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民法总则
① 民法典的第一条按照哪四个层次的顺序
民法典的第一条按照:一般权利、类型权利、项别权利、具体权利四个层次的顺回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答典》第一章基本规定: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1)新编民法总则扩展阅读:
2019年6月25日栗战书委员长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会议审议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和民法典继承编草案。12月20日,法工委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将2017年已经出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编入草案。
重新编排条文序号,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12月常委会会议审议。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② 赵秉志最新著著作作
《犯罪主体论》《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侵犯财产罪》《改革开放中的刑法理论与实务》《刑法研究系列》(五卷本)《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下卷)《刑法基本理论专题研究》等。
出版个人专著、主编及合著书籍100余部,论著多次获得国家级、部委级或院校的奖励。还主持或参与主持了国家、部委级科研项目及与香港、日本、法国的合作研究项目20多项。
法学专著
刑法新教程(第4版)/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赵秉志主编
联合国公约在刑事法治领域的贯彻实施/京师国际刑事法文库/赵秉志主编,2010-1-1版
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新探/赵秉志主编,2010-1-1版
刑事法时评(第3卷)/赵秉志主编,2009-11-1版
刑法分则要论/法学研究生精品教材/沈立城赵秉志主编,2010-1-1版
刑法新教程(第3版)/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赵秉志主编,2009-11-1版
刑法总则要论/法学研究生精品教材/赵秉志主编,2010-1-1版
穿越迷雾;死刑问题新观察/京师刑事法学文库/赵秉志等编著,2009-10-1版
量刑情节与量刑方法专题整理/刑法学研究总整理文库/赵秉志彭新林编著,2009-9-1版
新中国执法60周年巡礼(上下卷)/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赵秉志等主编,2009-8-1版
刑法总论案例分析/(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赵秉志主编,2009-9-1版
刑法评论.2009年.第1卷:总第15卷/赵秉志主编,2009-8-1版
刑法论丛.2009年.第3卷:总第19卷/赵秉志主编,2009-8-1版
死刑立法改革专题研究/促进死刑改革系列十二.京师刑事法文库47/赵秉志夏巴斯主编,2009-7-1版
刑法论丛.2009年第2卷.总第18卷/赵秉志主编,2009-6-1版
第十一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全文献汇编:中英文对照/赵秉志等编,2008-9-1版
死刑个案实证研究/促进死刑改革系列/赵秉志主编,2009-6-1版
当代刑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赵秉志主编,2009-3-1版
刑法修正案最新理解适用/赵秉志主编,2009-4-1版
刑法论丛.2009年第1卷.总第17卷/赵秉志主编,2009-3-1版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赵秉志等主编,2009-3-1版
国际刑法评论.第4卷/赵秉志,卢建平编,2009-1-1版
刑法论丛(第16卷)/赵秉志主编,2008-12-1版
参阅案例研究.刑事卷.第一辑(参阅案例研究丛书)/赵秉志,叶晓颖主编,2008-11-1版
中国区际刑法专题整理(刑法学研究总整理文库)/赵秉志,黄晓亮编,2009-1-1版
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07-2008年卷)/赵秉志主编,2009-1-1版
国际刑法评论(第3卷)/赵秉志,卢建平主,2009-1-1版
中国疑难刑事名案法理研究(第四卷).许霆案件的法理争鸣(案例评析系列)/赵秉志主编,2008-12-1版
改革开放30年刑法学研究精品集锦/赵秉志主编,2008-10-1版
刑法论丛(第15卷)/赵秉志主编,2008-11-1版
刑法评论(2008年第2卷)(总第14卷)/赵秉志,2008-10-1版
侵犯著作权犯罪研究/赵秉志,2008-8-1版
中韩经济刑法比较研究:“第四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学术文集(中韩刑法比较研究系列之四)/赵秉志,2008-7-1版
中韩死刑制度比较研究:“第五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学术文集(中韩刑法比较研究系列之五)/赵秉志,2008-7-1版
刑法论丛(第14卷)/赵秉志,2008-6-1版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检讨与改革/赵秉志,2008-7-1版
刑法习题集(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自测)/赵秉志,2008-3-1版
刑法评论.2008年.第1卷:总第13卷/赵秉志,2008-6-1版
外国最新反恐法选编(外国法典译丛10)/赵秉志等,2008-3-1版
刑法论丛.第13卷/赵秉志,2008-3-1版
中国疑难刑事名案法理研究.第三卷(案例评析系列)/赵秉志主编,2008-1-1版
中国疑难刑事名案法理研究.第二卷(案例评析系列)/赵秉志主编,2008-1-1版
中国疑难刑事名案法理研究.第一卷(案例评析系列)/赵秉志主编,2008-1-1版
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年卷/赵秉志主编,2008-1-1版
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二卷.危害公共安全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赵秉志主编,2008-1-1版
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一卷.刑法总则(案例评析系列)/赵秉志主编,2008-1-1版
犯罪未遂形态研究.第2版(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赵秉志刑法研究系/赵秉志著,2008-1-16版
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五卷.贪污贿赂与渎职犯罪(案例评析系)/赵秉志主编,2008-1-1版
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四卷.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犯罪(案例评析系)/赵秉志主编,2008-1-1版
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第三卷.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例评析系)/赵秉志主编,2008-1-1版
刑法论丛.第12卷/赵秉志主编,2007-9-1版
财产刑执行的调查与研究(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系列丛书)/赵秉志主编,2007-11-1版
刑法教学案例(高等院校法学案例丛书)/赵秉志主编,2007-10-1版
死刑改革研究报告(促进死刑改革系列)/赵秉志著,2007-10-1版
加拿大反恐法案及国际反恐公约的执行(外国刑事法翻译系列之2)/赵秉志等译,2007-9-1版
中国刑法立法之演进(中英文)/高明暄,赵秉志著,2007-6-1版
刑法评论(2007年第1卷)(总第12卷)/赵秉志主编,2007-9-1版
全球化时代的刑法变革-国际社会的经验及其对中的启示/赵秉志主编,2007-9-1版
刑法解释研究/赵秉志主编,2007-8-1版
和谐社会与中国现代刑法建设(新刑法典颁行十周年纪念文集)/赵秉志,2007-9-1版
刑法论丛(第11卷)/赵秉志主编,2007-8-1版
刑法问题对谈录/赵秉志等著,2007-7-1版
刑法习题集(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自测)/赵秉志主编,2007-6-1版
刑法哲学专题整理(刑法学研究总整理文库)/赵秉志等编著,2007-5-1版
国际刑法总论问题专题整理(刑法学研究总整理文库)/赵秉志等编著,2007-4-1版
国际刑法评论(第2卷)/赵秉志等主编,2007-1-1版
中国知识产权的刑事法保护及对欧盟经验的借鉴/赵秉志主编,2006-12-1版
死刑改革探索(促进死刑改革系列之一)/赵秉志著,2006-12-1版
中国反恐立法专论(京师刑事法文库11)/赵秉志主编,2007-1-1版
刑事法判解研究(2006年第1-2辑.总第14-15辑)/赵秉志主编,2006-12-1版
中韩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及相关犯罪研究/赵秉志主编,2006-11-1版
刑法教学参考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核心课教学参考书)/赵秉志,2006-11-1版
刑法评论(2006年第3卷)(总第11卷)/赵秉志,2006-10-1版
刑法评论(2006年第2卷)(总第10卷)/赵秉志,2006-10-1版
和谐社会的刑事法治(上/下)/赵秉志,2006-10-1版
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05-2006年卷)/赵秉志,2006-8-1版
刑法评论(2006年第1卷)(总第6卷)/赵秉志,2006-8-1版
国际刑法评论(第1卷)/赵秉志,2006-5-1版
刑法论丛(第10卷)/高铭暄 赵秉志,2006-5-1版
外国刑法各论(大陆法系)(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赵秉志,2006-1-1版
中韩刑事制裁的新动向-第2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学术文集/赵秉志,2005-10-1版
死刑制度之现实考察与完善建言(京师刑法法文库6)/赵秉志,2006-1-1版
刑法评论(第8卷)/赵秉志,2005-12-1版
刑法基本理论专题研究(京师刑事法学文库1)/赵秉志,2005-9-1版
2006年法律硕士联考考试大纲配套练习/曾宪义 赵秉志,2005-10-1版
2006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大串讲/曾宪义 赵秉志,2005-10-1版
刑事法判解研究(2005年第2-4辑)(总第11-13辑)/赵秉志,2005-9-1版
中日经济犯罪比较研究/高铭暄 赵秉志,2005-8-1版
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04年卷)/赵秉志,2005-7-1版
(2005年10月使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模拟试题解析/曾宪义 赵秉志,2005-6-1版
(2005年10月使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大串讲(第3版)/曾宪义 赵秉志,2005-6-1版
(2005年10月使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同步辅导/曾宪义 赵秉志,2005-6-1版
刑法评论(第7卷)/赵秉志,2005-6-1版
刑事政策专题探讨(刑事法律科学文库54)/赵秉志,2005-5-1版
刑事时评(2004年卷)/赵秉志,2005-5-1版
刑事法判解研究(2005年第1辑)(总第10辑)/赵秉志,2005-4-1版
刑法论丛(第9卷)/高铭暄 赵秉志,2005-4-1版
中国区际刑法问题专论/赵秉志,2005-3-1版
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赵秉志,2005-3-1版
刑事法判解研究(2004年第1辑)(总第6辑)/赵秉志,2004-4-1版
世纪“9.11”-美国“9.11委员会报告”(精华中译本)/赵秉志,2005-1-1版
中国废止死刑之路探索-以现阶段非暴力犯罪废止死刑为视角(中英文/赵秉志,2004-3-1版
被判刑人移管国际暨区域合作(国际刑法研究所文库)/赵秉志,2004-11-1版
死刑正当程序之探讨-死刑的正当程序学术研讨会文集/赵秉志,2004-12-1版
刑法评论(第6卷)/赵秉志,2005-1-1版
刑事法判解研究(2004年第4辑)(总第9辑)/赵秉志,2004-12-1版
刑法论丛(第8卷)/高铭暄 赵秉志,2004-12-1版
刑事法判解研究(2004年第3辑)(总第8辑)/赵秉志,2004-10-1版
英美刑法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赵秉志,2004-11-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第6卷.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赵秉志,2004-9-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第5卷.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赵秉志,2004-9-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第4卷.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赵秉志,2004-9-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第3卷.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赵秉志,2004-9-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第2卷.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赵秉志,2004-9-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第1卷.刑法总则)/赵秉志,2004-9-1版
香港特区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研究/赵秉志 黄芳,2004-10-1版
单位犯罪比较研究(当代新型犯罪比较研究.第1卷)/赵秉志,2004-6-1版
刑法时评(首卷.2003年卷)/赵秉志,2004-6-1版
主客观相统一:刑法现代化的坐标(刑事法律科学文库46)/赵秉志,2004-4-1版
全国法律硕士研究生联考应试练习-民法.刑法卷(第2版)/赵秉志,2004-8-1版
全国法律硕士研究生联考应试练习-综合课卷(第2版)/赵秉志,2004-8-1版
渎职罪(最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赵秉志,2003-5-1版
贪污贿赂罪(最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赵秉志,2003-5-1版
刑法评论(第5卷)/赵秉志,2004-9-1版
刑事法判解研究(2004年第2辑)(总第7辑)/赵秉志,2004-6-1版
(2004.10使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辅导指南/曾宪义 赵秉志,2004-6-1版
计算机犯罪比较研究(刑事法律科学文库36)/赵秉志 于志刚,2004-7-1版
金融犯罪比较研究(刑事法律科学文库34)/赵秉志 杨诚,2004-7-1版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比较研究(刑事法律科学文库35)/赵秉志 田宏杰,2004-7-1版
环境犯罪比较研究(刑事法律科学文库40)/赵秉志等,2004-7-1版
新编国际刑法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赵秉志,2004-6-1版
刑法分则问题专论(赵秉志刑法学文集II)/赵秉志,2004-5-1版
中国区际刑法专论(赵秉志刑法学文集III)/赵秉志,2004-5-1版
比较刑法暨国际刑法专论(赵秉志刑法学文集IV)/赵秉志,2004-5-1版
刑法总则问题专论(赵秉志刑法学文集)/赵秉志,2004-5-1版
刑法评论(第4卷)/赵秉志,2004-4-1版
2005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联考复习全书/赵秉志沈立城,2004-4-1版
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03年卷)(上/下)/赵秉志,2003-12-1版
刑法评论(第3卷)/赵秉志,2004-1-1版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暨相关重要文献资料/赵秉志等,2004-1-1版
刑事法判解研究(2003年第4辑)(总第5辑)/赵秉志,2004-1-1版
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上/下)(第2卷:刑法实务问题研究)/赵秉志,2003-10-1版
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第1卷:刑法解释问题研究)/赵秉志,2003-10-1版
2004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辅导指南(第2版)/曾宪义 赵秉志,2003-12-1版
刑法学(下册.刑法各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赵秉志,2003-7-1版
刑法学(上册.刑法总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赵秉志,2003-1-1版
刑法论丛(第7卷)/高铭暄 赵秉志,2003-9-1版
刑法评论(第2卷)/赵秉志,2003-9-1版
刑法教学案例(高等院校法学案例丛书)/赵秉志,2003-10-1版
欧盟刑事司法协助研究暨相关文献中英文本/赵秉志,2003-4-1版
国际刑事审判规章汇编/赵秉志 王秀梅,2003-4-1版
国际刑法与国际犯罪专题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文库)/赵秉志 陈弘毅,2003-3-1版
中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探索(刑事法律科学文库15)/赵秉志,2003-3-1版
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定必读法律法规(在职法硕专用)/赵秉志,2002-10-1版
刑事法判解研究(2003年第1辑)(总第2辑)/赵秉志,2003-6-1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犯罪刑法适用-以“非典”事件为中心/赵秉志,2003-6-1版
侵犯财产罪(最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赵秉志,2003-3-1版
扰乱公共秩序罪(最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赵秉志,2003-3-1版
妨害司法罪(最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赵秉志等,2003-3-1版
毒品犯罪(最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赵秉志 于志刚,2003-1-1版
刑法学(同等学力人员申请法学硕士学位考试教材)/赵秉志,2003-3-1版
刑法学(同等学历人员申请法学硕士学位考试模拟题)/赵秉志,2003-3-1版
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02年卷.首卷)/赵秉志,2002-12-15版
办理房屋租赁案件法律依据(办案依据丛书)/曾宪义、赵秉志,2002-11-1版
刑罚总论问题探索(当代刑法理论探索 第3卷)/赵秉志,2003-1-20版
刑法习题集(高等法学专业课程考试同步训练)/赵秉志,2002-7-1版
刑法基础理论探索(当代刑法理论探索)(第1卷)/赵秉志,2003-1-15版
国际区际刑法问题探索(当代刑法理论探索)(第4卷)/赵秉志,2003-1-15版
犯罪总论问题探索(当代刑法理论探索)(第2卷)/赵秉志,2003-1-15版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实战剖析预测与强化训练/赵秉志,2002-12-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2002年第9辑)(总第67辑)/曾宪义、赵秉志,2002-11-1版
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高铭暄、赵秉志,2002-10-28版
刑法评论(第1卷)/赵秉志,2002-10-28版
2003年全国法律硕士研究生联考应试练习-民法、刑法卷/赵秉志,2002-8-24版
2003年全国法律硕士研究生联考应试练习-综合课卷/赵秉志,2002-9-24版
2003年法律硕士自测试题题解-专业基础课、综合基础课(附光盘)/曾宪义、赵秉志,2002-11-1版
刑法论丛(第6卷)/高铭暄、赵秉志,2002-10-1版
2003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配套用书-指定必读法律法规/赵秉志,2002-10-17版
海峡两岸刑法各论比较研究(上/下)/赵秉志,2001-9-1版
刑法论丛(第5卷)/高铭暄 赵秉志,2002-1-1版
刑法新教程/赵秉志,2001-2-1版
新千年刑法热点问题研究与适用(上/下)/赵秉志,2001-7-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沈立城、民主权利/赵秉志,2001-4-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侵犯财产罪/赵秉志,2001-4-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总则篇(下)/赵秉志,2001-4-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总则篇(上)/赵秉志,2001-4-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贪污贿赂罪、渎职罪/赵秉志,2001-4-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赵秉志,2001-4-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下)/赵秉志,2001-4-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罪(上)/赵秉志,2001-4-1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危害国家安全罪等/赵秉志,2001-4-1版
刑罚制度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研究(刑事法律科学文库)/赵秉志 于志刚,2001-1-1版
刑种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刑事法律科学文库)/赵秉志,2001-1-1版
共同犯罪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刑事法律科学文库)/赵秉志 阴建峰,2001-1-1版
犯罪停止形态适用中的疑难问题研究(刑事法律科学文库)/赵秉志,2001-1-1版
单位犯罪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刑事法律科学文库)/赵秉志 田宏杰,2001-1-1版
侵犯人身权权利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赵秉志,2001-1-1版
2001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强化训练与模拟试题/赵秉志 王志祥,2001-4-1版
外国刑法原理-大陆法系(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赵秉志,2000-8-1版
金融诈骗罪新论/赵秉志,2001-2-1版
香港刑法(平)(比较法研究丛书)/赵秉志,1996-1-1版
香港刑事诉讼程序法(中文版)(平)(比较法研究丛书)/赵秉志,1996-10-1版
刑法相临相近罪名界定与运用(上/下)/赵秉志,2000-10-1版
毒品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刑事法律科学文库)/赵秉志,2000-8-1版
妨害司法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刑事法律科学文库)/赵秉志,2000-8-1版
渎职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刑事法律科学文库)/赵秉志,2000-8-1版
侵犯知识产权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刑事法律科学文库)/赵秉志,2000-8-1版
侵犯财产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刑事法律科学文库)/赵秉志,2000-8-1版
金融犯罪界限认定司法对策(刑事法律科学文库)/赵秉志,2000-8-1版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刑事法律科学/赵秉志,2000-8-1版
海峡两岸刑法总论比较研究 (上卷)/赵秉志,1999-7-1版
海峡两岸刑法总论比较研究 (下卷)/赵秉志,1999-7-1版
金融诈骗罪(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赵秉志,1999-9-1版
张子强案件及其法律思考/赵秉志,2000-1-1版
澳门商法典-澳门五大法典/赵秉志,1999-11-1版
澳门民法典-澳门五大法典/赵秉志,1999-11-1版
澳门民事诉讼法典-澳门五大法典/赵秉志,1999-11-1版
澳门刑法典、澳门刑事诉讼法典-澳门五大法典/赵秉志,1999-11-1版
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 (第十集)/赵秉志,1999-10-1版
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 (第九集)/赵秉志,1999-10-1版
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 (第八集)/赵秉志,1999-10-1版
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 (第七集)/赵秉志,1999-10-1版
妨害司法罪(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赵秉志,1999-9-1版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研究/赵秉志,1999-8-1版
韩国刑法典及单行刑法/赵秉志审定,1996-10-1版
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 (第六集)/赵秉志,1999-6-1版
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 (第五集)/赵秉志,1999-6-1版
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 (第四集)/赵秉志,1999-6-1版
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 (第三集)/赵秉志,1999-6-1版
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 (第二集)/赵秉志,1999-6-1版
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 (第一集)/赵秉志,1999-6-1版
扰乱公共秩序罪(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赵秉志,1999-1-1版
侵犯财产罪(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赵秉志,1999-1-1版
99律师资格考试专家指南/赵秉志主编,1999-4-1版
贪污贿赂及相关犯罪认定处理/赵秉志,1999-3-1版
中国刑法/赵秉志,1999-3-1版
毒品犯罪(新刑法典分则实用丛书)/赵秉志,1998-7-1版
新刑法教程/赵秉志编,2002-5-17版
综合法律知识/赵秉志主编,1998-6-1版
企业管理知识/赵秉志主编,1998-6-1版
民商法与经济法知识/赵秉志主编,1998-6-1版
企业法律顾问实务/赵秉志主编,1998-6-1版
侵犯财产罪研究/赵秉志,1998-4-1版
新刑法典的创制/赵秉志,1997-7-1版
法学论文
赵秉志教授与刑法改革及刑法理论的发展 /赵秉志 沈立城
为了共和国刑事法治的完善——访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生导师赵秉志教授 /赵秉志 沈立城
刑法改革与人权保障 /赵秉志,沈立城等等
③ 民法四先生是那四个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江平,中国人民大学佟柔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家福教授、北京大学魏振瀛教授,被法学界尊称为“民法四先生”。
简单介绍一下: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江平,中国著名法学家,1930年12月出生,浙江宁波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56年毕业回国进入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任教。1983年至1990年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校长。是七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2001年10月12日,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江平教授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并被收入中国多种版本的著名学者、著名法学家名录。主要著作有:《中国大网络全书法学卷》(编委、民法学科主编);《罗马法教程》(合著)《西方国家民商法概要》(独著);《民法教程》(合著);《公司法教程》(《新编公司法教程》)(主编、合著);《法人制度研究》(主编、合著);《中国采矿研究》(主编),《中国司法大辞典》(主编);《商法全书》(主编);《证券实务大全》(主编);《商法案例评析》(主编);《沉浮与枯荣》(江平口述,陈夏红整理)等。
中国人民大学佟柔教授,(1921.6. - 1990.9.),满族,辽宁北镇人,中共党员。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民法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主编《民法原理》、《继承法教程》,合编《民法概论》。国内法学界,尤其民法学界,公认佟柔教授是新中国民法的开创者、民法理论的奠基人,是民法学的带头人,称赞他是中国民法的权威、“泰斗”。日本有的法学家誉其为“中国民法之父”,美国有的法学家称他是“中国民法先生”。主要著作有:《民法通则简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民法学》(副主编之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概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若干民法问题》;《论国家所有权》;《中国民法讲义》(副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家福教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原所长、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法学教材编写课题组编委会委员,男,1931年2月生于四川省南充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审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法经济法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顾问。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法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主要著作:.《经济建设中的法律问题》(合著);《专利法基础》(合著);《中国专利法》(合著);《合同法》(合著);《现代中国涉外经济贸易法》(合著);《现代中国民法论》(主编);《民法学债权》(主编);《中国土地法理论与实践》(合著);《经济法诸论》(合著);《经济法要义》(主编);《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法律制度研究》(主编);《物权法中海域物权的立法安排》等等。
北京大学魏振瀛教授1933年生,河北威县人。1950年即参加工作,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后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华成功者研究会高级顾问、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暨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文科分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律系系主任、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董事会董事、国家教育委员会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民商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兼任法律顾问和律师工作。2000年11月离休。主要著作:《民法》(主编)、《民商法原理与实务》、《疑难合同案例研究》、《市场经济与法律》;《民法原理》(合著)等等。
④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分享
四、写在最后
有时候觉得,考名校、读名校就是一个不断祛魅的过程,人生并不会如你预想一般,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周围的人也并非无所不能。但在跨过这个坎之后,你会更有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很多人以为自己在接受“高等教育”,但其实只是在被动接收一定的知识,如果只是接收这些理论化专业性的信息,你最终获得的只会是一种工具亦或武器,但接受教育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关乎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选择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或许有些类似武侠小说里的“性命双修”,在用理论知识不断武装自己的同时,希望也不要忘记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因身为法律人而自豪时所产生的那份感动。
⑤ 北京大学法学本科的教材有哪些
法学院本科生用教材:
一、法学院9字班版本法学绪论(入门课):沈宗灵《法理学》(不常用)
宪法学:许崇德《中国宪法》(不常用),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 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民法学(1)(总论部分、物权):马俊驹《民法原论》(主要是上册) 民法学(2)(合同法):崔建远《合同法》(修订本)
刑法学(1、2):张明楷《刑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教程》 婚姻与继承法学:杨大文《亲属法》、同系列的《继承法》
中国法制史:叶孝信《中国法制史》(新编本) 知识产权法: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教程》 刑事诉讼法: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
商法学(1)(商法总论、公司法): 王保树《中国商事法》(同时也是商法学2) 王保树《中国公司法原理》等等(主要是这两种)
外国刑法学: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法:王保树《经济法原理》
国际法:Akehurst's Mordern Intro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二、法学院0字班版本(更新至2004年)1 法学绪论/法理学(高鸿钧、王晨光,许章润老师)
《法学绪论》使用张文显主编的21世纪课程系列,北大/高教版。 但实际上基本不讲教材。许章润老师的《法理学》课有参考书单。 2
比较法总论(高鸿钧老师) 《外国法制史》,由嵘编 《比较法总论》,茨威格特、克茨著 《比较法研究》,沈宗灵 3
刑法学(张明楷、黎宏、周光权老师)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最新版,黄色封皮的。 4 宪法学(王振民、程洁老师)
许崇德《宪法》,人大出版社出版。金黄色(灰土黄色封皮) 5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田思源老师)
姜明安主编的两本,一本是21世纪教材系列,北大/高教版。 一本是法律硕士(JM)教材系列,法律出版社的,42块钱的那本。
两本教材各有特点,似乎教师更推崇后者,因为比较新,收录了很多新法规。 6 民法学(师资众多,不一一列举)
历史上曾经使用过马俊驹老师的《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九五规划教材。 物权、债权、侵权法请往下看。 7 国际公法(李兆杰老师)
无教材,主要看讲义。李兆杰老师的教材据说年内会出版。 8 国际私法(李旺老师) 李旺《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黄色封皮的。
9 国际经济法(车丕照、傅廷中老师) 车丕照《国际经济法概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9.50元。 10 物权法(程啸老师)
2001级使用《物权法》,梁慧星,法律出版社95规划教材。
2002级是程啸老师自编讲义,但指定的是王利明主编的《物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1 国际贸易与技术转让法(傅廷中老师)
王传丽的《国际贸易法》政法大学出版社 12 西方法律思想史(高鸿钧老师) 《西方法律思想史》人民大学出版社,谷春德主编,
另有凯利的《西方法律思想简史》为重要参考书,法律出版社。 13 债权法(崔建远、韩世远老师)
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的崔建远老师的《合同法》(新版是黄色封皮的)、法律出版社
2004年3月版的韩世远老师出的《合同法总论》和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的张广兴先生的《债法总论》老版本。 14 侵权行为法(程啸老师)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修订版)》,政法2003 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二版),人民法院2004
⑥ 求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及复习资料。
知识产权专业(方向)推荐书目
一、推荐原则
本书目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来推荐学习书目。其推荐原则分别如下:
本科生:在基本掌握民法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产权的入门学习,在侧重于实务运用。
硕士生: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知识产权的基本制度,在掌握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再依个人诧异为实务运用、理论研究两个方向的深入发展作实质、方法上的准备。
博士生:侧重于方法论的学习、四位方式的开拓与知识产权理论研究。
二、推荐书目
(一)本科生:
1、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
2、赵敦华著:《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张玉敏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李开国、张玉敏主编《中国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王泽鉴著:《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王泽鉴著:《法律思维玉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
14、郭禾主编:《知识产权法教学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薛虹著:《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6、沈仁干、钟颖科著:《著作权法概论(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7、李明德、许超著:《著作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黄晖著:《商标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9、汤宗舜著:《专利法教程(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0、孔祥俊:《商业秘密保护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1、知识产权局条法司著:《信专利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
22、董保霖著:《商标法律详解》,中国工商户办社2004年版。
23、程永顺编:《知识产权四法十二条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24、孔祥俊著:《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5、郑成思,《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6、 [奥地利]博登浩森著《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指南》,汤宗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保护文学禾艺术作陪伯尔尼公约(1971年巴黎文本)指南》,刘波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罗马公约和录音只怕公约指南》,刘波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罗东川、马来客主编:《知识产权名案评析》,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30、靳学军、宋鱼水主编:《知识的力量:北京市海滨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十年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1、谭筱清主编:《数字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与判解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2许海峰主编:《知识产权诉讼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33、许海峰主编:《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二) 硕士生:
1、[英]罗素著:《西方哲学史》,马元德译,上午印书馆1976年版。
2、[英]艾耶尔著:《二十世纪哲学》,李步楼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爱尔兰]J•M•凯利著:西方法律思想简史,王笑红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德]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默尔主编:《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上午印书馆1963年版。
7、[英]洛克著:《政府论》,叶启芳等译,上午印书馆1964年版。
8、[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上午印书馆2003年修订第三版。
9、[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等译,北京: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0、[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上午印书馆1959年版。
11、何勤华:《西方法学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12、[葡]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吕平义、苏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米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德卡尔•拉伦茨著:《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6、黄茂荣著:《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周:《罗马法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9、王泽鉴:“民法丛书》系列(《民法总则》、《民法物权1、2》、《债法原理1、2、3》)及《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8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张玉敏著:《走过法律》,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写:《知识产权纵横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版。
23、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新世纪的若干研究重点》,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4、冯晓青等著:《知识产权法热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吴汉东等著:《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7、古祖雪著:《国际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8、陶鑫良、袁真富著:《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29、德利亚•利普希克著:《著作权与邻接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中译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
30、韦之著:《著作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曾陈明汝著:《商标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黄晖著:《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4、尹新天著:《专利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35、张晓都著:《专利实质条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6、魏衍亮著:《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37、程永顺主编:《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实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8、李琛著《知识产权片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39、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0、张玉敏主编:《中国欧盟知识产权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1、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2、张耕著:《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3、张广良著:《知识产权侵权民事救济》,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4、沈仁干主编:《数字技术与著作权观念、规范与实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5、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编:《知识产权经典判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
三、博士生:
1、[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美]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新1版。
3、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挪威]斯坦因•U•拉尔森主编:《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英]丹皮尔著:《科学史及其宗教和哲学的关系》,李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法]巴特著:《符号学原理》,王东亮等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8、[英]霍克斯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9、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新1版。
11、费孝通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英]约翰•香德、彼得•斯坦《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14、[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美]弗里德曼著:《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李琼英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尼尔•麦考密克、奥塔•魏因贝格尔著:《制度法论》,周洁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17、[日]川岛武宜著:《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1994年版。
18、[美]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9、[美]波斯纳著:《法律与文学》李国庆译,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版。
20、[美]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美]霍姆斯著:《普通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英]劳森、拉登著:《财产法》(第二版),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24、[德]京特•雅科布斯著:《规范•人格体•社会》,冯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5、[美]本杰明•卡多佐著:《司法过程性质的分析》,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26、[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27、[意]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8、[德]弗朗茨•维亚克尔著:《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发展魏观察重点》,陈爱娥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29、谢铭洋著:《指挥财产权之基础理论》,元照出版公司1997年第2版。
30、[美]劳伦斯•莱斯格著:《思想的未来》,李旭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1、[美]劳伦斯•莱斯格著:《代码》,李旭等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2、[美]罗伯特•P•墨杰斯等著:《新技术时代的知识产权法》,齐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澳]彼得•达沃豪斯、约翰•布雷斯韦特著:《信息封建主义》,刘雪涛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34、[美]威廉•M•兰德斯、理查德•A•波斯纳著:《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金海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李扬等著:《知识产权基础理论和前沿问题》,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6、金海军著:《知识产权私权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立法资料选》,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8、李雨峰著:《枪口下的法律-中国版权史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赵元果编著:《中国专利法的孕育与诞生》,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
39、左旭初著:《中国商标法律史(近现代部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40、李明德著:《美国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1、李响著:《美国版权法:原则、俺案例及材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2、[德]雷炳德著:《著作权法》,张恩民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3、[英]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4、王太平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原则、理论基础与具体构造》,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5、李琛著:《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6、吴汉东等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7、曹新明著:《中国知识产权法典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8、刘茂林著:《知识产权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49、[日]富田彻男著:《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0、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1、[美]米勒、戴维斯著:《知识产权法: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第三版,影印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2、Brad Sherman and Lionel Bently: The Making of Moder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the British Experience, 1760-191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53、Peter Drahos: 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rtmouth Publishing, 1996.
54、Ronan Deazley: On the Origin of the Right to Copy, Hart Publishing, 2004.
55、John Feather: Publishing, Piracy and Politics-An Historical Study of Copyright In Britain, Mansell Publishing Limited, 1994.
56、Assafa Endeshaw: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y for Non-Instrial Countries, Dartmouth Publishing, 1996.
57、William Cornish: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Fourth Edition), Sweet & Maxwell Ltd,2003.
58、Robert M.Sherwoo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stview Press, 1990.
59、Gillian Davies: Copyright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Published jointly by VCH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 VCH Publishiners Inc.,1994.
附:
1. 《知识产文丛》系列,郑成思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2. 《中国知识产权评论》系列,刘春田主编,商务印书馆。
3. 《北大知识产权评论》系列,郑胜利主编,法律出版社。
4. 《网络法律评论》系列,张平主编,法律出版社。
5. 《知识产权研究》系列,唐广良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
6. 《知识产权法研究》系列,王立民、黄武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⑦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发展历程
(一)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在中国法学教育中,历史最悠久。1898年在戊戌新潮中诞生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后易名为北京大学的京师大学堂,从一开始就在她的专门学第三门“高等政治学”内设有法律学课程。1902年根据清政府《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的规定,在大学专门分科政治科内设法律学目。1904年1月修订大学堂章程,改大学专门分科为分科大学堂,在政法科大学堂内设法律学门。1917年,国民政府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
(二)法律学门学制四年,所设课程分为两类。一类为主课,设:法律原理学、大清律例要义、中国历代刑律考、中国古公历代法制考、东西各国法制比较、各国宪法、各国民法及民事诉讼法、各国刑法及刑事诉讼法、各国商法、交涉法、泰西各国法(罗马法、英吉利法、法兰西法、德意志法)。另一类为补助课,设:各国行政机关学、全国人民财用学、国家财政学。学生读完主课和补助课,尚可随意选修其他课程。修业期满,写出毕业课艺及自著论说,即为毕业。王家驹、程树德、芬来森(英国)、李方、王基磐、陈籙、沈觐扆、冈田朝太郎(日本)、白业棣(法国)、博德斯(法国)、震均鋆、科拔(英国)、王宝田、嵇镜、徐思允、巴和,为政法科最初的教员。
(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将学款移作他用,京师大学堂处境艰难。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京师大学堂复又开学。教育总长蔡元培着手改革旧教育制度。5月改京师大学堂为国立北京大学校,改大学堂总监督为大学校长,以严复任之。1913年2月,改政法科为法科,以孙祥龄为学长。是年法科法律学门招新生一班。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全面改革北京大学旧制的同时,对法科也进行一系列改革。11月聘李大钊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为法律学门讲授社会立法;聘周家彦、左德敏、徐崇钦、黄振声、徐墀、黄右昌、陶履gōng、胡钧、马寅初、张祖训为法科本科教授;王彦祖、郭汝熙、朱锡龄、韩述组、林损、李景早、黄国聪、伦哲如、黄振华为预科教授;废政府官吏为专任教员。同时还改定了课程。年底,法律学门有本科生206人,预科生222人,成为全校大的学门。在改革法科教学制度的同时,在法律学门还设立法律学门研究所,以黄右昌为主任,聘王宠惠研究比较法律、张嘉森研究国际法、周家彦研究行政法、罗文斡研究刑法、左德敏研究保险法、康宝忠研究中国法制史、陈长乐研究美国宪法、王景歧研究中国国际关系及各种条约、徐崇钦研究商业及工厂管理法。1918年在体制上又出新举措,由黄拔声、黄右昌、梁宓、王景歧、孙孝移、雷孝敏、周家彦、康心孚、左德敏、陈介、鹏屠振、余启昌、何基鸿、组成法律学门教授会,实行教授治门。1919年旋又将法科法律学门改为法律学系,设系主任一人,由该系教授会选举产生。还将旧学制中均为必修课的各门课程,改为半为必修、半为选修课程。学生选修课程,可选该系课程,亦可选他系课程。这些改革措施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思想活跃起来,经常参加新闻研究会、哲学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团体举办的学术讲座,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文化思想,投身新文化运动,参加五四爱国斗争,并组织法律研究会研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法学问题。自此,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渐成中国近代法学教育和科研的重要阵地。
(四)20年代,法律学系的课程设置日趋完善,师资力量有所增强发展,但后期由于北京大学屡有变故而法律系亦因之多有变动。1924—1925年,法律学系课程已达30余门,教员人数亦有所增加。所设必修课有:民法总则、民法债权总论、民法债权各论、民法物权、民法亲属、民法继承、民事诉讼法、商法商人通例公司条例、商法商事通例票据船舶、刑法总则、刑法分则、刑事诉讼法、宪法学、行政法总论、行政法各论、外国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经济学原理、专门研究(以论文和译书为研究方法)。选修课有:法律哲学、社会立法论、中国法制史、罗马法、刑事政策、法院编制法、破产法、法医学、社会学、财政学总论、第二外国语。主要教员有:余qǐ昌、张孝移、王世杰、张志让、梁仁杰、左德敏、林志钧、黄右昌、陈瑾昆、石志泉、白鹏飞、李浦、燕树棠、夏勤、杜国庠、程树德、林彬、冯承均等。然而1927年7月奉系军阀张作霖政府取消北京大学,将北京的九所高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并北京大学法科到北京法政大学,称法科第二院,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复将京师大学校改为中华大学,8月16日又改为北平大学。迫于北京大学师生要求复校的强烈抗争,1929年8月南京政府恢复国立北京大学的名称,法律学系也随之恢复成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五)1930年12月,蒋梦麟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仿照美国改革教育制度。对法学教育的改革在于:设法学院,以周炳琳为院长。法学院设政治、经济、法律三系。法律系主任为戴修瓒。系设系务会议,由系主任及该系教授副教授组成,系主任为主席。法律学系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种,师资颇可观。必修课:党义(王先强)、政治学概论(浦薜凤)、经济学概论(卢郁文)、心理学(樊际昌)、国文、第一外国语、第二外国语、民法总则(燕树棠)、民法物编(余启昌)、民法债编总论(刘志敭)、民法债编各论(戴修瓒)、民法亲属编、民法继承编(林彬)、特种民事法(公司法、何基鸿,保险法、李浦,票据法、海船法,(戴修瓒)民事诉论法(李怀亮、石志泉)、刑事诉讼法(陈瑾昆)、刑法分则(林彬)、罗马法(赵之远)、强制执行法(于光熙)、行政法各编(白鹏飞)、国际公法(王化成)、国际私法(燕树棠)、英文法律选读(燕树棠)。选修课:中国法制史(程树德)、中国法制史专题研究(程树德)、法理学(赵之远)、社会学(许德珩)、德国法(何基鸿)、破产法(王家驹)、劳工法(何基鸿)、法医学(刘北霖)。学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每年上课至少在28周以上,四年修满132学分即为毕业。第一、二学年每学期选习至多不得超过22学分,第三、四学年每学期至多不得超过18学分。学生毕业,得学士学位。1934年成立法科研究所,由院长兼主任,负责培养法学研究生。
(六)1937年平津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南迁,于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38年春旋又迁往昆明,改校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此间原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的部分师生奔赴抗日前线,部分师生编入西南联大法商学院,历时8年。法商学院由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社会学系、商学系组成。由于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中,只有北京大学有法律学系,因而联大法商学院的法律学系即为原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西南联大8年期间,法律学系主任为燕树棠。其间先后在法律学系任教的教授除燕树棠外,有戴修瓒、蔡枢衡、芮沐、费青、陈瑾昆、罗文干、张企泰、李士彤、李祖荫、章剑、马质夫、赵凤喈;副教授有林良桐。联大法律学系注重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两方面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亦注重这两者的兼顾。所设课程有:国文、英文、中国通史、逻辑、自然科学、西洋通史、哲学概论、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绪论、民法概论、宪法、国际公法、刑法总则、刑法分则、民事诉讼法、商法、公司法、破产法、行政法、中国司法组织、中国法制史、国际私法、劳工法、社会立法、法理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海商法、保险法、民事执行法、程序法、土地法、票据法、刑事政策、法医学、毕业论文。学生实行学分制,读完140学分左右方可毕业。每年招生20名左右,8年间在联大法律学系就读学生约200名,研究生3名。法律学系许多师生积极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
(七)1946年5月,西南联大结束,三校复员。北京大学重迁北平,于是年秋开学。法律学系与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合为法学院。至共和国成立,其间法律学系主任先后由法学院长周炳琳和教授冀贡泉、费青担任。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师资力量亦有加强。课程方面,增加了比较宪法、司法制度研究等。此间在法律学系先后担任教授的有:燕树棠、费青、蔡枢衡、戴修瓒、芮沐、戴剑、李士彤、黄觉非、刘志yáng、冀贡泉、李祖荫、王克勤、张忠德、赵凤喈、龚祥瑞、严景耀(兼);副教授有汪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亦大大超过西南联大期间累计达600多人。处于中国革命趋于胜利前夕的法律学系师生,积极参加了进步的学生运动。
(八)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带来变革的曙光。法律学系对课程设置作了较大调整。设有马列主义法律理论、国家法、新刑法原理、新民法原理、宪法原理、婚姻法、国际公法、审判工作、商事法原理、犯罪学、法医学、政策与法令、苏联法律研究、名著选读、国际公法研究、国际私法、毕业论文等课程。学生除学习这些专业课程外,还要学习其他系开设的一些课程。课程仍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共和国诞生前在法律系任教的教员此时多还在系任教。张志让、何思敬等教授曾来系兼课。1952年,新中国实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由著名法学家、时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钱端升教授出任北京政法学院首任院长。
(九)1954年,在政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法委员会主任董必武的直接指导下,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得以重建。司法部教育司司长陈守一受命出任重建的法律学系第一届主任。“依靠老干部,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吸收有真才实学的老教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是重建法律学系的指导思想。1954年8月,法律学系新一届教职工41人在北京大学集结。他们分别来源于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政法机关和北京大学。其中包括一批欧美留学归来的教授、学者。1954年9月12日,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教授郑重宣布法律学系重新成立。重建后的法律学系设有系办公室、国家与法的理论教研室、国家法教研室、民法教研室、刑法教研室、资料室。1956年8月,在原有四个教研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国家与法的历史教研室、审判法教研室、国际法教研室。当时法律学系办系指导思想和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点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958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1958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锡五都来系作过报告。法律学系教学计划从1954年至1966年前,先后共有六次较大的变化,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改,几次教学计划的修改特点大致如下:
(一)学制: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
(二)培养目标:开始为政法工作者、法律高级专门人才;五年制时期为法学家、政法研究人才与师资、理论研究人才。
(三)法律专业课程(包括选修课),建系初期介绍苏联法学的课程略多些。
1954年法律专业课26门课程中苏联课程比重较大,约有七门,中苏内容结合的课程约有六门,共十三门课,占法律专业课一半。
1955年法律专业课31门,主要以讲中国内容课程为主,取消了苏联民法、刑法、诉讼法、劳动法、行政法及法院组织法。合并了苏联与人民民主国家法,将法医学改为必修,增开了国家与法的理论专题、检察监督、司法统计。
1956年法律专业课27门必修课中取消了苏联国家与法的历史,苏联财政法,增加了政治学说史,我国的农业合作社法。
1959年法律专业课26门课中必修课中增开了人民公社规章制度,公检法组织与任务、资产阶级国家法、国际关系史、资产阶级民商法、罗马法。
1960年法律专业课19门,其中将刑法学、诉讼法、婚姻法等六门课合并为政法业务课,增开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介绍。
1961年至1966年教学计划基本无多大变动,法律专业课程为21门课,增开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现代资产阶级法与批判,将刑、民法改为刑事政策与法律和民事政策与法律。重建后的法律学系第一次科学讨论会,是在1955年五月四日举行。法律学系自重建系以来,每年校庆,均举办科学讨论会。许多优秀论文参加学校评选,有的参加高校评选。
由于法律学科的实践性强,师生注重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广泛参与国家有关法律的起草,经常出席国家机关的有关会议,并在法院审判活动中担任陪审员和律师。系主任陈守一教授担任北京市律师协会筹委会主任;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专业课程的教师十多人,担任兼职律师,多次担任重大民事、刑事案件的代理人和辩护人。1956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有重大影响的李万铭诈骗案等,该系兼职律师都曾出庭辩护。此间对外交流活动主要是与前苏联东欧国家进行,陈守一教授等曾四次出访前东欧国家,后者也有学者多次造访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从1954年到1956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每年招生120名左右,其中约半数来自在职干部。
(十)从1957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由于政治运动和劳动的增多,法律学系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受到冲击。“反右”、“反右倾”、“大跃进”等,历史性地与法律学系师生的生活纠葛在一起,留下诸多沉重的回忆。在这一时期,教学计划中增大了劳动锻炼、实习和社会调查等方面内容的比重。学制改为五年。培养目标为“政法研究人才和师资”、“政法工作者”、“理论研究人才和师资”等。
1960年将民法和刑法教研室合并为业务教研室。这十年中招生虽不曾中断但招生人数每有降低。1962年仅招生19人。本科生从1957—1966年共计招收约360人。1959年开始招收三年制研究生,至1966年共招收24人。
(十一)文化革命十年中,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受到严重冲击。1970年,宣布了取消法律学系的决定。由于法律学系教职员团结一致,据理力争最终使法律学系得以保存,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免遭解散厄运的政法院系之一。教职员基本没有分散,图书资料基本没有流失,为以后恢复教学和研究工作保存了力量。1966—1971年6年间法律学系没有招生,也没有其它形式的教学活动。1972年,一批教师在刚刚得到平反之后,即致力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首先开办了北京市政法、公安干部短训班,随后举办了华北五省市政法干部培训班。197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学系三十六名教职员合并到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恢复时他们中绝大多数又回到中国人民大学。1974—1976年,法律学系连续招收三届共计150余名工农兵学员,并同时举办多期干部培训班,为恢复法学教育和法制建设作出了贡献。这期间开设的课程逐渐增多,为几届工农兵学员及干部培训班学员开设的课程已有20余门: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国家与法的理论、中国法制史、中国宪法、外国宪法、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西方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婚姻法、劳改法、刑事侦查、国际法、法律文书等。
(十二)1977年,随着正常的招生制度在全国得以恢复,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迎来新的转机;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法律学系进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在新时期,法律学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逐步得以明确;把法学教育、研究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合起来,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设置先进和完备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加强学术研究、多出优秀的学术成果,培养一流的、多层次的法学人才,促进和发展国际法学教育和法律文化的交流,使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成为法学教学与法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对国家、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2009年,法律学系已成为北京大学最大的系之一。自1977年以来,先后担任法律学系主任的有陈守一、马振明、张国华、赵震江、魏振瀛、吴志攀。
(十三)新时期伊始,法律学系即把师资队伍建设当作中心工作之一,招回和调进一批教学骨干。从1979年起,每年开展评定职称工作。同时注意挑选毕业的博士、硕士留系任教,注意吸引在国外学有所成的博士、硕士回系、来系任教。到1998年2月,全系在编教职员112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职称的41人。在编和返聘教授中有博士生导师21人,享受国家级突出贡献津贴的28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有24人。另外,有一批知名人士受聘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兼任教授。
(十四)法律学系经常注意教学研究机构的建设。到1998年2月已设9个教研室;法学理论教研室、法律史教研室、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刑法与犯罪学教研室、民商法教研室、经济法教研室、国际经济法教研室、国际法教研室、诉讼法与司法鉴定学教研室。其中法学理论和国际法为国家教委批准的重点学科;另有资料室和办公室等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助机构,先后成立了由法律学系代管或隶属于法律学系的12个研究机构;国际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犯罪问题研究中心、科技法研究中心、港澳台法律研究中心、立法学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比较法与法社会学研究所、法制信息中心、劳动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税法研究中心。另设有同和律师事务所,燕园法律事务所,司法鉴定室。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这些研究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中,有的是国内所仅有的,有的是国内最先设立的。
(十五)专业体系和课程设置体系,是法律学系在新时期中发展尤快的环节。首先,就本科生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来说:1979年,根据当时的急需在全国率先增设了国际法学专业,1980年又率先增设了经济法学专业,1993年再增设国际经济法学专业。这就形成一个包括法律学专业、经济法学专业、国际法学专业、国际经济法学专业在内的在国内属于尤为完整的法学专业体系。在发展专业体系的同时,法律学系的课程设置体系不断发展。经多次调整,1993年开始,本科生进校后任选专业,学满两个专业学分的可取得双专业毕业文凭。与此同时,再次修订教学计划,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精神,加强了基础课比重。全系所开本科生专业课程已逾70门。其中全系各专业必修课17门:法理学、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概论、合同法、刑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法律文书、律师实务与律师道德;法律学业必修课6门: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与继承法、企业法/公司法、司法鉴定学、犯罪学、劳改法;经济法学专业必修课9门:经济法总论、企业法/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划法与投资法、财政法与税法、金融法/银行法、会计法与审计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国际法学专业必修课8门:中国外交史、国际环境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组织、海洋法、航空航天法、国际司法判例、专业外语;国际经济法专业必修课8门: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海商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经济组织、专业外语;全系各专业限制性选修课23门:现代西方法律哲学、立法学、当代西方法律思潮、中国司法制度、中国法律文化、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外国宪法、公务员法、罗马法、外国民商法、实用刑法学、青少年法学、外国刑法、刑事侦察学、刑事技术概论、法医学、保险法、中国经济立法史、司法精神病学、外国婚姻法、票据法、国际税法、国际法与国际组织专题。除专业课程外,还有若干门全校性公共课程。其次,就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来说:经过这些年发展,到1998年,已有12个专业36个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这12个专业分别是:法学理论、法律思想史、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国际法、环境法;法律学系有八个授予博士学位的专业,它们是:法学理论、法律思想史、宪法学、刑法学、国际经济法、国际法、环境法、经济法。
(十六)法律学系注意将教学与学术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教员开好课、多开课、开新课,鼓励教员钻研学术、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到1997年,全系在新时期共编撰各类高等法学教材近百部,出版学术专著一百六十余部,发表论文一千四百余篇。各类工具书60余部。教材中有30余部系由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教员主持或参与国家教委、司法部组织编写的统编教材。获奖教材为:《法学基础理论》(新编本)、《宪法学概论》、《民法教程》、《民事诉讼法教程》、《国际法》、《经济法原理》等等。
专著中有许多是属于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许多教材由于编写与出版早、质量好,在法学教育界起了良好的作用。
法律学系还于1978年创办了《国外法学》杂志,1988年又改刊为《中外法学》。法律学系法律图书馆是保存、管理图书资料工作进行得较好的图书馆。法律学系研制的《CHINALAW电脑辅助法律研究系统工程》,建立了中国法律数据库,填补了国内法学领域的一项空白。由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先生捐款和国家教委拨款投资兴建的“法学楼”于1993年3月交付使用,为法律学系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物质条件。
(十七)培养人才是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最主要的任务之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形成高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模式。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各具特点,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要求学生或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在不同程度上分别掌握该专业所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一方面,为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既重视基本理论又重视从实践出发,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随着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生中比例的增加,更重视社会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从1977年到1997年,共招收本科生2906人,其中除1989级至1992级本科学生因军训实行五年制外,余皆实行四年学制。从1978年到1997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402人,硕士研究生班约50人,博士生178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二百余人。自1977年以来,授予法学学士学位2418人,硕士学位887人,博士学位71人。1993年,面向全国招收已获得其他专业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35人,攻读法律课程,成为该系首批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从1993年开始,为提高在职人员的法学理论水平,推动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为国家培养较多的法律专业人才,法律学系在北京、深圳、汕头、昆明、广州、烟台等地举办硕士学位课程研修班。从1985—1988年,为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检察干部法律专修科,共培养大专层次学员600余人。1983—1989年承办经济法干部专修科,培养学员110人;1986—1990年为全国武警干部举办法律专科函授班,四年中,培养大专层次的毕业生5000人左右,并先后承担北京地区的函授教学任务及部分省市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材编写和教学辅导任务。1985—1990年,支持烟台大学、宁波大学等创办法律学系。1980—1993年,与北京市司法局、九三学社联合创办北京市法律业余大学。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的教职员也参与了北京大学分校法律学系的创办和管理。1988至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教委决定成立高级法官培训中心,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成为该中心的基地之一,每届招收学员60至70人,十年中为全国法院系统培养各类干部600余名。经国家教委批准,从1987年起与香港树仁学院合办法律本科文凭及学位教育,到2009年已招收11届,共1800余人,其中已有400多人获学士学位;从1991年始,又在法律本科文凭及学位教育的基础上,在香港招收民法专业、国际法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到2009年已招7届,两专业共招硕士研究生70余人,1994年首届硕士学位学生毕业,有13人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与香港树仁学院合办法律本科文凭及学位教育以及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为香港回归培养了一批法律专门人才,该项教育荣获1997年北京市普遍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十数年间,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招收学生、学员的人数、授予学位的人数培养人才的人数,大大超过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总人数。
(十八)法律学系还是全校对外学术交流活动最为活跃的系之一。文化大革命以前,法律学系被列为绝密专业,对外交流活动很少。解密后,对外交往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