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拍卖成交率
⑴ 楼市调控堵漏洞 法拍房纳入限购
一度因不限购而被视为可以“曲线购房”的法拍房,随着成交数量逐年上升,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楼市调控进一步深入的当下,法拍房正走上纠偏的道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司法拍卖房产竞买人资格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将法拍房全面纳入限购,该政策将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成交数量递增
法拍房是指被法院强制执行拍卖的房屋。当债务人(业主)无力履行借款合约或无法清偿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经司法程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将债务人名下房屋拍卖,以偿还债权。
在2020年楼市复苏的背景下,各地楼市严格限购,而不限购、价格低的法拍房逐渐引起市场关注。据了解,自司法部2017年开通法拍房网络拍卖渠道后,法拍房成交数量连年上升,2020年,全国法拍房成交量达百万套。
据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今最大的法拍房平台是阿里拍卖。目前全国已有99%的法院入驻阿里拍卖,95%的司法拍卖会在该平台上成交。
据阿里拍卖数据显示,2021年8月,北京法拍房市场共计挂牌上拍房源660套,总市值105.96亿元,挂牌面积34.22万平方米。成交法拍房306套,环比上升50%,同比增长34.21%;成交总价30.36亿元,同比增长101.46%;成交面积12.42万平方米。成交平均折扣为7.9折,跟评估价相比,产生9.86亿元购房差价,成交率54%,平均5.92人争抢1套法拍房。
12月25日,记者在阿里拍卖平台上看到,正在拍卖的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北路一套400多平方米的住宅,评估价为5100万元,吸引了14955次围观,却始终无人出价。刚刚结束拍卖的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华城家园的一套住宅,吸引了4人报名、4967次围观,该套房产评估价为164万元,最终成交价为118.84万元。
记者查询阿里拍卖平台得知,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以17922套成为住宅法拍房挂牌数量最多的城市,其次是北京、深圳和上海,住宅法拍房挂牌数量分别为11086套、10015套、8991套。在新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中,住宅法拍房挂牌量排名前三的城市为重庆、苏州和郑州,分别有44530套、36462套、35634套。此外,住宅法拍房比较热门的城市还有杭州、成都、武汉,挂牌量分别有30622套、27387套、12331套。
扰乱楼市秩序
在不少购房者看来,仅从价格方面考量,法拍房算得上是“低价捡漏”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在司法拍卖中,资产起拍价是按照处置参考价70%设定的,且流拍后会二次降价竞拍。
由于此前法拍房不限购,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在成都从事法拍中介业务的人士表示:“出手法拍房的八成客户是外地的,溢价20%都很正常。”
“上海的房子保值增值,以前没购房资格的人愿意走买法拍房的路子,多花50万-100万元买也认了,而且潜意识里都觉得房价还会涨,不会亏。”从事法拍房中介业务的蓝鲸资产相关人士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
法拍房对市场秩序的干扰引起了各地的注意。2021年1月,上海发布楼市调控新政“沪十条”,明确购买法拍房也需要有上海购房资格。4月,合肥出台房地产调控八条措施,明确对市区范围内通过司法拍卖或招投标中心公开拍卖方式取得商品住房的,均应当符合住房限购政策。8月,东莞明确宣布将法拍房纳入限购范围。9月,厦门发布楼市调控通知,要求参与竞买法拍房的人员,应当事先确定其在本市具有购房资格。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院长张波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从对法拍房进行限购的城市表现来看,在成交量、价格上多趋于平稳。
全面纳入限购
针对法拍房不限购的漏洞,近日,最高法出台新规,将全国范围内的法拍房统一纳入到限购范畴中。《关于人民法院司法拍卖房产竞买人资格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表示,人民法院组织的司法拍卖房产活动,受房产所在地限购政策约束的竞买人申请参与竞拍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随后,最高法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执行权制约机制加强执行监督的意见》中明确,拍卖财产为不动产且被执行人或者他人无权占用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负责腾退,不得在公示信息中载明“不负责腾退交付”等信息。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法拍房限购将直接覆盖全国范围,这是全国性楼市调控的需要,也是严堵漏洞的重要手段之一,避免了炒房者钻空子。法拍房限购是“房住不炒”的重要体现,也向市场释放出打击炒房的明确信号。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进一步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指出,当前部分城市住房限购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商品房,法拍房不受限购政策约束,这就导致部分城市暂无购房资格的投资者通过法拍房进入市场,甚至推高了法拍房价格,不利于市场平稳。
“本次最高法出台规定,从全国层面、法律层面将法拍房纳入限购范围,这将彻底堵住通过法拍房违规进入楼市的漏洞,违反相关规定的将上升到承担法律责任,房地产调控的渗透和监管力将更强更严格。”许小乐表示,从当前的房地产调控环境看,一方面楼市信贷环境有所改善,使市场流通起来,另一方面堵住法拍房不限购的漏洞,疏堵结合,做到更好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在‘房住不炒’的调控基调下,对各种细节的管控也更到位,针对过去的市场漏洞打补丁的行为会越来越密集。”张波表示。
⑵ 法院拍卖的房子有人拍吗 买的人多吗
法院拍卖的房子可以购买,依法执行各项规定,符合条件的竞拍者就可以购买法拍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将于2017年1月1日开始施行新的拍卖规定,具体不同于旧规定的几点告知如下:
一、成交判断:根据新规,起拍价即为保留价,也就是说一个人报名,出价到起拍价就能成交了。
二、拍卖环节:取消第三次拍卖(只有一拍、二拍、变卖)。
三、竞价时间:取消动产的十二小时竞拍时间,不动产、动产统一为二十四小时。
四、延时竞拍:竞拍结束前5分钟内有人出价即延时(旧规为前2分钟)。
五、报名方式:分为线上交保证金(支付宝直接交纳)和线下交保证金(法院交纳),线下交保证金适用于申请执行人参加竞拍(全免保证金)及特殊情况下无法线上交保证金的情形(必须开拍前内提交申请)。
六、委托参拍:委托他人参加竞拍的,委托人、受委托人必须于拍卖前到法院办理委托手续,经法院确认后录入系统。注意事项:此项内容开拍后无法修改,如未做委托手续,竞买成功后,《网络竞价成功确认书》里会直接展示竞买人(参拍人)姓名,法院将默认为该竞买人(参拍人)为买受人(属于竞买人个人行为),委托人将会造成二次过户费用,费用自行承担。
七、信息公示:网拍结束后平台自动生成《司法拍卖网络竞价成功确认书》,将公示实际买受人姓名、竞买号(就是说确认书系统自动生成,不用人工干预)。
八、公告时间:第一次拍卖:动产公告时间为十五日;不动产或其他财产权公告时间为三十日。第二次拍卖、变卖:动产公告时间为七日,不动产或其他财产权为十五日。
九、悔拍处理:拍卖成交后买受人悔拍的,交纳的保证金不予退还(直接没收),悔拍后重新拍卖的,原买受人将列入黑名单不得再参加竞买。
⑶ “捡漏”法拍房警惕债权风险
一套比市场价便宜上百万元的房子,究竟靠不靠谱?这几日,市民毕先生为了法拍房辗转反侧。价格优势是司法拍卖房产受青睐的最主要原因。不过,专家提醒,市民“捡漏”的同时一定要留心是否存在房屋产权、房屋债权,以及是否有租约和费用拖欠四方面风险。
一套三居室便宜一百万
“这法拍房我究竟能不能买啊?”最近半个月,市民毕先生只要见到相熟的朋友,就会拉着人家讨论法拍房的话题。
名下无房的毕先生,结婚后一直和父母同住,随着孩子长大,毕先生想买房的心情也日益迫切。无意间,他听同事聊起了法拍房,说比市场上的房子便宜。
法拍房,就是进入司法拍卖的房子。一般来说,法拍房最大的来源是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抵押物,民间借贷纠纷、司法没收也会产生法拍房。
“拿海淀区清缘里小区这套法拍房来说,112平方米,起拍价是520.4万元,折合单价是46500元,而二手房市场里小区的成交均价是57000元。1平方米差出1万元,1百平方米就差出100万元。”法拍房的价格让毕先生十分心动。
这价格优势是哪儿来的?北京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介绍,根据人民法院关于财产拍卖的规定,人民法院确定的保留价,第一次拍卖时,不得低于评估价或市场价的80%;而如果出现流拍,再行拍卖时,可以酌情降低保留价,但每次降低的数额不能超过前次保留价的20%。
以8月成交的几套法拍房为例,海淀区复兴路甲的一套法拍房,评估价为993.67万元,成交价为659.96万元,成交价是评估价的6.7折;朝阳区甜水西园的一套法拍房,评估价为433.43万元,成交价为367.9万元,相当于8.5折。换句话说,购房人“捡漏”成功的话,可以按照评估价的约7到8折入手。
半数房源第一次拍卖就成交
伴随楼市进入相对平稳期,曾一度遇冷的法拍房房源数量和成交数量均明显升温。
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为例,记者查找北京区域的商品住宅看到,从8月1日到22日,竞价正在进行中的房源有17套,已结束拍卖的房源有99套,共计116套。在已结束拍卖的房源中,有6套房源出价超过100次,20套房源出价超过50次,竞争激烈。
记者注意到,出价次数最多的法拍房,显示为西城区高家寨6号楼的一套55平方米两居室,前后总共有153次竞价,11271次围观。最初,购房人还按照规定的1万元加价幅度“和平”报价,到第18次时,突然有参与者一次加了3万元,随后就不时有人按照3万元、4万元乃至7万元的幅度加价,最终这套房屋以587.4万元成交,甚至略高于法院给出的543.5万元的评估金额。
据了解,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法拍房第一次拍卖时的成交率就超过了50%。记者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看到,今年5到7月,该平台上每月进入司法拍卖程序的北京地区商品住宅分别为127套、95套和174套,而去年同期的数据仅为76套、87套和95套。
相关机构监测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全国法拍房的数量都在大幅度增长,北京地区2018年淘宝和京东司法拍卖房产同比增长了70%。
“捡漏”之外当心债权风险
价格便宜的法拍房,真的就是“一本万利”么?实际上,就在不久前,上海和成都先后曝出,有市民在购买法拍房后陷入了欠缴物业费和无法入住的纠纷。
“对于资金充足、受购房资格限制的普通购房人来说,法拍房的确是可以‘捡漏’,但购房人也要留意交易后的各种潜在风险。”张大伟列举,购买法拍房时,需要留意房屋产权、房屋债权,以及是否有租约和费用拖欠四方面的风险。
从房屋产权上看,法拍房可能存在房屋产权不清、无产权或小产权、暂未办理或无法办理房产证、未缴齐土地出让金等情况,购房人最好先通过市住建委查询确认相关信息。在债权上,法拍房的房主往往涉及债务问题,房屋可能被多次抵押,因为民间借贷很难查清,竞拍者可能在入住后意外遭遇其他“债主”的追讨。
此外还有租约问题。存在长期租约的法拍房被买下后,即便购买人已经完成房屋过户,但在租约未到期而买家又无法同租户达成搬离协商的情况,房屋实际是无法入住的。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费用,法拍房的原房主可能存在水电费、物业费等费用未缴清的情况,而绝大多数情况下,按照竞买公告,买卖房屋产生的相关税费均由买受人承担。
张大伟建议,抱有“捡漏”心理的购房人,务必综合考虑、做好基础调查后再决定是否参与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