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民法典
㈠ 2022年民法典944条规定
《民法典》第944条规定,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者缴纳物业费。物业服务提供者已经按照约定和有关规定提供服务的,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不需要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由拒绝缴纳物业费。业主违反约定未缴纳物业费的,物业服务人可以督促其在合理期限内缴纳;合理期限届满仍不缴纳的,物业服务人可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本来小区物业是一个双赢的商业模式,业主花钱享受物业带来的服务,物业公司获得收入,但近年来,小区业主和物业之间矛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尖锐,甚至很多小区业主呼吁取消物业,目前,物业问题变成了老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
在众多物业问题中,关于“空置房”是否应该缴纳物业费的问题也一直备受人们的争议,那么空置房到底应该缴纳物业费吗?2022年,《民法典》中出台的新规中,给出了明确规定。
一、为何物业问题频发?
随着物业越来越普及,给小区的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人们在小区居住是否舒适与物业的服务水平密切相关。市面上的物业公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如果物业服务水平高,那么小区居民就会觉得花出去的钱物有所值,相反,如果服务水平差就会引发业主和物业产生矛盾。
目前,市面上部分物业把自己当作小区的主人,在小区内横行霸道,不仅不帮业主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态度还十分恶劣,那么付出高额物业费的业主肯定会产生不满的激中情绪,便会想办法抵制物业,呼吁取消物业。
业主为了抵制物业,便会拒绝缴纳物业费,而面对不交物业费的住户,物业就将他们的水电气全部停掉,这样的方式更加激化了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矛盾,使他们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业主呼吁取消物业费,民生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市面上的部分物业确实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点最主要的是物业收费不透明,业主缴纳高额的物业费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服务;第二点,服务态度极差,工作效率极低;第三,部分小区业主利用小区公共区域赚钱,恶化了小区的居住环境。
在众多物业问题中,关于空置房是否该缴纳物业费,争议尤其大。
二、空置房该缴纳物业费吗?
当今社会,房价只涨不跌,很多人认为尽早买房就是赚到,很多小区都会出现大量的无人居住的空置房明枯山,那么空置房该缴纳物业费吗?
很多空置业主不愿缴纳物业费,他们认为自己缴纳高额物业费,但并没有享受到服务,所以不应该缴纳物业费。但另外一些人认为如果闲置房不交物业费,那么会影响到小区的服务水平,物业公司在小区投入的支出是一定的,如果物业公司的收入减少,那么他们就会降低服务标准。
另外,老百姓都很讨厌炒房的行为,如果空置房不交物业费,那么这就是一种放任炒房的行为。业主和物业间的矛盾如何有效解决呢?空置房该缴纳物业费吗?其实2022年颁布的民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
三、《败芦民法典》给出新规
长期以来,对于空置房是否收取物业费的话题争论不休,大家各有各的看法,于是国家在新颁布的《民法典》中给出了明确规定。
《民法典》第944条规定:“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由拒绝支付物业费”。新规的出台解决了物业行业长期以来的难题,新规的出台就意味着,无论业主是否居住在小区,都应该足额缴纳物业费,空置房业主必须缴纳物业费。
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是为了打压炒房行为,目前我国房价持续上涨,除了我国的购房需求大以外,主要就是受到炒房的影响。如此高的房价会给大量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除了空置房问题,对于物业费不透明的问题,国家也提出了解决办法,《民法典》新规规定:物业公司需定期向全体业主公开物业费的明细,同时需要公开物业费的使用明细。
新规定的出台可以有效减少物业与业主间的矛盾,物业向业主展示收费明细后,就可以弄清楚自己的缴费是否合理,同时也可以反过来监督物业服务水平。
民法典中明确地规定了空置房必须缴纳足额物业费,对于业主来说应该遵守法律规定按时缴纳物业费,对于物业公司来说应该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让业主享受到相应的服务,双方共同实现双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四十四条,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者缴纳物业费。物业服务提供者已经按照约定和有关规定提供服务的,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不需要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由拒绝缴纳物业费。业主违反约定未缴纳物业费的,物业服务人可以督促其在合理期限内缴纳;合理期限届满仍不缴纳的,物业服务人可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㈡ 中国为什么现在才出民法典他与法国拿破仑的民法典意义有什么不同
历史原因,而且虽然没出正式版,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拿破仑法典》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原则鲜明,编排合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两者虽然时间不同,对世界影响不同,但都明确民法。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6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从做法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总则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来,预期6月份能够提请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2016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立法程序。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新增离婚冷静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㈢ 民法典颁布的历程
法律分析: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6年3月4日,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2017年3月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018年8月27日,为体现对合同的保护,二审稿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2019年6月25日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