽管我国古代和近代都曾出现过以判例作为断案依据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与判例法制度相去甚远。早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时,即将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为蓝本而制定的《秦律》推行全国。

这种开国伊始即编纂统一法典并以其规范全国司法活动的作法,为其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效仿,而且法典的名称、体例和主要内容也为后世相承。清末以后改革法律制度,中心内容也是完善制定法,一直持续到国民党政府,形成集半封建半殖民地制定法之大成的“六法全书”。

因而,我国历史上具有法律效力的判例只是法典或制定法的补充形式之一。而这种补充形式只有判例之名,并不表现为判例,不是由法官创制,也不是渊源地方法规,而是由皇帝或最高审判机关依据国家法典所制作的判决中归纳出来,作为法典条文的补充,并以条例的形式附载于法典的有关条文之后,才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

新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不仅决定了我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统一领导,而且决定了我国在法律方面,首先必须彻底砸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制度,同时必须在保留为历代所采用的适合巩固国家统一的制定法形式、并参照苏联的法律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40多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尽管经历了种种曲折,但是我们毕竟建立起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制定法体系。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评价历史上出现的每一种制度,不应当从“永恒正义”出发,而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的条件出发。今天,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应首先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考虑我国法律制度形成的条件以及判例法制度的生存条件,而不能撇开这些条件而孤立地谈论采用判例法制度和改善我国的法律制度,盲目照搬西方的模式。

二、两种法律制度的政治基础不同:

我国不宜采用判例法制度,不仅由于我国的国情不适合判例法制度的生长,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与英美判例法制度所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和政治制度不同。

英美判例法制度所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是法官阶层。判例法实际上是由法官创造并推行的法律。法官的这种作用则是由英美法系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在英国,历史上的巡回法官都是出身名门望族的法律专家。现代上议院的法官都是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或具有法律贵族头衔的人士。中央和地方各级法院的法官,都是从法学院毕业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司法实践,然后通过严格选拔才任职的。法官不仅待遇优厚,而且也是公众和舆论注视的中心。

法官的这种崇高的社会地位是法官在创立判例法的过程中树立起来的,这种地位的确立同时也促进了判例法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面对具体的案件,在没有现存的法律条文可供依照的情况下,运用“区别技术”,从无数先例中归纳出适合审理本案的准则,并据此裁断手头的案件。而这种“区别技术”是一种只能为律师和法官所掌握的规则和方法。它要求法官从与本案最相似的所有先例中逐一找出“判决理由”,即法官对已经证实并足以成为判决基础的事实所作的陈述,据此对本案进行推理和裁决。

所谓判例法实际就是判例中由法官运用区别技术针对案件的实质性事实在进行推理时所作的阐述。法官的这种作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制度,填补了国家立法的空白,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因而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和支持。西方法学界把判例法称之为“法官法”概源于此。

Ⅳ 宪法判例是什么意思

一、宪法判例的产生
判例法制度起源于英国。亨利二世统治时期的司法改革对普通法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颁布《温莎诏令》、《克拉灵顿诏令》等一系列命令,确立了陪审制,并将巡回审判制度化。法官们进行巡回审判时,在陪审团的帮助下,依据王室法令参照当地习惯来审理案件。回到伦敦的皇家威斯敏斯特教堂后,他们互相交流参照各地习惯形成的判例意见,承认彼此的判决,并约定在以后巡回审判时使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通行全国的普通法,后人习惯称之为判例法。在宪法学理论中被视为宪法判例起源的,则为1803年美国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件。在该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通过对宪法的解释确立了这样一条原则,即”所有制定成文宪法的人们都是要制定国家的根本和最高的法律,因此,一切这种政府的理论必定是:与宪法相抵触的立法机关法案是无效的”。①
二、宪法判例的作用
从制宪发展的历史来看,宪法判例在完善宪法制度、健全宪法规范体系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法院对宪法问题的解释、裁判构成宪法判例,一系列的宪法判例组成”活的宪法”。宪法判例可以促进宪法发展,具有阐释宪法精神、补充宪法立法、重朔宪法尊严等作用。判例是宪法新的形式,是宪法立法的延伸。例如美国的一些著名宪法判例对宪法的解释和发展的作用已超越了国界,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宪法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在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国家,由法院所作出的宪法判例最大限度地适应客观现实对宪法规范不断更新的要求,弥补不成文宪法规定的不足。如英国1670年确认的”司法独立”和1678年法官的某些豁免权等都是从判例中引申出来的。②从先例中可以确立一些与时俱进的新的规则,充分考虑到宪法的高度原则性及概括性,让先例在找不到具体法律依据的时候发挥指导作用,所以宪法判例可以让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宪法体系得到很大的完善。
大陆法系国家过去一直对宪法判例的效力存在争议,所以对宪法判例的采纳一直持谨慎的态度,但是随着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性质的宪法监督机关,面对日益增多的宪法纠纷,要想在具有高度原则性和概括性的宪法规范中找到作为裁判的直接依据,显然是不现实的。而经过法官们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而得到的判例往往能起到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事实之功效。在这一方面,适当的引鉴判例主义的灵活性原则对于擅长精确、严谨的法典模式的大陆法系不失为明智之举。
三、宪法判例的效力
宪法判例的效力,在不同国家来说是不同的,宪法判例对具体案件的当事人是有效的,即具有个别效力,但是对以后的相类似的案件来说有没有一般效力呢?各国的具体做法不同的。

在英美法系国家遵从先例的原则之下,宪法判例是宪法的主要渊源,所以宪法判例具有一般的约束力,英国存在着严格奉行”依判例主义”的观点,即以前某一案件的判决对以后同类案件具有约束力,即使后来发现以前的判决是错误的,也是如此。英国的上议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的宪法判决是有强制力的,下级法院都应该尊重,但是这绝非是强制性的,但是仍然有很大的说服力。所以在英国,严格的判例制度很可能限制法律的发展,因为随着时间的迁移,过于严格的判例可能会在个别案件的处理上产生不公正的结果,许多判例很有可能在新的案件中被认为是不合时宜。所以英国的上议院们建议,一方面修改他们目前的判例,另一方面,把上议院的裁决看成在通常的情况下是有约束力的,但当违背以前的判例是正确的时候就应抛弃以前的判例。但上议院严格地限制了这种特殊情况的使用范围,”除上议院外,本声明无意影响判例在其他地方的使用。”这就使得上诉法院一下各级法院必须遵循严格的”先例主义”③可见严格的先例规则在英国的适用是影响深远的。先例没有在严格的程序推翻或者修改之前其效力具有至高无上性。
美国的判例制度与英国有其不同之处,美国的宪法判例并非一成不变。先例并非不能改变,但应该有”明显的理由”。④所以随着社会的需要、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发展的逻辑。如为推进种族平等,1954年由沃伦担任首席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中就推翻了”普莱西诉弗格森”案所确立的”隔离但平等”的原则,裁决隔离使用教育的设施的做法本身为不等平的。作为判例法国家,美国的宪法判例具有广泛的约束力,但却不是绝对的,当某一个时期制定的宪法条款明显地违背时代的进步原则时人民有权利拒绝服从这样的判例,使之成为事实上无效的判决,同时,人民还有权利通过修改或重新制定宪法来推翻或否决这样的不公正判例。时至今日,法院运用具有法律效力的宪法判例去保护人权,推动宪政发展才是各国宪法运行之必须。
从英国和美国的宪法判例的效力来看,我们认为还是应当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同时,适当的修正不合时宜的宪法判例,来完善一国的宪法体系,对于一国宪法判例的运用不能僵硬的服从,应该审时度势,使一国的宪法体系即遵循先例,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又能明智的选择那些错误的、过时的条款失效。
四、宪法判例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宪法还没有像拥有司法审查权的国家一样进入法院的诉讼程序,法院没有运用宪法做出案件的实体裁判,所以在司法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以及公民对宪法基本权利意识提高之时,宪政、法治已是国家和社会既定目标与理想,我们需要通过宪法诉讼激活宪法文本,通过判例演绎宪法精神。判例之所以在法的适用中具有重要性,是因为它可以弥补制定法的不足。任何判例都是法官针对具体案件事实将具有模糊性和歧义性,使制定法的语言的外延和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厘清。这样,判例就为将来的法官适用制定法解决具体案件提供了帮助,至少可以减轻法官的工作负担。宪法判例在中国的重要性也渐渐被人们所普遍承认。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中,一举改变长期”虚置”宪法的态度,它开创了法院保护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基本权利之先河,首次提出以民法方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因为在齐玉玲案中依然没有使用宪法条文作为判案的根据,所以宪法判例何时能真正引入司法程序还要走过相当漫长的道路。
目前我国宪法司法化的模式可以参考美国的普通法院模式,有关宪法问题的纠纷都由普通法院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裁判当然也可以借鉴法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下成立宪法委员会裁决宪法问题,中国在其后的宪政发展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宪法司法化模式主要还取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Ⅳ 为什么我国不宜采用判例法制度

你是要回答问题吗?问答还是论述?

一般论述这种题分几个方面:先说我们专国家属必须坚持成文法,然后历史。。。。

从子产铸刑鼎以来我国一直坚持成文法(如果我没记错。。。)判例法只是少数

时期,所以历史证明了我国适应成文法

再说,基于民主主义保障人权,人民制定成文法符合民主人权,判例法不符合。。。。。。

最后,我们大陆法系的一些判例。。。(外国法方面的)还有我国的最高法判例的指导作用什么的,但不是判例法。

最后。。。。。陈述。。。。总结(我这是大概的提纲,可以借鉴下)

热点内容
郸城法院执行 发布:2025-01-14 23:22:24 浏览:992
乌云律师 发布:2025-01-14 22:34:29 浏览:52
疗法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好 发布:2025-01-14 21:55:07 浏览:993
最高院的答复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4 21:53:24 浏览:814
学生会守食堂规章怎么写 发布:2025-01-14 21:52:10 浏览:840
杜超律师 发布:2025-01-14 21:19:32 浏览:145
睢宁律师网 发布:2025-01-14 21:18:49 浏览:944
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任务 发布:2025-01-14 20:31:07 浏览:490
2018中级经济法重点知识点 发布:2025-01-14 20:16:35 浏览:477
律师做笔录 发布:2025-01-14 20:13:29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