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留司法名词
❶ 司法鉴定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司法鉴定是什么意思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活动。
2005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一)法医类鉴定;
(二)物证类鉴定;
(三)声像资料鉴定;
(四)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
法律对前款规定事项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问题二:司法鉴定是做什么的? 1名词解释司法鉴段肢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2005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一)法医类鉴定;
(二)物证类鉴定;
(三)声像资料鉴定;
(四)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
一般人遇到的多是交通事故鉴定和人身损害里的鉴定,你遇到的是什么?
问题三:司法鉴定中心和鉴定所的区别? 鉴定中心一般是具有5个以上鉴定类别资质的机构,才能称为中心,一般情况下,鉴定中心管理组织能力、资源组合能力更强,鉴定中心往往能实现一站式服务,鉴定中心又分为:1、仅以三大类为主的鉴握悄世定中心;2、能同时完成三大类及三大类以外鉴定业务的机构。如果在云南要找鉴定机构的话,推荐以下几家综合类鉴定机构:云南天禹司法鉴定中心、云南鼎丰司法鉴定中心、云南春城司法鉴定中心。如果要找三大类鉴定中心,推荐昆明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云南法医院司法鉴定中心,谢谢采纳。
问题四:个人鉴定与司法鉴定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区别如下: 首先:两种鉴定的方法、实验设备都是一模一样的,自然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也完全一样。 一、个人鉴定是指要求鉴定者只是为了了解真实情况,不需要进行司法诉讼、入户口等,也可以起到不暴露隐私的效果。 二、司法鉴定是用于司法诉讼或者上户口等,需要被鉴定双方均知情并到场采样拍照,并且价格要高于个人鉴定; 三、个人鉴定不可以直接作为法律依据,但是可以作为间接证据,在对方不承认鉴定结果的时候,新的鉴定就会转嫁到对方身上。 个人隐私鉴定程序: 1.委托人进行委托,并签署委托协议书(可根据自身情况使用真实姓名或者化名); 2.委托人提供被鉴定人的鉴定检材,每份检材标记清楚姓名、性别、关系等个人信息(可根据自身情况使用真实姓名或者化名);常用检材有血液(血痕)、带毛囊毛发(12周岁以上)、指甲、口腔拭子等,检材可以自行在家里采集也可以到鉴定中心现场采集; 3.委托人留下联系方式,方便鉴定中心运桐结果出来后联系通知结果并领取鉴定意见书。 司法鉴定程序: 1.委托人进行委托,被鉴定人需要提供有效证件(身份证和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复印件鉴定中心留存),审核其真实身份; 2.委托人或被鉴定人填写登记表格等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字并按捺指纹; 3.由鉴定中心工作人员现场采集被鉴定人血液,采样过程拍照留存; 4.委托人或被鉴定人留下联系方式,等待鉴定中心通知结果并来领取鉴定报告书。
问题五:选择司法鉴定机构是啥意思,鉴定什么 法院办理的案件需要鉴定的,可以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鉴定机构,如果当事人没有达成协议的,就由中级法院的司法辅助工作办公室组织当事人进行抽签确定鉴定机构。
这项工作有两个通知,第一个通知是办案单位通知双方当事人于某日某时到某地抽签选择鉴定机构。第二个通知是抽签确定鉴定机构后,司法辅助工作办公室向鉴定机构发出通知书,通知该鉴定机构受理鉴定案件。
问题六:司法医学鉴定什么意思 一种处理医学事故纠纷的途径
司法医学司法鉴定是指依法取得司法医学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运用医学技术(如运用有关医学设备等)或医学知识对涉及诉讼的医学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的活动,包括法医病理学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物证鉴定、法医毒物鉴定等。
问题七:去做司法鉴定,法医说免鉴定是啥意思 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四条 司法鉴定机构收到委托,应当对委托的鉴定事项进行审查,对属于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委托鉴定事项的用途及鉴定要求合法,提供的鉴定材料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委托,应当予以受理。
对提供的鉴定材料不完整、不充分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要求委托人补充;委托人补充齐全的,可以受理。
第十五条 司法鉴定机构对符合受理条件的鉴定委托,应当即时作出受理的决定;不能即时决定受理的,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委托人;对通过信函 提出鉴定委托的,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委托人;对疑难、复杂或者特殊鉴定事项的委托,可以与委托人协商确定受理的时间。
第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委托,司法鉴定机构不得受理:
(一)委托事项超出本机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的;
(二)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
(三)鉴定事项的用途不合法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
(四)鉴定要求不符合司法鉴定执业规则或者相关鉴定技术规范的;
(五)鉴定要求超出本机构技术条件和鉴定能力的;
(六)不符合本通则第二十九条规定的;
(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形的。
对不予受理的,应当向委托人说明理由,退还其提供的鉴定材料。
问题八:司法鉴定签字是什么意思啊?签字主要是为了什么? 签字是为了确定鉴定人是否亲自做的
问题九:法医鉴定人是司法鉴定人吗,两者是什么关系?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或者说,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活动。
法医鉴定是司法程序中有关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运用医学、生物学、人类学及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与人身有关的活体、尸体及生物物证等的检验鉴定工作,从而取得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伤害程度、凶器种类、血型分析、事实确认等结论性意见。(包括:人身损伤程度鉴定、损伤与疾病关系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劳动能力评定、活体年龄鉴定、性功能鉴定、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致伤物和致伤方式推断等)。
司法鉴定所与公安局法医检验所的区别在于:
一是两者的成立依据法源不同:司法鉴定所是依据2005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而设立;公安局法医检验所(一般叫叫法医鉴定中心)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05条规定“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者生理状态,可以对人身进行检查。被告人如果拒绝检查,侦查人员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检查。检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女工作人员或者医师进行。”而设立。
二是隶属关系不同:法医鉴定中心是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由公安机关管理;司法鉴定所是依法成立(具备法定条件都可以成立),由司法机关管理(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 *** 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
三是业务范围不同:法医鉴定是以活体损伤的鉴定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临床医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涉及法律问题的人体伤、残及其他生理、病理等问题;司法鉴定则包括了,物,事等鉴定对象,涉及更广泛。
四是受鉴时限宽度不同:法医鉴定须及时鉴定,多为临事临床鉴定,而司法鉴定可以事后进行,相对时间宽度要大的多。
问题十:怎样做司法鉴定 根据人大有关规定,向法院起诉的可以进行司法鉴定。
至于材料,根据叙述被撞的,应该有见证人或事故处理单等,即与对方的发生时的情况证明等证据。鉴定费用是根据不同鉴定,估计在2000元左右吧。
附有关法律法规: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明确“为了加强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适应司法机关和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决定:
一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二、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一)法医类鉴定;
(二)物证类鉴定;
(三)声像资料鉴定;
(四)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
法律对前款规定事项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 *** 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的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
九、在诉讼中,对本决定第二条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试行)》
第五条“法医临床鉴定:运用法医临床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和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损伤程度鉴定、损伤与疾病关系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评定、劳动能力评定、活体年龄鉴定、性功能鉴定、医疗纠纷鉴定、诈病(伤)及造作病(伤)鉴定、致伤物和致伤方式推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❷ 历史名词
周公东征
西周建立后不久,周武王病死。继位的周成王年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量掌管政事。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对此不满。纣王儿子武庚勾结管叔和蔡叔,并联合东南诸部落发动叛乱。周公带兵东征,经过三年时间,平定了叛乱,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国人暴动
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周厉王贪财好利,暴虐无道,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奴隶和平民,引起奴隶和平民的反抗。公元前841年,“国人”(平民)在都城镐京发动武装暴动。平民和奴隶攻入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跑,后死在外地。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出现变法运动。秦国商鞅变法是其中比较彻底的一次。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先后两次颁布变法令。主要内容是:①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③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④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鼓励发展生产。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逐渐成国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博士淳于越攻击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谈论诗书,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烧毁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有敢议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次年,卢生、侯生等攻击秦始皇贪权专断,滥施刑罚。秦始皇派御史查究,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坑死在咸阳。这两件事,史称“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的野蛮措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巨鹿之战
秦末农民起义军摧毁秦军主力的战役。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以重兵包围巨鹿(今河北平乡)。项羽率领起义军前往救援。起义军渡过漳水后,项羽命令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干粮,表示血战到底的决心。不久双方在巨鹿展开大战,起义军大破秦军。后章邯率二十万秦军投降。
楚汉战争
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攻占了关中,并继续东进,联合各地区反对项羽的力量,在荥阳、成皋与项羽抗衡。公元前203年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东属楚,西属汉。订约以后,项羽引兵东归,刘邦乘机追击,并约韩信、彭越合围。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自杀于乌江(安徽和县东北)。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结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适应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汉武帝即位后,采纳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只提倡儒家学说,禁止传播其他各家学说。汉政府在长安设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为教官,传播儒家经书,每年考一次,合格的授予官职。后来各郡也设立学校传授儒家经书。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董仲舒认为,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天人相应”,把皇帝神化。他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说教。三纲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但在以后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言行。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出使虽未达到目的,但了解到西域各族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等情况。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许多地区。西域各族政权也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往来频繁,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农作物如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相继传入内地。内地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也传到西域。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七国之乱
汉初,刘邦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一面分封同姓的子弟为王。后来受封的诸侯王割据势力迅速扩张,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景帝接受晁错“削藩”的建议,逐步削夺王国的封地。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史称“七国之乱”。汉朝中央派周亚夫率军平服。此后,汉政府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
王莽改制
公元8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为了限制当时日益激烈的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王莽实行复古的改制: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规定一家不满八个男子而占田超过九百亩的,余田分给亲族邻里;无田的按一夫一妇一百亩的标准分给。这个法令遭到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反对,三年后就废除。为了控制和垄断工商业,王莽还增加税收,多次改变币制,许多人因此倾家破产。王莽改制使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人民处境更加悲惨,终于爆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
昆阳之战
23年,绿林军北进攻占昆阳。为了镇压绿林军,王莽派王邑、王寻率四十多万官军围困昆阳。昆阳城内王凤率领的绿林军只有八、九千人,他们一面坚守,一面派刘秀等十三人突围出城,调集援军。刘秀调集三千援军,猛攻敌军大营,阵斩王寻。城内绿林军乘势杀出,内外夹攻,以少胜多,全歼王莽主力。接着,绿林军乘胜直捣长安,推翻了王莽政权。
曹魏屯田
曹操实行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屯田分民屯和军屯。民屯就是招募流亡农民,把他们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几十人为一屯,在屯田官吏管理下,垦荒种地。屯田农民要把收获物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给政府,不服徭役,但不许离开土地。让士兵一面戍守,一面屯田,叫军屯。屯田的实行,发展了农业生产,保证了军粮供应,为曹操统一北方提供了物质基础。魏建国以后,继续推广屯田制,并使它更加完善。
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和袁绍为了争夺中原地区,双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决战。袁绍拥兵十多万人,曹操兵少。曹操乘袁军轻敌,内部不和,亲自率领精兵五千偷袭袁军后方,焚毁其全部粮草。袁绍军心动摇,纷纷溃退。曹操乘胜追击,歼灭袁军主力七万多人。袁绍从此一蹶不振。经此一战,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大部之后,企图一举统一南方。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占领荆州,改编荆州水军,拥兵二十多万,乘胜顺流东下,进到赤壁(今湖北嘉鱼东北)。曹军由于发生疫病,退驻江北。孙刘五万联军与之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疫病流行,不习水战和曹操骄傲轻敌等弱点,用火攻先击败了曹操水军,继之大破曹军。曹操率领残兵逃回北方。赤壁之战后,曹、孙、刘三大集团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八王之乱
西晋皇族内部争夺政权的斗争。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惠帝妻贾后想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外戚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开始发生一连串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进行了大规模的混战,历时十六年之久。这次战乱,严重地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淝水之战
四世纪下半期,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大,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秦王苻坚强征各族人民,组成九十万军队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率军八万迎战。晋军在洛涧(今安徽定远西南)大破秦军先头部队,进至淝水,要求秦兵略向后移,以便渡河决战。苻坚企图乘晋军半渡时猛攻,就命令军队后退。晋军乘秦军后退发起攻击,秦军由于军心早已涣散,在晋军的攻击下一退不可遏止。秦军大败,苻坚率部下十多万人逃回北方。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后,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在统一黄河流域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吸取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485年,北魏孝文帝为了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颁布均田令。均田制的实行,使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北方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和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大地主的联系,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采取汉化政策,让鲜卑贵族采用汉姓,同汉族大地主通婚,改穿汉族服装,学汉语,还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开元之治(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712-756年),前期年号叫开元,后期叫天宝。唐玄宗在其统治前期,注意政治,并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裁汰冗官,抑制食爵贵族,压抑佛教,改变宫廷生活奢靡的风气等。他任命的宰相姚崇、宋 也是有才干、敢进谏的人。因此,这个时期,政局稳定,生产发展,户口数增加。开元年间,是唐朝社会经济繁荣和国势强盛的时期,因此旧史上称为“开元之治”。
安史之乱
唐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边镇节度使权力膨胀,中央集权削弱。管辖今河北、山西、辽宁一带的节度使安禄山,乘唐朝内地兵力空虚、政局混乱之机,于755年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叛乱。叛军很快攻占洛阳、长安。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即位。由于叛军暴虐,人民纷纷起来反抗。757年,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庆绪所杀,唐军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并自称燕帝,再次攻下洛阳。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这场叛乱。经过“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强盛转向衰落。
唐朝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唐朝宦官擅权从玄宗时的高力士开始。但这时还只是假借皇帝权势作威作福,并不掌握军权。宦官掌握军权是从肃宗时李辅国开始。到德宗时宦官掌握禁军成为定制。宦官有了军权,地位愈加巩固,就统揽一切大权,朝廷的赏罚,宰相的任免,甚至皇帝的废立生杀,都由他们决定。唐朝后期,朝廷已成为宦官集团控制军政大权的工具,皇帝仅是宦官手中的傀儡。这样,就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世界史
军事民主制
通常用以泛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其所著《古代社会》一书中首先使用的术语。指的古希腊荷马时代氏族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机关。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首长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参加;军事首长古希腊称为巴赛勒斯,一般由人民大会选举产生,议事会认可。这样,一方面在不同程度和形式上保留着氏族民主制的特点;另方面又出现了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但这种权力尚未达到国家统治权力的程度。这种在议事会、人民大会的原始民主的基础上,出现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故称军事民主制。
法老
是古埃及君主的尊称。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把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自称是太阳神阿蒙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将其当作神一样来崇拜。
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是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诏书的石碑。在1799年时由法军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碑文是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图特摩斯三世
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最以尚武著称的法老。公元前1458年前,图特摩斯三世的后母哈特谢普苏特掌握着埃及的实权。哈特谢普苏特死后,从公元前1458年起,图特摩斯三世进行连续不断的战役,恢复了哈特谢普苏特时代丧失的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统治。经过长期的征服,埃及南部的边界被图特摩斯三世扩展至尼罗河第四瀑布。他还使利比亚、亚述、巴比伦、赫梯及克里特岛的统治者们都向他纳贡。
图坦卡蒙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代法老人们对他最多的印象,莫过于那张独具一格的金色面具。他原来的名字叫“图坦卡吞”,意思是“阿吞”的形象,后改为图坦卡蒙,意思是“阿蒙”的形象。说明他的信奉从崇拜阿吞神向崇拜阿蒙神转变。图坦卡蒙并不是在古埃及历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法老,但却因为他的坟墓在三千年的时间内从未被盗,成为在今天最为有名的埃及法老王。
《贝希斯敦铭文》
古波斯的遗迹,系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刻下的记功刻石。位于今伊朗西部的克罗曼高地以东,高8.6米,宽18米,高悬在距地面91米多的悬崖峭壁上。包括浮雕和铭文两部分。附带哦为马兹达神像,大流士一世像,遗迹缚在一起的九个被俘首领的形象。铭文用古波斯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古埃兰文写成,记述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达政变、各地起义和取得王位的经过。后来英国考古学家罗林逊冒生命危险,用十余年的时间先后翻译了古波斯文和巴比伦文,并开创了亚述学的新领域。
《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一根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分为前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全文二百八十二条,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续、审判制度均做了规定。是人类历史上迄今锁发现的第一步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和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巴比伦之囚”
指耶路撒冷城居民沦为巴比伦囚虏一事。公元前597年,犹太王国首都耶路撒冷被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公元前586年,全城居民被作为俘虏带到巴比伦城,被批务农、做工或经商,犹太国王被囚禁于监狱中。至公元前538年,居鲁士灭巴比伦,被俘犹太人开始回到耶路撒冷。前后为囚近50年,史称“巴比伦之囚”
“空中花园”;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相传是巴比伦第四王朝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妻子而建。高约25米,分多层平台设园,中有许多奇花异草,眺望高悬于空中。据最新考古研究发现,空中花园不是建在巴比伦,而是在亚述王国的首都尼尼微。
琐罗亚斯德教
即拜火教,中国古代称之为祆教,传说为伊朗人先知琐罗亚德斯教,流行于古伊朗和中亚细亚一带。崇拜阿胡啦,但不塑神像、不建神庙《阿维斯陀》为其圣书,内容包括:宗教神化、戒律等其教义认为:宇宙间有善与恶、光明和黑暗两种势力在斗争,善良和光明终将战胜恶和黑暗,而火是善良和光明的化身,其主要意思为礼拜圣火,一切重大的祭奠都要燃起圣火,公元前6世纪前后大流士意思定琐罗亚德斯教为帝国国教
居鲁士二世。
古波斯国王,出身于阿锲美尼德族。公元前550年,发病灭米提亚王国,建立阿锲美尼德王朝(是为波斯帝国的开始)统治期间执行征服扩张政策,前546年侵入小亚细亚,灭吕底亚,并征服呀喊的希腊各个城邦。前538年占领巴比伦城,灭新巴比伦王国,释放了巴比伦之囚。后来在对游牧部落的马萨盖特人作战中被杀。
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在雅利安人奴隶制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最初只有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分,随着社会的进一步人话,在雅利安人内部也有不同等级的划分。即婆罗门和刹帝利吠舍三个等级。被征服者的土著居民为最低等的首陀罗。还有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不可接触者,称为贱民。后来这一种姓制度被婆罗门教僧侣用宗教和发力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社会体系。在种姓制度下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取决于他的家庭出生,严格按照血统世代保持不变。
耆那教;
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印度列国时代与佛教同时创立的新宗教。耆那意为战胜情欲者,教主为尼乾子,约出身于公元前599年,约与释迦摩尼同时代,耆那教属于反婆罗门教的沙门系统中属于最暖和的教派,代表新兴奴隶主阶级的吠舍大商人和刹帝利王家贵族的利益,政治上主张加强王权势力,基本教义宣扬轮回业报。
顺世论派;
古代印度列国时代兴起的唯物主义派别。是反对婆罗门教各派中最激烈的一派。出现于公元前一千年代前半期,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产生了一定得影响力。其哲学观点包括世界和生命是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构成的,否认人的灵魂存在,反对婆罗门教的灵魂转世说;主张种姓平等;反对禁欲主义和苦行生活。顺世论是古代印度下层人民抵抗奴隶主高级种姓以及婆罗门教的思想体系。
婆罗门教;
古代印度宗教之一。约公元前一千年代前半期形成。以《吠陀》为经。崇拜吠陀诸神之中有三主神,即梵天、湿婆、毗湿奴提出一种业与轮回的理论。婆罗门教竭力维护阶级压迫和种姓制度,推崇繁琐的仪式和五花八门的祭祀。公元前六世纪,因佛教和
耆那教的传播,婆罗门教逐渐衰落。八世纪时吸收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义,变成了印度教
孔雀帝国;
印度次大陆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约于公元前323年为旃陀罗笈多驱逐希腊人,推翻难陀王朝所建。因其出身于孔雀宗族,故名,首都华氏城,在阿育王时代帝国达到了顶峰。由于帝国的
《吠陀》
吠陀,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❸ 五院制名词解释
五院制名词解释:孙中山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的政府组织制度。按照这个制度,中央政府分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各自独立,分别行使职权,都对国民大会负责。
根据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新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由主席、委员和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等五院组成。
10月8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该法,并任命了国民政府主席、委员和五院的正、副院长。10月10日,国民政府主席、委员宣誓就职,五院制政府体制正式确立。
行政院
行政院会议主要职权有:
(1)提出于立法院的法律、预算、戒严、大赦、宣战、媾和、缔约案,以及其他国际事项。
(2)议决以上行政、司法官吏的任免。
(3)行政院各部、会、署之间不能解决的事项。
(4)其他依法或行政院院长认为应交行政院会议议决的事项。行政院院长除领导行政院会议外,还有经理全院事务,监督部署,提请国民政府主席依法任免各部部长、次长,各委员会正、副委员长、委员和国民政府法令公布的副署等项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