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是对底线
Ⅰ 底线弑母案怎么判
改判为五年有期徒刑。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底线》 辱母案当中,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雷星宇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审法院认定雷星宇的行为具有防卫性质,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其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归案后能够如实供述主要罪行,被害方有以恶劣手段侮辱其母的严重过错等情节,依法减轻处罚。。
《底线》辱母案当中,雷星宇造成了一死一重伤两轻伤的后果,属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对其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08条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在文字记录的同时,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前款规定的“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是指应当适用的法定刑或者量刑档次包含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是指致人重伤、死亡的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毒品犯罪等重大故意犯罪案件。
对讯问过程录音录像的,应当对每一次讯问全程不间断进行,保持完整性。不得选择性地录制,不得剪接、删改。
刑诉法第25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底线》辱母案当中,犯罪地为榕州市一家公司内,雷星宇的居住地也是榕州市,因此该案应当由榕州市的法院管辖。
刑诉法第21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底线》辱母案当中,雷星宇造成了一死一重伤两轻伤的后果,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因此应当由中院管辖。
结合上述的地域管辖的规定,最终确定本案的管辖法院为榕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刑诉法第35条第3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适用刑诉法第35条第3款进行法律援助,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个是刑罚条件,也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
《底线》辱母案当中,雷星宇是满足这个的。
第二个是现实条件,也就是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也就是说,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了的,就不属于应当法援的情形。如果橙子哥没有遗漏剧情的话,一审里面并没有告诉大家雷星宇的家属有没有为其委托辩护人。
在后面的剧情当中,也就是二审当中,宋雨霏从助理处得知雷家从北京为雷星宇请了一位知名的刑辩律师,而且费用不菲。橙子哥由此猜测,一审当中雷星宇进行法律援助辩护的可能性应该也很低,高概率是其家属为其委托的辩护人,而且应该是两位。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Ⅱ 急求一篇对刑法学的读后感
开宗明义的《刑法学》,字字句句有指向;言简意赅的《刑法学》,慎重斟酌无商量!
如果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那么刑法就是法律的底线;如果说其他法律还有告诉才处理或者不告诉才处理的余地,那么除了虐待罪以外,刑法几乎完全没有这样的余地,也就是说无论是否告诉,司法机关一样有权力处理。
刑法就是这样的法律,定罪尤其需要谨慎,量刑尤其需要慎重,执行尤其需要严格的法律。它以对犯罪人人身自由乃至生命权利进行痛苦性的剥夺为手段,它以一副冰冷决绝的面容而出现,它以对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严厉惩处为方法,它以恶魔的身姿来把天使的愿望实现!这就是刑法,自始至终铭刻着“底线”两个字的刑法。
刑法是宽容的,罪行法定原则明确指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构成犯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明确规定:不构成犯罪的,不得适用刑罚。能放且放,得放且放的刑法,在自己残忍甚至是血淋淋的手段面前,退缩着,忍让着,因为它太知道一旦触及自己这道高压线,随之而来的决不是当事人侥幸逃脱的意外结局,而只能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被绳之以法的因果报应。这一天对犯罪人来说总是来得太早,对被害人来说总是来得太迟,对刑法来说总是迟早要来!刑法是严厉的,我国刑法追诉时效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也就是说要么是自己主动丧失犯罪之前的一切快乐生活,藏匿起足够法定刑的时间自我惩罚,要么是自己被动丧失犯罪之前的一切快乐生活,被司法机关执行惩罚,二者本质上没有区别。
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喜欢刑法,因为它下达底线的宽容;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赞赏刑法,因为它义无返顾的决绝;在所有法律之中,我最敬佩刑法,因为它为捍卫苍生之太平不惜忤逆心愿舍身举屠刀;在这一点上,和我们的军人多么相象啊,离家正是为了保家,武力捍卫正是为了守和平。
或是:
问:刑罚的目的是什么?
答:预防犯罪
。。。。。。。
而我比较赞同西方的刑罚目的论,即“报应刑论”。
其一,刑罚惩罚的应该是犯罪,而从预防论来看我国刑罚的对象却是没有犯罪的人,以此达到威慑、预防犯罪的目的。惩罚的是未然之罪,是在无罪施行,明显与刑法第5条规定的罪责性相适应原则相违背。 这不是扯吗!!!!...............
其二,预防论实质是以在以罪犯为工具,通过刑罚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罪犯是有理性的人格主体,这不是明显违背了人权吗?.....很扯!!!!!
其三,从司法实践来看。所谓的以预防为目的而适用刑罚,在我国经多年的司法实践检验也不过如此,特别是为了实现一般的预防而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的“严打”,并没有有效地遏制居高不下的犯罪和大案要案。..... 十分扯!!!!
因此,呼唤刑罚“报应刑论”的回归,到达刑罚的正义。。
不要总是拿社会主义刑法怎样怎样之说在那装ABCDEFG
Ⅲ 刑法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
刑法的作用就是为了震慑社会上的罪恶,替苦难者伸张正义。维持法律的权威性和公平性保护公民的应有权利。
刑法是世界上历史最久远和最严厉的法律,其实刑法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震慑预防有犯罪思想的人不要越过底线,无论是谁越过了底线,都将会受到法律的公正惩罚。
刑法虽然是惩戒犯罪者的法律,但是同样也是保护犯罪者的。因为有了刑法的存在,才不会出现小错大罚的事情,只要你犯了罪,就可以对应刑法上的法条处以对应的惩罚,这样才更能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性。
刑法最严厉处罚就是死刑,我国对死刑的态度一直是少杀慎杀的原则,只有对那些罪大恶极的人才会动用惩罚。毕竟刑法的初衷只是为了预防犯罪而不是惩罚。在这里告诫大家一句话,乎以恶小而为之,乎以善小而不为。
Ⅳ 对刑法的认识
对刑法的认识
刑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使命。它是一系列规定犯罪行为及其相应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旨在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对危害社会的行为进行界定,并设定相应的刑罚措施,以实现法律的预防、打击与保护功能。
刑法通过其严格的法律条文,为公民划定了行为的底线。这些条文不仅明确了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犯罪,而且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规定了不同种类的刑罚。例如,对于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刑法规定了较为严厉的刑罚,以体现法律对这类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而对于一些轻微犯罪,如小偷小摸等,刑法则规定了相对较轻的刑罚,旨在通过教育、感化等方式促使犯罪者改过自新。
刑法还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刑罚的执行过程中,刑法强调对犯罪者人权的尊重与保护,禁止任何形式的虐待与侮辱。同时,刑法也提供了一系列减刑、假释等制度,为犯罪者提供了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这些制度的设计,既体现了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功能,又彰显了法律对犯罪者教育、挽救的关怀。
总的来说,刑法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安全的重要法律工具。它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和严格的刑罚措施,对犯罪行为进行打击与预防,同时也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与教育功能。在法治社会的建设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刑法规定,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同时,司法机关也应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刑法的正确实施,不断推动法治进程的深入发展。
Ⅳ 我国刑法适用对象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而刑法则是法律的底线。它规定了哪些行为是犯罪,以及对于这些犯罪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和刑罚。那么,我国刑法的适用对象是谁?其适用范围又是多大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我国刑法适用对象
我国刑法适用对象是犯罪的人。具体来说,刑法规定了哪些行为构成犯罪,以及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和接受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
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广义刑法包括所有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不仅包括刑法典,还包括对刑法典的修改补充,如1998年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此外,它还涵盖了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例如199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广义刑法由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组成。狭义刑法仅指系统地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即197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1997年的修订版。
二、适用范围
刑法的适用范围涉及以下几个原则:
1. 从新原则:新刑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全部适用。这在新政权建立之初所颁布的刑法中较为常见。
2. 从旧原则:新刑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完全不适用,只能依据行为时的旧刑法审理案件。
3. 从轻原则:新刑法与行为时刑法相比较,哪个法律较轻就适用哪个。
4. 从新兼从轻原则:新刑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有效力,但如果旧刑法对行为人有利,则适用旧刑法。
5. 从旧兼从轻原则:处理案件应依据行为时的旧刑法,新刑法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若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刑较轻,则适用新刑法。
这一原则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日本的改正刑法草案也采用了这一原则。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对“我国刑法适用对象”的问题有更详细的了解。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