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民法知识点
A. 司考真题多维讲解:民商事法律制度内容简介
《司考真题多维讲解:民商事法律制度》内容简介如下:
一、内容范围 民法:该书详细讲解了民法相关的法律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物权、债权、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内容。 商法:涵盖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保险法、破产法等商法领域的核心知识点。 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强制执行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
二、书籍特色 多维讲解:从答案、考点分析、命题思路、常见错误、法条导读和重要警示等多个维度对真题进行深度剖析,帮助考生全面理解题目背后的法律逻辑。 整合资源:整合了“考点”、“法条”与“真题”,实现三者合一,方便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查找和对比,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能力:旨在培养考生灵活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通过多维度的讲解和练习,使考生能够更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
三、学习辅助 同步学习进度:该书以分册形式包装,与学习进度同步,方便考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复习。 提升复习效率:通过多维度的讲解和练习,帮助考生快速掌握重点难点,减少无效学习时间,提升复习效率。
综上所述,《司考真题多维讲解:民商事法律制度》是一本内容全面、讲解深入、实用性强的司法考试辅导书籍,适合广大司法考试考生使用。
B. 司法考试民法考哪些重点
民法历来是司法考试中的所占分值最多的科目,2007年司法考试中民法就占到了97分之多专,故有“属得民法者得天下”的说法。民法内容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全面理解并融会贯通。司法考试考查的比较全面,但还是有重点可循,而且这些重点在历年的考试中反复考查。
民法总则部分,主要集中在意思表示、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诉讼时效、代理、特殊侵权等重点内容。物权法的重点主要包括物权变动、物权的效力、共有、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合同法中,重点是要约规则、缔约过失责任、合同的效力、买卖合同和赠与合同等。婚姻法主要集中在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承担,继承法集中在遗产的分配这一重要考点上。知识产权法在14分左右,《著作权法》是重心,试题难度也最大。当前的知识产权法命题越来越集中于侵权行为的认定。《著作权法》还易于考核权利主体、合理使用和权利内容。《专利法》易于考核专利的新颖性,《商标法》易于考核商标的构成条件。由于知识产权法愈来愈侧重理论考查,试题几乎都是拟制的案例,考生仅仅靠复习法条是绝对行不通的。建议在全面了解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教材或接受培训和辅导。
C. 司法考试民法重要考点:专利侵权行为
司法考试网为您整理提供了司法考试民法重要考点:专利侵权行为,关于民法的相关联系我们都不陌生,因为从某种角度上说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那么关于民法专利权制度相关的知识点你记住了多少?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由于发明创造是一种智力成果,因此保护范围只能通过权利要求确定。
1、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以权利要求内容为准”指以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包括与该必要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确定的范围。
△“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联想到的特征。
2、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以用于解释图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要受到产品类别的限制,即只能是同类产品才属于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题例】(08·卷三·单· 24)
二、专利侵权行为的概念
1、概念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又无法律依据,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
2、特征:
(1)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
(2)必须有侵害行为,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
(3)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实施,不构成侵权。
(4)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依据。
三、专利侵权行为的类型
1、直接侵权行为的形态。这是指直接由行为人实施的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
(1)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2)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4)销售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渗誉;
(5)进口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6)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7)假冒他人丛唤段专利的行为。,具体包括:
A、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非专利权人在自己为生产经营目的而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的非专利产品上擅自标链则注上他人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的行为。
B、在广告宣传中擅自使用他人专利号的行为,而误导他人的。
C、在合同中擅自使用他人专利号,误导他人的。
D、伪造或者变造他人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2、间接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所谓间接侵犯专利权是指行为人本身的行为并不直接构成对专利权的侵害,但实施了诱导、怂恿、教唆、帮助他人侵害专利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下述两种:
(1)销售专利产品的零部件、专门用于实施专利产品的模具或者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机械设备。
(2)未经专利权人授权或者委托、擅自转让其专利技术给他人使用的行为。
△此时受让人若利用了该项专利技术制造了专利产品,那么受让人和转让人构成共同侵权,要承担连带责任。
(3)其他诱导、怂恿、教唆、帮助他人侵权与侵权人构成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三、侵害专利权的民事责任
1、停止侵害
2、损害赔偿:
(1)能够证明实际损失的以实际损失为准
(2)不能证明实际损失的以侵权人所获得的利益为准
(3)若上述两种都不能证明的则由法院参照专利实施费自由裁量
(4)依照前两种情形请求损害赔偿的,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3、专利权的诉讼时效。
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算,专利权人超过2年起诉的,如果该专利权仍在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责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害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自日起向前推算2年计算。
【题例】张某2002年1月经申请获得了某项专利权,赵某在未经其许可的情形下一直从2003年3月1日起就制造该专利产品,张某一直没有起诉,直到2006年12月1日才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赵某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其自2003年3月1日起的损失。问是否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
答:能得到支持。对于损害赔偿的要求法院只能支持自2004年12月1日起至现在这两年期间的损害予以赔偿,在此之前的损害赔偿不予支持,因为已经过了诉讼时效。
4、在提起侵权之诉前权利人所可以采取的临时措施。《专利法》第61条。
《民事诉讼法》第93-96条和第99条的规定:
(1)可以在诉前请求法院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被称作诉前禁令,在民事诉讼法上则被称作诉前行为保全或者先予执行。
(2)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3)诉前证据保全。
(4)无论是诉前财产保全还是诉前证据保全均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相关部分的规定。
D. 司法考试民法题
乙应当对甲的损失负责
首先,判断甲乙双方的买卖合同法律效力如何。
乙具有欺诈的意图和行为,在明知牛有病的情况下,故意作出牛无病的虚假陈述。
甲作出购买的意思表示与甲的欺诈行为是否有因果关系?甲在认识层面上,对牛是否有病是不清楚的;在决定层面上,促成其购买的原因有二个,一是乙的无病的陈述,二是价格便宜;所以乙的虚假陈述与甲的购买决定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因果关系,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法律的价值判断。公平、诚实信用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对于乙的欺诈行为,法律是持否定态度的,合同法明确规定了欺诈构成合同可撤销的原因。对于甲贪图便宜的心态,法律是不否定的,因为任何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但与此同时,甲是否尽到了理性人必要的注意义务,在交易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时,甲注意义务的界限在哪里呢?甲的注意义务的界限就是询问乙否牛有病,在乙做出了牛无病的陈述时,甲已经尽到了必要的注意义务,因为民法的诚信原则要求乙应当作出与事实相符的陈述。
综上,在乙具有欺诈的行为,甲又尽到了必要的注意义务,双方的买卖合同构成了欺诈,因此,属于可撤销的法律行为,甲可以要求撤销该合同,双方各自返还。案例中未提到甲对牛的死亡是否有过错,就排除了这一情形,因此,对甲的损失,乙应当负责,但合同撤销后的处理,还涉及其他问题,如利息、甲使用牛三个月、还可能有甲为牛治病支出的费用等等,因为案例中未给出相关信息,所以无法深入分析,但最主要的处理是乙返还500元,甲返还死牛。
其次,可撤销合同,应当在1年内行使撤销权,此为法定期间,当事人不得自由约定,因此,三个月的约定不影响甲的撤销权的行使。
BTW:这是司法考试的题吗?作为司法考试的卷四的案例分析的话,这题明显不够格啊。做为卷三的一个不定项选择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