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忠诚协议

民法忠诚协议

发布时间: 2025-04-04 08:34:07

A. 民法典忠诚协议约定净身出户的效力具体如何

忠诚协议约定净身出户,其法律效力需在双方协商自愿签订,且内容不涉及限制人身权利,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所列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在离婚财产处理上,原则上应遵循双方约定。然而,协议中如包含巨额出轨赔偿、净身出户等条款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决,确保公平正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合同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姓名或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B. 在法律上夫妻之间签订的“忠诚协议”是否有效

法院不禁止夫妻签订忠诚协议的行为,但是也不会赋予此类协议法律强制力,对于此类纠纷,一般以不受理为宜。

在婚姻中,如果你发现丈夫行踪诡秘、电话经常性不接、打电话发微信总是尽可能躲着你,这时他很可能是背后“有事了”。

但是你苦于抓不住证据,就想到和丈夫签订一份“忠诚协议”,为了增强约束力,往往还要在协议中约定财产性内容,如“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背叛另一方,发生婚外情的,要赔偿对方100万元”等。

这时,丈夫为了安抚你的情绪(也可能为了掩饰心虚),就签下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份“忠诚协议”有效吗?如果丈夫确实出轨了,妻子能否以丈夫违反忠诚协议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丈夫赔偿妻子100万元呢?对此,最高人民法院给出了明确意见:夫妻之间签订的忠诚协议,当事人应当以诚信原则自觉自愿履行。

法院不禁止夫妻签订忠诚协议的行为,但是也不会赋予此类协议法律强制力,对于此类纠纷,一般以不受理为宜。

说白了,不禁止也不倡导,法院不管。

一、为什么最高法认为不宜受理忠诚协议纠纷呢?

第一,负面效应不可低估。

如果法院受理忠诚协议纠纷,妻子想要按照忠诚协议获得丈夫的赔偿,需要证明两件事:

(一)协议内容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的情形;

(二)丈夫违反忠诚协议约定,存在出轨、与他人同居等行为。

法院担心当事人为了获取证据窃听电话,这不仅使夫妻间的感情矛盾进一步激化,甚至会演变为刑事犯罪案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不愿意赋予此类协议法律强制力。

第二,易造成婚姻关系变质。

两个人结为夫妻,主要基于对彼此的感情和信任。

两个人本来感情很好,一旦赋予忠诚协议法律强制力,很可能出现一方控制欲较强,妄图通过忠诚协议来“拴住”另一方的情况,反而使婚姻关系变质了。

第三,以自觉自愿履行为主。

民法典虽然倡导“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但并没有对忠诚协议作出明确规定,此类协议仍然属于情感、道德的范畴。

假设丈夫出轨背叛婚姻后,能够自觉履行忠诚协议,如放弃财产或赔偿妻子一定数额的金钱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丈夫耍赖,坚决不履行忠诚协议,妻子拿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二、对方出轨,不签忠诚协议,如何掌握主动权?

在离婚案件中,结合各地的司法实践来看,签订夫妻忠诚协议是存在法律风险的。

涉及财产性内容的夫妻忠诚协议纠纷,法院倾向于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通常裁定驳回起诉。

据此,如果对方确实出轨了,该怎么办才能通过法律制裁他呢?这里教大家一招“独门秘籍”——使用保证书+婚内财产协议。

在抓到对方出轨时,利用对方慌乱、愧疚、请求原谅、不愿离婚的心理,立刻让对方签下这两份协议。

其中,保证书主要作为证据使用,一般需要写明对方出轨的事实;婚内财产协议可以将夫妻共同财产的全部或大部分约定到你一人名下。

等做完这件事,是选择原谅对方还是离婚,主动权就掌握在你手里了。

C. 婚内忠诚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

夫妻忠诚协议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前或者婚后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违反夫妻忠实义务时,过错方按照约定给付对方若干财产或履行约定的协议。对于这个问题,从事法律实务的人士表示同意第二种意见。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应成为不受理即剥夺诉权的理由。首次违反夫妻忠诚义务的一方具有较大改过自新的可能,承认夫妻忠诚协议的单独可诉性,可惩罚警醒过错方,挽救陷入危机的婚姻,不能因离婚损害赔偿请求须以解除婚姻关系为前提而否认夫妻忠诚协议的单独可诉性。

夫妻忠诚协议具有如下特点:首先,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素。夫妻忠诚协议符合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的生效要件,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次,符合婚姻法立法精神。婚姻法第四条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无论该条规定的夫妻忠实义务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义务,均不可否认法律对“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违反夫妻忠实义务行为的规制。实现夫妻忠诚协议的内容只是手段,目的在于通过处罚过错方挽救婚姻。最后,本质属于附条件的协议。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可见,我国婚姻法认可夫妻分别财产制。夫妻财产协议约定的财产给付内容以身份关系为前提,本不适用合同法的违约条款,但约定条件成就后的财产给付内容便转化为债权债务关系。

综上,夫妻忠诚财产协议意在通过签订协议、互相约束、设定责任等私力手段,在夫妻原有感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信任、互敬互爱并在约定条件成就时自愿接受惩罚。将财产“从左口袋放到右口袋”是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延伸,在不起诉离婚时要求对方按照约定给付财产内容符合私法自治原则,亦可以达到提示、警醒过错方,修复夫妻感情的目的。而民事诉权是国家赋予人民司法救济的请求权,诉权是连接民事纠纷与诉讼程序的“桥梁”,目的在于使权利得到有效救济,行使诉权的方式即行使起诉权。单独诉请履行夫妻忠诚协议内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起诉条件。而且,本案中的夫妻忠诚协议是双方自愿签订,无胁迫、欺诈等可撤销或无效情形,亦不违背善良风俗,是婚姻法第四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规定的具体化。

由此可见,夫妻忠诚协议的特点与民事诉权的适用对象决定了夫妻忠诚协议可以单独诉讼。否则:一方面,忽视感化对方、挽救婚姻功能。余某不诉请离婚而仅要求履行夫妻忠诚协议,可见余某对婚姻并未彻底失去信心,与唐某夫妻感情尚未彻底破裂。而给予唐某房屋永久居住权,未对唐某的生活造成实质性影响,以财产给付作为代价对过错方唐某的不轨行为予以惩戒只是手段,其诉讼目的在于让唐某认识错误、感化对方,更重要的是以此修复首次受损的婚姻关系、维系多年的夫妻感情。另一方面,侵犯无过错方的离婚自由。在当事人未诉请离婚的情况下,若强制性将离婚作为承担夫妻忠诚协议约定义务的前置条件,势必导致当事人为解气,无奈下违心地诉诸离婚以惩罚对方,使得原本可以恢复的夫妻感情得不到应有的救济,导致权利救济与“违约”惩罚倒挂。否认其单独可诉性,无异于放任、纵容婚姻不忠行为,可能导致人们失去对婚姻的信心、对法律的信任。

热点内容
扬州司法拍卖网 发布:2025-04-05 02:43:06 浏览:207
国资监督条例 发布:2025-04-05 02:32:29 浏览:47
养鱼法规 发布:2025-04-05 02:29:48 浏览:618
什么专业学社会调查法 发布:2025-04-05 02:26:08 浏览:14
徐波律师 发布:2025-04-05 02:25:19 浏览:325
疫情国家法治 发布:2025-04-05 02:21:11 浏览:883
有法规依据 发布:2025-04-05 02:17:01 浏览:512
担保缓刑人员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4-05 02:14:24 浏览:73
法院案件管理 发布:2025-04-05 02:13:39 浏览:479
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战略 发布:2025-04-05 02:12:07 浏览: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