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的公平原则

民法典的公平原则

发布时间: 2025-02-16 21:57:18

『壹』 民法典公平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典公平原则是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平衡民事主体的各方利益的同时,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百一十七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贰』 民法典公平原则

法律分析:1、民事主体有同等机会参与民事活动,行使和实现自己合法的民事权益。

2、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具有对应性,不得显失公平。

3、民事主体合理承担民事责任,在通常情况下适用过错原则,责任与过错的程度应相适应。双方都无过错的,应由双方对损失合理分担。

4、当实际情况发生显著变化已导致维持原法律关系效力显失公平时,其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也应得到相应的变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叁』 民法典中适用公平原则的情形

一、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二、见义勇为受益人对受害人的补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如果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丧失意识侵权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的,根据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对受害人适当补偿。
四、提供劳务弊橡方因第三方侵权,接受劳务方的补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念卜弯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五、不明抛掷物、坠落物致害,可能加害方的补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肆』 民法典公平责任原则是第几条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是公平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百一十七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不禅凳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尘袭空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五百三十三条 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七百九十条 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依照派瞎有关法律的规定公开、公平、公正进行。

『伍』 民法公平原则

法律分析:1.民事主体有同等机会参与民事活动,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

2.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要对等。在双务民事法律行为中,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是既要享有权利,也要承担相应义务,权利义务 要对等,不能一方承担义务另一方享有权利,也不能一方享受的权利和义务 相差悬殊。对于相互独立平等的民事主体,不得强迫他们进行不等价的交换。 虽然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要对等,但是不能对此作绝对的理解, 在市场关系中,商品的价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并没有绝对的等价交换。

我国《合同法》规定,对于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 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变更或者撤销。对于显失公平的合同,法律以变更或撤销 的方法予以救济,然而对于此处的显失公平的合同,必须是因一方当事人的 意思表示有瑕疵而造成的。因为合同是建立在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基础之上,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瑕疵,该合同不能被认为显失公平。

3.合同关系存续期间,客观情势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发生事先 不可预料的异常变化,从而导致原来的合同关系显失公平时,应变更原来的

合同关系。情势变更原则实际上是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合同法律关系存 在期间,如发生特殊情况使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严重失去平衡时,处于优越地 位的一方不得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客观情况威逼对方,而应通过协商对合同关 系的内容进行调整,求得双方利益的重新平衡。运用情势变更原理,其目的 在于消除合同因情势变更造成的不公平后果。

4.公平原则不仅体现在对待给付的平衡、情势变更的具体运用,还体现 在对免责条款的限制、违约责任的承担和风险的承担等方而。免责条款是当 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约定的免责事由时,免除当事 人的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的条款。对于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法律一般承认其效力,但是为了追求公平,以下的免责条款无效:(1)因故意或者重大 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的;(2)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另外,当违约情况 出现时,违约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的违约责任应当公平合理,因违约而产生的 损害赔偿责任,要受到法定规则的限制,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或者低 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适当减少或者 增加。如果双方当事人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当风险岀 现,造成财产损失时,如果法律对损失的承担没有规定,当事人对损失的承 担也没有约定时,应按照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合理地承担或分担损失。

5.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要公正、合理,不偏不倚,依法保 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公平” 一词的模糊度很大,因此相应地授予 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在法律缺乏明确具体规定的情况下,法官可根据公 平原则作出判断,确定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补救法律规定的 不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陆』 民法典公平原则

法律解析:

1、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2、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 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强调在市场经济中,对任何经营者都只能以市场交易规则为准则,享受公平合理的对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权,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义务, 权利与义务 相一致。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热点内容
野生动物保护的条例 发布:2025-02-23 03:50:02 浏览:416
论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发布:2025-02-23 02:25:26 浏览:122
法作为一种专门调整社会关系 发布:2025-02-23 02:14:39 浏览:300
免费网上法律咨询在线 发布:2025-02-23 01:03:56 浏览:565
苏州养猫条例 发布:2025-02-23 01:03:12 浏览:514
绿色建筑法律法规 发布:2025-02-23 00:53:40 浏览:585
唐朝伦理道德 发布:2025-02-23 00:36:04 浏览:884
劳动法176小时 发布:2025-02-23 00:28:36 浏览:977
森林防火处罚条例 发布:2025-02-22 23:59:15 浏览:107
二胎协议如何写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22 23:58:29 浏览: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