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法修订
① 国内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规范依据是什么
我国当前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一、修订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
《公司法》是公司制私募股权基金建立和运营的主要法律依据,《证券法》则规范着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渠道。2005年《公司法》和《证券法》同步修订,修订后的《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以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并大幅度降低了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标准;减低了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比例要求;对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做出新的规定、取消公司对外投资的一般性限制。而修订后的《证券法》降低了上市公司资本规模要求,对盈利性不作硬性要求。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进行了修订,并于2007年6月生效,为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框架。与私募股权基金有关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有限合伙人和有限责任合伙的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一般不得超过50人;二是允许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合伙人;三是明确了合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原则,合伙企业的所得税由合伙人分别缴纳。
三、《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2005年年底,凯雷提出收购徐工机械85%股权,而徐工机械一直被认为是国内机械装备企业的龙头企业。2006年8月8日,商务部联合六部委发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加强了对涉及外资并购行业龙头企业或重点行业的监管和审查力度,并严格限制境内企业以红筹方式赴海外上市。境外上市企业必须在设立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公司)审核批准后一年之内完成资金接收和回流的全过程。红筹上市的审批权限由先前的市区级政府集中到了当前的商务部。
四、《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2005年11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十部委联合颁布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旨在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规范其投资运作,鼓励其投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五、《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6年,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规范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运作与监管,保护基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发起与设立、基金公司、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投资运作与监督管理、终止与结算、罚则等做出了陈述和规定。《办法》规定:设立产业基金必须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核准,产业基金投资者数目不得多于200人,拟募集规模不低于1亿元,存续期限不得短于10年,不得长于15年。
除以上法律、法规外,《信托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均不同程度的对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运营产生影响。
② 券商法透是什么
券商法透是券商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
以下是详细解释:
券商法透全称为券商风险管理透明度。这是现代金融领域里券商进行业务操作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核心目的是确保券商在执行各项业务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明确的风险管理框架和流程,保障客户的权益和利益。具体而言,券商法透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券商法透要求券商对其所承担的业务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这包括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对市场变动的应对策略以及对内部管理的严格审查等。通过对这些风险的全面评估,券商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稳健的服务。
其次,券商法透强调信息的公开透明。这意味着券商在执行交易、管理资产等操作时,必须遵循高标准的信息披露原则。这不仅包括向监管部门报告风险状况,也包括向客户公开相关信息,确保客户了解自己的权益和风险状况。这种透明度的要求有助于增强市场的信任度,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最后,券商法透还涉及到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与持续优化。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风险管理策略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券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身的风险管理方法,确保在面临风险时能够迅速应对,最大限度地保护客户的利益。
总之,券商法透作为现代券商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策略的优化调整,确保了券商业务的稳健运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