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廉洁司法文明

廉洁司法文明

发布时间: 2025-04-27 17:48:01

❶ 论述检察官如何公正执法

检察官作为执法的主体,就必须具备执法者应有的职业素质和修养。而检察官的职业素质包括知识结构、法学理论基础、执法水平和个人修养。

个人修养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是个人经历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后所达到的一种境界。个人修养包括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党性修养、职业道德修养等。

一、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必须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所谓“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

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只修不养,是只知道死读书的呆子。只养不修,则是热衷于主观臆想的狂人。

具有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思辩,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是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

检察官的文化修养是一具长期的过程。

1、作为检察官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

人文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经济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都要广泛涉猎和认真学习,不断积累和丰富学科知识,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执法办案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改变检察官知识结构单一,只学习和注重法律法规知识而忽视人文、社科和现代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努力成为业务精通、学识渊博的专家型、复合型人才。

2、作为检察官要在学习中不断实践、总结和提高。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和运用。在实践中才能知道不足 ,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才能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实践才能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发现不足,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反复过程,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身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为检察官要通过学习加强自身的品行修养。

检察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就要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现代执法理念,恪守“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职业道德规范。

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检察事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忠诚是检察官的政治本色。

公正就是崇尚法治,客观求实,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公正是检察官的职业准则。

清廉就是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徇私情,自尊自重,接受监督。清廉是检察官的基本品德。

文明就是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刚正不阿,敢于监督,勇于纠错,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文明是检察官的工作作风。

4、检察官文化修养的终极目标就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检察官公正廉洁执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还包括坚定的信仰和积极的行动。

作为检察官就要树立社会主义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和对生活的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

作为检察官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牢记宗旨,不辱使命,秉公执法,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

作为检察官就要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崇尚法律、客观求实、淡泊名利、执着追求,做一个维护社会公正正义的法律人。

二、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必须坚持基本的执法准则。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官,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就要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秉承公正、严格、规范、文明、廉洁的执法准则。

1、公正是执法的价值追求。

培根《论司法》中有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公正是现代司法的根本追求和最基本原则。我国的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求我们执法者对每个公民都一视同仁,公正处理。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后果就是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损害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声誉,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强烈不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严格是执法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旧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还是新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原则,都将严格执法作为基本的法治原则。

严格执法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遵从法律规定。在执行法律时,必须坚持有法可依,也就是以法律为依据。法无明文规定不违法,执法必有据。二是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在具体适用法律时,既不对法律条文规定进行随意扩充,也不对法律条文规定任意限制,必须坚持立法本意。要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正确适用法律,该宽则宽,当严则严,绝不允许将违法行为上升为犯罪加以处罚,也不允许将犯罪降格为违法而处理。

3、规范是执法的最大保障。

只有规范才能促进公平公正。规范就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方法、步骤、时限等开展执法办案和刑事诉讼活动。规范包括程序规范、行为规范和语言文字规范等。

程序规范就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开展执法办案活动,不得变通或者省略某个诉讼程序或环节。作为检察官就是要遵循《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规则》和《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工作基本规范》的规定来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行为规范就是执法办案行为要遵循法律法规等禁止性规定,不得损害当事人的权益,损害检察机关的形象。具体地讲,就是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中纪委、中政委、高检院有关执法办案的禁止性规定,如严禁暴力取证、违法使用侦查措施,执行“八要八不准”、“九条硬性规定”、“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八项禁令”等。

语言文字规范就是文明用语、规范用语、专业用语和准确表达。在执法办案中,不得语言粗俗,对当事人进行人身侮辱;不得词不达意,导致歧义和费解。在制作法律文书时,要正确引用法律条文和使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述有关事实和证据。

4、文明是执法的根本要求。

文明与野蛮是相对的。文明执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理念,在执法中充分尊重人权,尊重法律和遵循执法程序,客观公正处理案件。文明总是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同时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司法在进步,文明更是成为现代司法的必然要求。封建司法制度中的暴力与野蛮,在历史长河中几乎涤荡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文明和理性。但在现代司法中,总是有人或多或少地将暴力与野蛮运用于执法办案中,这不仅仅是司法陋习,更是对法律和人权的无视。作为检察官,就要尊重法律、尊重人权,公正文明执法,理性平和执法。

5、廉洁是执法的职业操守。

“公生明廉生威”,是明清许多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铭,这也应成为我们法律人的毕生信条。作为检察官,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不仅要公正执法,更要廉洁执法。廉洁是检察官的基本品德,也是职业操守。恪守清廉本色,方能公正执法。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结果就是对法律的亵渎,必然导致司法不公。作为检察官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不讲私情,不枉法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忠诚之心,护法律之威。

三、检察官文化修养与公正廉洁执法的关系。

文化修养是检察官公正廉洁执法必备的基本素质。

执法活动是一个适用法律、审查判断证据并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还要涉及其他社科知识,如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这些知识就需要我们的检察官通过日常的学习来积累,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如果我们的检察官不加强学习,掌握执法办案必备的知识、理论、技能,不通过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具备基本的执法办案能力,当然也就不可能执好法、服好务了。

文化修养是检察官公正廉洁执法的基本保障。

文化修养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检察官通过文化修养,不仅提升了其分析、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文化修养中确立和完善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人生道路方向,明白了做人的原则道理,让自己明是非、辨真假、知廉耻、守礼义、讲诚信,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确保公正廉洁执法。

公正廉洁执法促进检察官加强文化修养。

作为检察官,必须增强法律、文化等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法律、高质办案的专才,善于沟通、办事公道的通才,精力旺盛、智勇双全的干才。为此,检察官就要坚持学习,增强法律素质。要积极参加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立足职能服务发展能力、审查证据打击犯罪能力、发现线索突破案件能力、敢于监督纠正违法能力、注重调研开拓创新能力。要加强自学,不断充电,增强文化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少交际,多读书,把学习现代经济、科技以及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作为本分,凭借广博知识,在各种法律关系、非法律问题错综交织的检察活动中理出头绪,正确处理案件,解决具体问题。

公正廉洁执法是提升检察官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公正、严格、规范、文明、廉洁的执法准则,就要求我们的检察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检察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就必须要学习相关的知识、法律、制度、准则及其立法精神、法制历史、法律渊源、文化背景等,以法律和制度来规范执法活动,以纪律和规章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既促进了检察官的学习,也提升了自身的修养。因此,公正廉洁执法也是检察官加强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文化修养与公正廉洁执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检察官在执法办案中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促使我们的检察官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总结执法办案的经验教训,这既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周而复始,不仅提高了执法办案水平,也加强了自身的文化修养。


❷ 检察干警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A 坚定理想信念 忠诚检察事业

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就是“忠诚、公正、清廉、文明”。这八个字涵盖了对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内容广泛、内涵深刻。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民族躯体中永不泯灭的钙质,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干警,更是需要这样的钙质!一个民族是需要一种精神的,没有精神支柱的民族,是一个颓废的民族、软弱的民族!唯有这生生不息的责任感、使命感,才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倒的旗、不断的根、不灭的魂!

一、铸忠诚品格,树坚定理想

忠诚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基础和原动力。缺乏忠诚,检察事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忠诚是做人的美德,也是检察职业道德的核心,更是检察机关每位党员必须秉承的党性原则。忠诚就是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始终保持检察队伍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纯洁,忠诚于检察事业。检察官应当勤于实践,在丰富多彩的检察实践中锤炼良好的职业品格。一是在检察业务工作中锤炼自身的职业品格。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检察官要自觉加强修养,潜移默化,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品格。二是在本职工作中养成自身的职业品格。检察官要使“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在日常检察工作中做到常修为检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三是在检务公开中检验自身的职业品格。依法公开检察执法、办案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让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定检察官的职业品格。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张耕曾说过: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遥远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具体体现在对本职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上,体现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所以,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同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结合起来,不能高谈阔论,脱离实际。对检察干警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检察工作,履行好法监督职能。

二、行清廉之路,做文明之人

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保持权力的清廉,必须对权力实行严密有效的监控和制约,遏制和消除一切权力异化和腐败现象,实现权力主体清正廉洁,从而树立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承担反腐败重任的检察机关首先应抓好自身反腐败工作,这是推进司法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保证。检察机关作为执法机关,必须模范地遵守法律,依法办案;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只有自身过得硬,才能监督别人严格执法,己不正,焉能正人?“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神不惊”,但凡清官,都非常地坚信这句古老的中华民谚。因而不管反腐败的形势多么严峻、风声多么紧张,都可以街头巷尾闲庭信步,可以起居有序出行无忧。做人如此,一个单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行得端走得正,谁也不会无端地来骚扰。所到之处,人们都真诚地送上一片清廉的赞誉,尊敬有加。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这既是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开展一切检察工作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直接体现。我们要在办案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取得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要把我们的一切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与建议,接受人大、政协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这样才能行清廉之风,办文明之案。

三、强公正理念,硬监督职能

坚持以“业务建设为中心,队伍建设为根本,改革创新为动力,基层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如何做到公正执法,监督并举呢?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把检察机关的公务行为置于阳光之下,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中,不断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1、将检察职权向社会公开。把与检察职权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有关的活动和事项,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采取召开会议、设置专栏、制作挂图、印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将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职权、内部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活动原则、工作制度、规程和要求等向社会公开。

2、将办案程序向诉讼参与人公开。实行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申请取保候审审查,公诉案件庭审前证据开示,民事行政案件公开审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视察检察工作等制度。依法准确适用逮捕强制措施,认真落实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保障律师依法行使为诉讼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辩护的权利,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转变执法观念和方式,创新侦诉协作机制,提高公诉人综合素质。

3、将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向上访群众公开。坚持正副检察长“接待日”制度,进一步强化文明接待,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服务,做到“三声四心五到位”。即进门有迎声、询问有答声、解决问题有回声;接待来访热心、听取诉求细心、解答问题耐心、处理问题公心;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领导带头、排查回访、工作落实到位。

❸ 政府机关有协助律师的义务吗

镇政府机关没有必须要配合律师调查案件的义务,更何况案件与镇政府无关。
个人的家庭情况以及就业情况属于个人的私有资料,有些内容可以牵涉到个人的隐私,不要说镇政府可以不予律师配合,就是镇政府本身在没有合理理由的前提下都无权查询个人的私有资料。
发律师函与直接去咨询的效果是一样的,镇政府完全可以不与理睬该律师函。
《律师法》第30条规定:“律师参加诉讼活动,依照诉讼法律的规定,可以收集、阅读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同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会见和通信,出席法庭,参与诉讼,以及享有诉讼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第34条:受委托的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凭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和律师执业证书,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
律师调查取证权利无法定强制性,实际操作很难。 律师的法定身份是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为其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由于你说的调取个人的私有信息,必须经过北调取部门的批准或同意才可以。
在司法人员调查取证时,证人或者有关单位和个人是无条件的配合,这不是因为证人有多高的法律意识,关键是司法者象征的是一种“国家公权力”;相比之下,律师调查取证时,证人或者有关单位和个人一是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对律师无所畏惧,导致律师调查取证权不能实现。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❹ 司法作风包括哪些

司法作风主要包括司法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以及文明司法等方面。


1. 司法公正:这是司法作风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司法人员在工作中保持中立、客观、公正的态度,确保法律适用于所有人,不偏袒任何一方。同时,裁判结果应当公正合理,符合法律原则和精神。


2. 司法廉洁:廉洁是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司法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拒绝任何形式的腐败和利益交换。他们应当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


3. 司法为民:司法工作最终要服务于人民群众。司法作风应当体现人文关怀,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司法人员应当积极履行职责,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增进群众对法律的理解和信任。


4. 文明司法:在司法过程中,要求司法人员文明执法、文明办案。他们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遵循法定程序,避免粗暴执法和滥用职权的行为。同时,司法作风还应当体现现代文明的气息,推动司法工作与时代同步发展。


总之,良好的司法作风是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以上就是对司法作风的简要解释。

热点内容
司法厅政审 发布:2025-04-28 02:41:35 浏览:690
立法界定 发布:2025-04-28 02:40:52 浏览:76
合同法中显失公平 发布:2025-04-28 02:30:19 浏览:419
满16周岁未满18劳动法要求 发布:2025-04-28 02:26:28 浏览:358
劳动法关于分公司撤销 发布:2025-04-28 02:13:31 浏览:598
经济法中的事件 发布:2025-04-28 02:04:17 浏览:532
厨房员工规章制度18则 发布:2025-04-28 02:03:39 浏览:29
方俊律师 发布:2025-04-28 01:56:39 浏览:342
法学论坛投稿 发布:2025-04-28 01:56:38 浏览:744
鸡西毕律师 发布:2025-04-28 01:39:24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