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总则篇

民法总则篇

发布时间: 2025-04-06 10:31:24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增加哪些内容

增加的内容有:

1、明确胎儿有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

草案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未存活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在法律上,民事权利能力是一个人能否享受民事权利的前提,如果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则无法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

民法总则草案认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尚未出生,原则上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为保护胎儿的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有必要在需要对胎儿利益进行保护时,赋予胎儿一定的民事权利。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龄从十周岁下调至六周岁

草案第十八条: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草案第十九条:不满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考虑到一个人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和控制能力,法律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做出规定,这意味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一般在与自己的智识水平相当的范围内)享有权利。在之前的民法通则中,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草案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适当降低年龄有利于其从事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更好地尊重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

3、法律明确“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须得到监护”

草案第二十条:不能辨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草案此次扩大了被监护人的范围,将智力障碍者以及因疾病等原因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辨识认识能力的成年人也纳入被监护人范围,这意味着有利于保护这些人的人身财产权益,也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更好维护老年人权益。

4、法人将只有营利性法人和非营利性法人两类

法人是法律 拟制的“人”,是为了各类组织方便在法律上享有权利而设计的制度。过去对法人的分类有多种不同认识,学术界对此争论较多。

此次草案认为,经过反复比较,应按法人设立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将法人分为营利性法人和非营利性法人两类。草案认为,这样的划分既继承了民法通则按照企业和非企业进行分类的基本思路,比较符合我国的立法习惯,同时这样的分类也合于我国的国情。

其中,关于非营利性是指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性目的成立的法人,非营利性法人不得向其成员或者设立人分配利润。

5、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将正式成为权利

草案第一百零四条: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具体权利或者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草案第一百零八条第二款第八项:(知识产权包括)数据信息;

近年来,关于虚拟财产的纠纷层出不穷,同时大数据的运用已经高度嵌入人们的生活,但关于它们的法律性质目前还十分模糊。为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草案对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等新型民事权利客体做出规定。

6、破坏环境者,新的民事责任可为“修复生态环境”

草案第一百六十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五)恢复原状、修复生态环境;

针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草案特别增加了“修复生态环境”这种新的责任承担方式,而不像过去只靠赔偿了事。

7、诉讼时效由两年延长至三年

诉讼时效是为了避免权利人“躺在权利上睡觉”、督促其行使权利而设计的制度,一旦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期间届满后,权利则不受法律保护。

近年来,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交易方式与类型也不断创新,权利义务关系更趋复杂,司法实践中普遍反映的两年的权利行使时间较短,因此,此次草案予以适当延长,从两年的诉讼时效延长至三年。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中国民法领域的基本法律,旨在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原则。

一、总则内容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明确了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保护等内容。该法规定了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确立了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律主体地位,并规定了他们在民事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总则还明确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建立、变更和消灭等基本规则。

二、重点内容的解释

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这是指作为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基础条件。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能力则始于成立,终于终止。这意味着所有民事主体都有资格参与民事活动并享有相应的法律保护。

民事行为能力:这是指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的行为能力和判断能力。根据年龄和智力状况,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这一规定确保了民事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权利保护:民法总则强调对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等。当民事主体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和保护。

三、总则的意义和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民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不仅为民事活动提供了基本法律准则,也为解决民事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民法总则的颁布实施,也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中国民法领域的基础法律,对于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原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民法总则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热点内容
管城区法律咨询 发布:2025-04-07 07:33:54 浏览:394
阳泉法律援助中心地址 发布:2025-04-07 07:31:43 浏览:243
老师可以打学生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07 07:26:19 浏览:224
法院分管副院长 发布:2025-04-07 07:17:36 浏览:336
高青法院高 发布:2025-04-07 07:13:27 浏览:685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与其他法条的关系 发布:2025-04-07 07:13:22 浏览:100
行政诉讼法修改与检察 发布:2025-04-07 07:12:23 浏览:669
锦州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4-07 06:54:41 浏览:111
一级支行独立法人 发布:2025-04-07 06:53:56 浏览:161
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合同范本 发布:2025-04-07 06:47:36 浏览: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