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之内

民法之内

发布时间: 2025-04-10 07:57:53

㈠ 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

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两类,分别是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指的是民法对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条第1款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意味着,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只要在我国境内进行民事活动,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必须遵守我国的民法。而我国自然人或法人在国外发生民事法律关系时,通常适用所在地的法律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除外。

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即民法在哪些地方具有法律效力。我国立法部门和政府制定的民法规范,其适用的空间范围不仅涵盖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还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和在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然而,一些特定区域的民法规范只能在特定区域内有效。例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只适用于某一地区的民事法律规范,如适用于经济特区的民事法律规范;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民事法规、经济特区的民事法规,则只适用于制定者管辖的行政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在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飞机”,由于不在我国的空域范围之内,即在空间上不归属我国,因此不适用于我国民法。这是因为民法的适用范围不仅涉及法律效力的对象,还涉及法律效力的空间范围,只有在特定的领土、领空、领海范围内,民法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㈡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民法

只要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抄都离不开民法。民法的涵盖范围极广,包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生活起居,吃喝拉撒,人际交往,家庭生活,相邻关系等等都在民法的调整范围之内。无论你是大人还是小孩,你是男是女,你是健康的人,还是残疾的人都要依靠民法来调整和规范。有了民法,才能保证我们的各项合法权益,公民生活的安居乐业。民法是随时随地都要用到的。

㈢ 民法典兄弟姐妹算直系亲属吗

法律主观:

直系亲属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中,其直系亲属的范围也有所不同。
在刑事法律关系内,直系亲属的范围被做了限定,只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其他都不属于直系亲属;此时的兄弟姐妹不属于直系亲属。
在民事法律关系内,直系亲属的范围就比较大了,广义的直系亲属包括直系血亲和直系姻亲。
直系血亲是指直接有血缘联系的亲属,其范围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在实践中的继承、过户等,说的是直系亲属,一般来说也说的是直系血亲。
直系姻亲可分为两种:一种指配偶的直系血亲;另一种指直系血亲的配偶。前者譬如公婆、丈人、岳父母以及未形成扶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等,后者如儿媳、女婿、孙媳等。以上直系姻亲也是广义的直系亲属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在民事领域内,兄弟姐妹一般来说都在直系亲属的范围之内,是属于直系亲属的,在刑事领域内,兄弟姐妹不算是直系亲属。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 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 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㈣ 转接境外电话犯法吗

犯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条文规定,这个不属于刑法,是在民法范围之内。其主要是侵犯了人格权,可以依法协商或者提起诉讼,要求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如果想采取此类措施,建议最好对电话进行录音,以获取有利证据。

㈤ 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

【法律分析】:我国民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类:第一,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指民法对于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在我国境内的自然人及法人,除了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均适用我国民法;我国自然人、法人在国外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一般适用所在地的法律规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就是民法在哪些地方发生法律效力。我国立法部门和政府制定的民法规范,其适用的空间范围及于我国的领土、领空、领海,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在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四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五十七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第五十八条 法人应当依法成立。
法人应当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经费。法人成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设立法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有关机关批准的,依照其规定。

㈥ 民法典关于扰民有哪方面规定

一、噪音扰民: 一类生活区域夜测50分贝以上,二类生活区域夜测65分贝以上,只要超过晚上9点或至次日早6点的就是扰民了,属于噪音污染。如果您所处的地方出现了在这些范畴之内的行为就是扰民。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0分贝,夜间为40分贝。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1996年10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国家《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二、不同的噪音扰民不一样: 行人聊天喊叫、音响设备造成的扰民建议报警 餐馆的(鼓风机等)造成的扰民,建议联系属地环保局反映 施工扰民建议您联系城管反映
三、限值: 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昼间50dB(分贝)、夜间(指22时至次日6时,下同)40dB; 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dB、夜间45dB;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dB、夜间50dB; 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 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dB、夜间55dB。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二百八十九条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第二百九十条 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对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当尊重自然流向。
第二百九十一条 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二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电线、电缆、水管、暖气和燃气管线等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三条 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第二百九十四条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二百九十五条 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第二百九十六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铺设管线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㈦ 民法典涉及哪些内容

《民法典》涉及的内容包括《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和《民法总则》这些的部分内容。
一、民法典基本原则有什么?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民法典的特点有什么?
(1)它是一部典型的早期的民法典。民法典明确表述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法原则,阐明了私有财产无限制、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三大民法原则的含义,这是与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的。
(2)反映出改革原则和传统之间的妥协、折衷。民法典保持了改革的精神,特别是在保证经济关系发展所必要的问题上。
(3)注重实际运用。法典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概念,实际规范简洁明确;很少有弹性概念,司法机关执行法典时裁量余地不大;法典具体编排不强调科学性和严密性,而是从使用方便出发。
(4)语言通俗易懂,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法律文风。
三、民法典的五大基本特征
1、民法与宪法的关系,制定民法典必须旗帜鲜明地“根据宪法”,体现宪法精神。
2、民法学基本范畴与法学基本范畴的关系,特别是在法律主体、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责任等法学体系和法律体系的核心概念上应当科学、精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外在的统一性,避免同一概念在民法与法理学和其他部门法学之间互相冲突。
3、民法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关系,要将民法思维嵌入法治思维之内,把制定民法典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依托,作为实现保障人权、维护公平、促进和谐、推进发展、引领风尚等法治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
4、民法典与民诉法的关系,制定民法典应尽量避免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的重复,为《民事诉讼法》实现其程序价值留有足够的空间。
5、民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民法来源于社会生活,回应社会生活需要,并引领社会生活方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