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无奈

刑法的无奈

发布时间: 2025-02-05 05:43:55

① 从残酷到人道——读罗翔《刑法的历史》

从商纣王的炮烙之刑,比干的挖心,到商鞅被五马分尸的车裂刑法,从遭受屈辱的宫刑的司马迁,到西伯利亚流放的囚徒。古今中外的刑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罗翔著作《刑法的历史》历数种种酷刑,讲述刑法从残酷走向人道的过程。

本书共有八章,前一章追本溯源,讲述刑法的起源与发展,接着从肉刑、笞杖、流放、死刑、株连等方面介绍历代酷刑,并辅以徒刑知识,发展、意义等内容,涵盖面广,内涵丰富。

本人一书生,一向“君子远庖厨”,最怕做外科医生和交通警察,因为会经常碰到血淋淋的场面,一生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不随心所欲,不逾矩。对刑法的历史知之甚少。这本书普及了很多知识。

一、法律的发展折射出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嬗变

古代的刑罚可以分为奴隶制旧五刑和封建制新五刑。旧五刑曰:墨、刖、宫、大辟。新五刑曰:笞、杖、徒、流、死。单看字眼已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这些刑罚样样针对身体进行折磨和摧残,意在给当事人和家族以耻辱和痛苦,有的让受罚之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有的让人体无完肤,身首异处。

秦朝的法令是最严苛的,据说商鞅把太子的老师脸上刻了字,动不动剁去别人的脚,割去人家的鼻子,震慑了整个朝廷,没有一个人敢违抗。

由于推崇儒家“教化为先”原则,汉文帝下昭废除肉刑,墨刑首当其冲。两晋南北朝时期,墨刑又死灰复燃,并变本加厉。接着唐代又废除,五代又恢复,连后周皇帝郭威年轻时受过墨刑。北宋时期的犯人一律刺配,先把你打一顿,脸上刺几个字,再流放边远地带,“一人之生,一身之犯,而兼受三刑。”可谓残忍至极。将廷杖推向极致的是明代,打得傲骨尽失,脊梁尽折,噤若寒蝉,统统臣服淫威。

单就废除残酷的肉刑这点来看,汉文帝真是个好皇帝。可是他废除了,总有人从历史的垃圾堆里再翻出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我们在近代影视剧里看到的绞刑,推出午门斩首,鲁迅笔下看客们像鹅一样伸长了脖颈瞧热闹,喝彩,令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直到近代,人道主义和民主制度逐渐完善,刑罚才与世界文明接轨。马丁·路德·金说过:“ 手段,代表着形成中的正义和正在实现中的理想。人无法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实现正当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

二、刑罚的历史是黑暗人性逐渐收敛的过程

作者用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小故事,展现了各种刑罚,每一个都滴答着淋淋的血泪。让人毛骨悚然,人类居然能够想得出这样的手段,人类居然能够这样残忍地对待同类。

权力一旦没有边界,欲望一旦跃出,贪婪膨胀,无法无天,那些惨绝人寰的举止就是用眼过一遍,用笔写下来都是煎熬,让人胃里翻江倒海,几欲作呕。

隋朝的阳光命令文武百官从死者身上割下肉来食之。

醢刑是把人剁成肉浆的酷刑,孔子的得意门徒指路就承受此刑,孔子得知后悲痛欲绝,为了避免触景生情,把自己家里的肉酱也倒掉了。

被腰斩之后的人不能立即气绝,有的仍以肘撑地爬行。

被流放的人大多被野兽或饥饿的同伴分食。

株连九族,妇孺难免,哀鸿遍野。

不一而足,不提也罢!

历代统治者大多把重刑伺候当做统治的法宝宝,因此也不可能有现代社会通过刑法限制国家刑法权的法治精神。刑法人道主义在当时根本就没有滋生的土壤。

必须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

正如作者所言,古代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刑罚只是各种社会控制政策最后的无奈选择。并不能真正改变乱世的局面。

其实,从现代社会来看,最好的社会政策才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黑格尔有些悲观,他有一条黑色警示:历史给人类提供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教训。克罗齐也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洞悉一切,避免悲剧重演。

② 与宪法有关的诗句

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春秋·李耳《老子》

译文: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2、富贵拘法律,贫贱畏笞榜。——宋·梅尧臣《长歌行》

译文:富贵不应该拘束法律,贫贱的人,也不需要畏惧法律。

3、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译文:只有奉行严明的法律,才能治理天下之人。三尺律即法律,古人在纸张出现前,文字记录的载体主要是竹简,而记录不同内容的竹简是有严格界定的,律法一般是写在长三尺的竹简上,所以后世将三尺律作为法律的别称。

4、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唐·韩愈《寄卢仝》

译文:先生的事业是不可估量的,只能由法律来约束自己。

5、宥过无大,刑故无小。——西汉·伏生《尚书·大禹谟》

译文:宥,宽恕;过,过失;这两句大意是,一时过失,虽大也可以宽恕,明知故犯,虽小也要惩罚。

③ 刑警队打犯人招供怎么处理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第二百四十八条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因为不可以欧打犯罪嫌疑人。
法律上不能打,但 有按法律办事的吗 ?所以现实很无奈啊!

④ 古代有种叫吞金的刑罚,为什么犯人吞了金就会毙命

金子本身没有毒,只是金子比较沉吞下去会压到肠子并且不会排出体内也可能会划破肠道,吞下金子不会立刻毙命,过程是比较痛苦和残忍的。

当然,能够死在这种刑法之下的人并不多。因为金子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属于比较贵重的东西。尤其是在古代,普通人家根本就接触不到金子,更不要说是吞金而死了。所以,能够承受这种刑法的一般都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吞金后,由于人体无法消化,分解金。所以金在胃中沉淀,然后聚集到一处。最后由于胃壁上的压强过大,使得胃穿孔,大出血而死。前者会阻塞部分胃部毛细血管导致无法摄入营养,胃的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搅拌和研磨,胃本身是没有吸收功能的,人体的营养成分的吸收都是在小肠内进行的。

⑤ 简述刑法的特征

戴某在福建省古田县某银行工作。1990年1月1日起,戴某与银行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并约定银行可以解除或终止合同的情形包括用人单位因经营亏损、机构改革和调整等。合同期满后,双方未续订劳动合同,但戴某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后银行采用投票记分、末位淘汰的方式进行裁减职员,经投票,戴某被列入淘汰名单上报宁德市分行。宁德市分行以“裁员增效精减分流”为由下达了《关于解除戴某劳动合同的通知》和《关于解聘戴某聘用制干部的通知》。戴某因此与所在单位发生争议。

,《劳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的规定,并非是用来约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因为这一条款当中所谓“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出现”是指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因意外事件的出现和当事人失去履行合同能力而不能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时所作出的前瞻性的终止合同效力的约定。

什么是“末位淘汰”?这种制度硬套在对企业职工的劳动管理上合适吗?

“末位淘汰”是“舶来品”。它源自美国,如GE、惠普都推行了末位淘汰制。这是与在GE中做人力资源管理的杰克·韦尔奇有着密切关系的,他创制出了“活力曲线”,为“末位淘汰制度”奠定了基础。也可以说,在GE,末位淘汰制度是成功的。

我国也有某些知名大企业在推行这套制度时,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海尔集团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万向集团的“阶梯式用工、动态式管理”以及山东潍坊电业局的“分线管理”等。

所谓“末位淘汰”,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其具体目标和企业战略,结合各个具体职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绩效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而不管这些员工的绩效水平是否高于组织绩效考核标准线的绩效管理制度。换句话说,末位淘汰制度,就是用人单位自己制定一个考核标准,然后对员工进行考核,经过考核后将排名相对靠后的人员予以淘汰、辞退的一种管理方法。

刑法的特征

刑法是指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所具有的自身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是刑法作为一个部门法存在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研究刑法的逻辑起点,刑法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由这些特点引出的。关于刑法有哪些特点,理论上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刑法的特点应当包括以下四点。
(一)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二)刑法的保障性
(三)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范围更广泛
(四)刑法的谦抑性、最后手段性
刑法上述四个特点是相互联系的。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这一特点是刑法最根本的特点,它派生了其他特点。刑法的上述第二个特点是利用刑法严厉性的结果,第二个特点又进一步引伸出第三个特点,而第四个特点是限制刑法严厉性的结果。
第二、三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又是对立的。从刑法的保障性看,刑法的保护范围越是广泛,刑法的触角延伸得越广,保护的力度越强,就越有利于刑法保障功能的发挥;但从刑法的谦抑性角度看,刑法负作用很大,需要内敛,刑法的触角不能无限扩张,否则就容易侵犯公民的自由。刑法的触角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会与公民的自由发生冲突。可以说,全部刑法都是围绕着利用刑罚的严厉性惩罚犯罪和限制刑罚的严厉性防止刑罚的滥用这一对矛盾展开。由这一对矛盾引申出刑法中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决解这些问题的刑法原则和制度。如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构成问题等。

差不多了-

⑥ 关于法治的 诗句

1、《秋怀》宋代诗人陆游

原文: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

讼氓满庭闹如市回,吏牍围坐答高于城。

译文:下巴的胡须都白了感到好落寞,开始读法律亲自打榜。诉讼民满院子闹到市场,官吏文书围坐高在城。

2、《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宋代诗人陈襄

原文:

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

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译文:法律行为随手而做,诗书满箱子都是。老了需要多学习,身体疾病多非常希望健康。

3、《自尤》宋代诗人苏洵

原文:

此虽法律所无奈,尚可仰首披苍旻。

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犹或闻。

译文:这就是法律所无奈,还可以抬起头披苍天。天高鬼神不可信,后世有耳朵还听说。

4、《长歌行》宋代梅尧臣

原文:

富贵拘法律,贫贱畏笞榜。

生既若此苦,死当一切平。

译文:富贵不应该拘束法律,贫贱的人也不需要畏惧法律。人生下来就是这样的痛哭,死去也应该一样的安静平和。

5、《官倒》近现代:田遨

原文:

转手真财薮,撑腰实祸阶。

但求严法治,当可净风霾。

译文:手上钱财众多,看死是撑腰的其实是祸端。但求法治严苛,可以净化风霾。

热点内容
崇阳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5 08:55:02 浏览:47
雨水污水分流法规 发布:2025-02-05 08:48:05 浏览:632
经济补偿金协议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5 08:34:53 浏览:979
法律非法学就业 发布:2025-02-05 08:28:51 浏览:380
合同法第79条规定 发布:2025-02-05 08:01:58 浏览:693
1986年到1995年的劳动法 发布:2025-02-05 08:00:27 浏览:450
广东立法征用 发布:2025-02-05 08:00:25 浏览:922
考研法学案例 发布:2025-02-05 07:58:44 浏览:36
落实经济法的宣传教育 发布:2025-02-05 07:51:41 浏览:119
2017年南京劳动法 发布:2025-02-05 07:51:07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