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上欺诈案例
Ⅰ 关于民法的三个小案例
第一种情况我没有太明白你的意思,第二种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上学期学的民法回,这学期具体的东西答有点忘记了),我只能解答第三种情况:不动产的所有权的转移以登记为标准,房主甲和乙已经达成了房屋买卖协议,但还没有办理登记手续,因此此时还并没有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因此损失还是要房主甲来承担. 具体的情况可以参照一下我国刚出台的物权法,应该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你会满意!
Ⅱ 《民法典》逐条理解与案例---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在与一方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进行交往时,故意实施欺诈行为,使该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与对方实施了民事法律行为。如果对方当事人知悉或应知此欺诈行为,则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此行为。
该条文旨在规范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欺诈行为的主体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直接当事人,而是第三方。具体而言,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欺诈者为非直接当事人、受欺诈的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愿下与对方实施法律行为、对方可能知道或应知欺诈行为。
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是,当对方当事人知悉或应知欺诈行为时,受欺诈方享有撤销权,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行为。
以最高法民再360号民事判决为例,案例中涉及民生银行福州分行与鑫旺超市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合同。晨光经合社提供集体房产作为抵押担保。林文锦,晨光经合社的支部书记,在被开除党籍后,为偿还银行贷款并解押集体房产,通过林某甲联系林德何的担保公司,隐瞒了抵押物的真实情况。民生银行福州分行贷款经办人在提供信息时存在虚假告知和隐瞒事实的行为,导致林德何提供的过桥资金无法收回。由于民生银行福州分行的欺诈行为,林德何有权请求银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最高法认为,银行的欺诈行为构成第三人欺诈,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受欺诈方有权撤销法律行为。鉴于合同已履行完毕,无法撤销,林德何有权请求赔偿。银行需对林德何的本金及利息损失进行赔偿。
类似案例包括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辉南支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分行等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的民事申请再审审查民事裁定书(最高院(2022)最高法民申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