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条文对照

民法典条文对照

发布时间: 2025-04-09 15:15:10

⑴ 每日学一“典”|第682条保证合同的从属性以及保证合同无效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二条条文明确指出,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当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时,保证合同也随之无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同时,如果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如存在过错,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与《担保法》的相关条文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民法典》在表述和规定上进行了调整。《民法典》强调了保证合同的从属性,并且在保证合同无效后,强调了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的责任分配。此外,《民法典》中对保证合同的效力进行了全面规定,指出保证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

本条的解读还涉及了与《物权法》的联系,以及保证合同从属性的重要性。保证合同的从属性体现在其成立、效力、范围和强度、抗辩、移转、变更和消灭等方面。理解保证合同的从属性是理解保证合同本质的关键,是保证合同“大厦”的根基。在保证合同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需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在本条中加入了“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例外规定,这源自《物权法》的相关规定。这一修改表明,法律对保证合同的效力从属性的明确规定,旨在强调效力从属性在保证合同中的重要性。

在保证合同无效后的责任承担问题上,《民法典》与《担保法》保持了一致性,即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应根据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在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各方责任的明确性和公平性。

此外,《民法典》还对独立保函进行了专门规定,明确了其性质和效力。独立保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信用证,其特点是开立人仅处理单据,不受基础交易法律关系的影响,具有独立性、单据性和抗辩权单一性等特征。独立保函的付款金额是确定的,与基础交易的履行情况无关。

独立保函的性质被界定为一类特殊的信用证,其法律适用规则与《民法典》中关于保证合同的规定不同。独立保函的效力独立于主合同,不受主合同效力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独立保函的效力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民法典》的实施使得国际和国内交易中的独立保函效力问题得到了统一的认定,即只要独立保函的条款符合相关要求,其在国内外交易中的效力将得到认可。

关于独立保函的法律机理,包括其独立抽象原则、独立性原则和单据性原则等,这些原则确保了独立保函的确定性、快捷性和安全性,为独立保函的使用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独立保函的当事人,包括开立人、受益人和债务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得到了明确的规定,有助于保护各方的利益和权益。

综上所述,《民法典》对保证合同和独立保函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为理解和执行这些法律条文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在保证合同无效后的责任承担、独立保函的性质和效力认定等方面,《民法典》与《担保法》保持了一致性,同时,对独立保函的法律适用进行了专门的规定,确保了法律的统一性和适用性。

⑵ 民法典832条规定

1. 承运人责任的基础是严格责任;
2. 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3. 【条文释义】本条是对承运人对货损赔偿责任和免责事由的规定。在货运合同中,对于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货损,即托运货物毁损、灭失,根据运输中的货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规则的要求,应当由承运人负担。即承运人将货物交付收货人后,收货人检验发现货物毁损或者灭失,承运人基于运输合同对承运的货物毁损、灭失负赔偿责任的规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过,这种货物毁损、灭失负担规则并非绝对,如果存在免责事由,承运人应当免责。
4. 承运人具体的免责事由是:(1)不可抗力所致:由于运输过程中的货物所有权仍属于托运人或者收货人,因而在运输过程中货物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所致,承运人不承担赔偿责任。(2)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货物本身自然性质,如气体因自然属性而挥发;合理损耗是货物在长时间运输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一部分损失。(3)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失:如包装缺陷所致、收货人负责卸货造成的损失等。符合上述情形要求的损失,承运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5.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三十二条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⑶ 民法典1062条原文及解释

《民法典》第1062条规定主要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和权利。

一、《民法典》第1062条规定内容

《民法典》第1062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民法典》中关于夫妻财产分割的规定:

一、夫妻共同财产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等,归夫妻共同所有。

二、夫妻个人财产

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此外,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以及个人专用的生活用品等也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三、夫妻约定财产制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果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才适用法定财产制。

⑷ 每日学一“典”|第692条保证期间

法典条文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

本条文规定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如果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则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本条理解

保证期间是保护保证人的合同权利,同时督促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利的期间。准确地说,它是指保证合同中约定或法律规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期限。其意义在于保护保证人不承担过重责任。

保证期间具有以下特征:

1. 只在该期间内债权人向债务人或保证人依法主张权利,保证人才承担保证责任。超过该期限,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 保证期间由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法律规定了较短的期限,以保护保证人的权利。

3. 是保证合同的组成部分,适用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

保证期间的性质不是除斥期间,而是决定债权人能否取得相应权利的期间。它与诉讼时效期间不同,保证期间届满,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债务人有抗辩不履行的权利。

保证期间的类型分为约定的保证期间和法定的保证期间。法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期间的起算点一般为债务人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如果主债务履行期限不明确,宽限期届满之日开始计算保证期间。

保证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的问题。

保证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是保证责任消灭,债权人无权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2条第2款关于“二年”的规定在《民法典》施行后不再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应当如何认定保证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后又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问题的批复》在《民法典》施行后应当继续适用。

法院应当主动审查保证期间是否届满,因为保证期间届满会导致保证责任消灭。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