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改革方案

司法改革方案

发布时间: 2020-12-18 06:14:09

司法体制改革方案何时能落实

你好,希望将来的法制更为健康-健全.

② 县级司法局在此次司法体制改革中有何具体方案

没有,司法局是行政机关,不涉及司法体制改革(只针对法院、检察院系统。)。

③ 中国大部制改革包含哪些内容

一)实行铁路政企分开。为推动铁路建设和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铁路运营秩序和安全,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

二)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将卫生部的职责、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拟订计划生育政策,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等。

三)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提高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四)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统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资源,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要职责是,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负责著作权管理等。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

五)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为推进海上统一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主要职责是,拟订海洋发展规划,实施海上维权执法,监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环境保护等。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

六)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为统筹推进能源发展和改革,加强能源监督管理,将现国家能源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体制改革建议,负责能源监督管理等。

④ 试述目前司法改革推出哪些改革举措

84项改革近6成旨在确保公正司法
四中全会提出的190项重大改革举措中,有关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有84项,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在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共有4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等。
二是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等。
三是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共有18项改革举措。重点包括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等。
改革措施三年内陆续出台落实措施
中央司改办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对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将84项四中全会改革举措逐项具体化,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节点,提出可检验的成果要求,提升了改革举措的可操作性。按照《实施方案》的时间安排,这些改革举措都要在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内出台具体落实的政策、措施。
中央司改办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全面启动改革工作。自年初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第二巡回法庭在深圳、沈阳挂牌设立,开庭审理案件。《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等改革实施意见也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预计到2015年底,相关部门每个月都将推出新的改革举措,形成相应的改革成果。
>>任务聚焦
1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2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
3建立健全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
4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同时统一错案认定标准,明确纠错主体和启动程序,保证制度顺利实施。
5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6建立预约立案制度,因地制宜推行网上立案及其他远程立案方式,方便当事人诉讼。建立对无正当理由不予立案的司法救济机制。

7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对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适用范围和程序进行探索,明确公益诉讼的参加人、案件管辖、举证责任分配。
8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研究论证审判权与执行权外部分离的模式。
9明确规定社区矫正管理体制、执行程序、矫正措施、法律责任,实现社区矫正制度化、法律化,加快建立监禁刑和非监禁刑相协调的刑罚执行体制。2015年推动制定社区矫正法。
10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5年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制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实施方案。2016年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意见。

⑤ 司法体制改革工勤人员改革方案

司法体制改革不管如何改革,作为政法部门的工勤人员个人身份应该不会改变,现在政法专项编制的普通公务员都是凡进必考(领导干部可以调任),机关工勤人员也不可能过渡为公务员;
中央早有规定政法部门要严格控制工勤人员编制,对于超编配备的工勤人员可能会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分情况采取调离政法部门或自然减员等方式解决,应该说来无论如何改,作为党政机关的工勤人员个人利益应该依法得到保障。

⑥ 警察职务套改方案

《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机构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方案》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公务员局制定的。

2009年10月,公安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制定了《公安机关执法勤务机构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方案》,提交国务院审定通过。12月16日,套改方案正式印发各地。在公安民警职务序列中,专门设计了执法勤务机构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序列,并且在职务称谓和职务层次上与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序列有明显区别,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通道”,使人员最为集中的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能够得到正常晋升,享受相关经济待遇,以消除“官本位”思想,解决“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问题,从制度上、根本上解决压职压级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序列的意见》(国办发[2008]9号,以下简称《意见》),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实施《意见》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依法治警、从优待警、以人为本,体现公安特色,倾斜基层一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力争在2008年底基本完成全国公安民警职务序列分类、称谓规范和相关人员职务套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公安机关内设机构设置,完善公安民警分类管理制度和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公安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实施范围

(一)下列单位在编在职、已评授警衔的公安民警列入《意见》实施范围:

1.各级公安行政机关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

2.各级公安行政机关直属事业单位中,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并列入评授人民警察警衔范围的机构;

3.已完成司法体制改革、纳入公务员法管理的铁路交通、民航、林业公安机构,海关缉私部门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

4.其他属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建制单位的机构。

面试,工资,福利,薪水

上述机构中因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人员,以及尚未完成司法体制改革、未纳入公务员法管理的铁路、交通、民航、林业公安机构人员,暂不列入《意见》实施范围。

(二)下列人员不列入《意见》实施范围:

1.不担任人民警察职务的;

2.已批准离休、退休或者在2008年9月30日前已达到退休年龄的;

3.正在办理调离公安机关和辞职、辞退手续的;

4.被开除公职、劳动教养、判处刑罚、免予刑事处罚的;

5.因其他原因不宜列入实施范围的。

三、实施方法和步骤

各地公安机关要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与公务员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从2008年10月1日起,按照自上而下、分期分批、积极稳妥的原则,对列入《意见》实施范围的单位,组织实施机构、人员分类、称谓规范和相关人员职务套改工作。列入《意见》实施范围的单位及其人员,应于2008年12月31日前完成规范机构设置和职务序列工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确定实施范围:县级以上地方公安机关会同公务员主管部门,梳理确定列入《意见》实施范围的单位及其人员,并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备案。

(二)规范分类、称谓。以省级公安机关为单位,按照《意见》规定,对公安机关内设机构进行分类并规范称谓。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1.凡机构分类与《意见》不一致的,以《意见》为准。其中,县级公安机关已根据2006年公安部《关于县级公安机关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调整归并的相关职能,如文秘、信访、督察等,原则上按照其目前归属情况确定机构分类,即:办公室已归并入指挥中心,以及信访部门已归并入法制室的,均列为执法勤务机构管理。县级公安机关政工监督室内部仍保留有相对独立督察机构及其人员的,该督察机构列为执法勤务机构管理。

2.除监管所、车管所外,内设执法勤务机构实行队建制,并以此规范其机构、人员称谓。其中,内设执法勤务机构在对外交流中需要实行“局”称谓的,可以继续保留。3.内设执法勤务机构的下设单位,均作为执法勤务机构,所属人员按照执法勤务机构人员管理。同时,有关机构及其警官职务称谓暂保持不变。

(三)实施职务套改。

.公安部及其内设机构和地方公安机关及其内设综合管理机构的警官、警员职务称谓,按照《公务员法》及其实施方案执行。

考试,国家公务员,安徽公务员,警察,待遇,职业,求职,面试,工资,福利,薪水2

2.县级以上地方公安机关按照上下同步、分级负责的原则,会同公务员主管部门,对内设执法勤务机构和派出所的公安民警组织实施职务套改,执行相应的工资标准。

(1)警官职务按照所在机构名称套改称谓。其中,内设队建制执法勤务机构的警官职务称谓主要为:总队长、副总队长、支队长、副支队长、大队长、副大队长、中队长、副中队长。监管所、车管所、派出所的警官职务称谓为:所长。副所长。上述机构中主管政治工作的警官职务称谓为: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等。

(2)警员职务原则上按照下列标准进行套改:

调研员套改为一级警长;副调研员套改为二级警长;

主任科员套改为三级警长;副主任科员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不在处分期间的,套改为四级警长,其他套改为一级警员:

①任现职满2年;

②从事公安工作满10年;

③荣立相当于三等功以上等次奖励;

④累计三次以上公务员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

科员套改为二级警员办事员套改为三级警员。(3)级别在24级以上、不在处分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科员,可套改为一级警员:

①担任现职满10年,且最近10年公务员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②担任现职满3年、参加工作满30年,且最近3年公务员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③担任现职满3年、参加工作满20年,荣立相当于二等功以上等次奖励或者累计五次以上公务员年度考核为优秀,且最近3年公务员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4)级别在22级以上、不在处分期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副主任科员,可套改为三级警长:

①担任现职满10年,且最近10年公务员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②担任现职满3年、参加工作满30年,且最近3年公务员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③担任现职满3年、参加工作满20年,荣立相当于二等功以上等次奖励或者累计五次以上公务员年度考核为优秀,且最近3年公务员考核结果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3.原同时担任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的公安民警,列入警官职务序列管理,继续保留原非领导职务相关待遇,并不占用所在公安机关警员职务职数。

(四)完善日常管理。首次套改相关工作完成后,公安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出台警官职务与警员职务的转换、警员职务的晋升、职数管理、警务技术职务管理相关规定。各地公安机关要以贯彻实施《意见》为契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入研究,明确职责,与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按照《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意见》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规范公安机关机构设置,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不断推进《意见》实施工作。

(6)司法改革方案扩展阅读:

警衔制度

警衔是区分人民警察等级、表明人民警察身份的称号和标志,是国家给予人民警察的荣誉。中国人民警察实行警监、警督、警司、警员的警衔制度。

建立

警衔是区分人民警察等级、表明人民警察身份的称号和标志,是国家给予人民警察的荣誉。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增强人民警察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有利于人民警察的指挥、管理和执行职务,1992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正式建立了人民警察警衔制度。警衔制度的建立,是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依法治警、从严治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设置

人民警察警衔设五等十三级,即:1、总警监、副总警监;2、警监(一级、二级、三级);3、警督(一级、二级、三级);4、警司(一级、二级、三级);5、警员(一级、二级)。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警衔,在警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人民警察实行警察职务等级编制警衔。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1、部级正职:总警监;

2、部级副职:副总警监;

3、厅(局)级正职: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

4、厅(局)级副职: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

5、处(局)级正职: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6、处(局)级副职: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

7、科(局)级正职: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

8、科(局)级副职: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9、科员(警长)职:三级警督至三级警司;

10、办事员(警员)职: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2、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3、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三级警督至一级警员。

式样

人民警察换发"九九"式警服后,警衔标志的式样为:

总警监、副总警监警衔标志由银色橄榄枝环绕银色国徽组成。其中,总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一枚橄榄枝环绕一周的国徽,副总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一枚橄榄枝环绕半周的国徽。

警监警衔标志由一枚银色橄榄枝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其中,一级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三枚四角星花;二级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二枚四角星花;三级警监警衔标志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警督、警司警衔标志由银色横杠和银色四角星花组成。其中,警督警衔标志缀钉二道横杠,一级警督警衔标志缀钉三枚四角星花,二级警督警衔标志缀钉二枚四角星花,三级警督警衔标志缀钉一枚四角星花。警司警衔标志缀钉一道横杠,一级警司警衔标志缀钉三枚四角星花,二级警司警衔标志缀钉二枚四角星花,三级警司警衔标志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警员警衔标志由银色四角星花组成。其中,一级警员警衔标志缀钉二枚四角星花;二级警员警衔标志缀钉一枚四角星花。

警衔标志佩带在剑型肩章上。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肩章版面为藏蓝色,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肩章版面为蓝灰色。

佩戴和使用

人民警察警衔的区分是由肩章来区分的,人民警察肩章分为软质扣式肩章、软质套式肩章和硬质扣式肩章三种,其中,软质扣式肩章佩戴于执勤服,软质套式肩章佩戴于多功能服、作训服、战训服和防风皮夹克,硬质扣式肩章佩戴于常服。

此外,胸徽和警号的佩戴也要符合服装规定,执勤服、作训服、战训服和防风皮夹克使用丝织魔术贴胸徽和警号,多功能服和常服使用金属胸徽和警号。

参考资料:社会保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序列的意见



⑦ 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什么制和什么制

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⑧ 劳改系统工人改革方案

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劳教单位工人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8年3月12日司发通[2008]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管理局:
为适应劳教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劳教单位工人分类管理工作,根据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劳教单位工人岗位分类设置和管理的通知》(司发通[2007]69号)的有关要求,司法部制定了《关于劳教单位工人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劳教单位工人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推动劳教工作的改革和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矫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研究解决监狱困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国阅[2001]73号)和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劳教单位工人岗位分类设置和管理的通知》(司发通[2007]69号)等文件要求,现对劳教单位工人的分类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人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劳教单位工人的分类管理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劳教执法、教育矫治劳教人员对工人岗位劳动的特殊要求,将劳教单位劳动岗位予以分类,按照各类岗位的不同特点和政策要求对在岗工人实施劳动管理。
工人分类管理应坚持依法管理、实事求是、统筹兼顾、规范运行的原则。其基本目标是劳教单位工人在实行统一的劳动用工、劳动报酬、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类工人劳动岗位的职责,健全完善适应劳教工作职能特点和发展要求的统一的工人分类管理制度,维护和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促进工人劳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社会化。

二、劳动岗位的分类设置及管理
劳教单位的工人岗位分为劳教所辅助管理岗位、劳教生产关键要害岗位、劳教人员技术辅导岗位三类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一)三类岗位的设置范围、比例由各省(区、市)劳教局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关于劳教单位工人岗位分类设置和管理的通知》(司发通[2007]69号)的有关要求,商同级人事、财政部门核定。在核定工作中,各省(区、市)劳教局要根据实际需要从严掌握,如实际需要岗位数量在省(区、市)劳教系统内综合平衡后低于规定比例下限的,按照实际需要数量核定。
(二)各省(区、市)劳教局按照“集中掌握、统一调控”的要求,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劳教单位三类岗位设置和管理办法。
(三)各省(区、市)劳教局根据所属各劳教所警力配置、收容情况、地理位置、劳教企业组织形式、生产规模、产业特点,以及工人分布、劳教单位发展需要等因素,合理核定和适时调整劳教所的三类岗位设置范围及具体数量。
(四)各省(区、市)劳教局应指导各劳教单位加强岗位管理,转变用人方式,不将三类岗位固定到具体人员。各劳教所应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与所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动态管理。

三、三类岗位人员的选聘
各劳教所必须选聘政治可靠、业务熟练、身体健康者上岗。
(一)选聘对象
选聘对象原则上以各劳教单位现有在职在岗工人为主。对于个别有特殊技术要求的岗位,统一由各省(区、市)劳教局向其他劳教单位或社会进行选聘。
(二)选聘程序
1.由各劳教所公布省(区、市)劳教局核定的岗位及其相应资格条件、岗位数、选聘办法,接受工人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
2.通过适当的考试、考核等方式确定拟聘用人员。
3.公示拟聘用人员名单及其基本情况。
4.确定聘用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各劳教所将经公示通过后的拟聘用人员名单及其基本情况报省(区、市)劳教局审批同意后,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四、三类岗位人员的劳动管理
劳教单位工人分类管理要适应劳教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全面建立三类岗位人员的劳动合同用工制度。
(一)劳教单位三类岗位人员劳动合同的订立、日常管理、考核由劳教所政工劳资部门负责。
(二)劳教单位应根据三类岗位的重要性、技能条件和劳动强度的不同,按照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劳动工资分配办法。
(三)各省(区、市)劳教局应按照《关于劳教单位工人岗位分类设置和管理的通知》(司发通[2007]69号)和《财政部、司法部关于制定劳教所基本支出经费标准的通知》(财行[2007]277号)等文件规定和所属各劳教所三类岗位指标的核定情况,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将三类岗位的经费和补助拨转给相关劳教单位。各单位要本着“统一掌握、合理使用”的要求,按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好该项经费及补助。
(四)劳教单位应根据三类岗位用人需要,做好工人的教育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教育,不断提高工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五)各省(区、市)劳教局要加强劳动用工就业管理,严格控制人口,努力畅通出口。劳教所和劳教企业凡需要向社会选聘新工人的,必须报省(区、市)劳教局审批,实行劳动合同用工。

五、工人分类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劳教单位工人的分类管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重,矛盾多,直接关系工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各省(区、市)劳教局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注意把握工人的思想动态和实际要求,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咨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实施工人分类管理做好各种准备。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各省(区、市)劳教局要加强对劳教单位工人分类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工人分类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劳教单位要建立由劳教所或劳教企业负责人、政工劳资部门负责人和工会等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劳教所、劳教企业和工人三方关系,以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和矛盾,确保工人队伍思想的稳定,维护劳教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
(三)把握政策,建章立制
各省(区、市)劳教局要依据《关于劳教单位工人岗位分类设置和管理的通知》(司发通[2007]69号)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工作,制定涵盖岗位设置和管理、劳动管理、人员选聘、劳动报酬、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劳教单位工人管理具体方案和实施办法,并报司法部劳教局备案。
(四)深入调研,加强指导
各省(区、市)劳教局要认真履行职能,针对劳教单位工人情况比较复杂、地区性差异较大等特点,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确保工人分类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劳教单位三类岗位设置参考范围

附件

劳教单位三类岗位设置参考范围

一、劳教所辅助管理岗位主要包括
(一)机关行政事务辅助类岗位。如劳教所公用车辆驾驶、文印、摄影录像、播音放映、邮件收发、门卫传达、机关食堂、机关接待、电台话务、电网维修、通讯维修、网络维护、图书管理、水电气热维修、房屋修缮、幼儿保育、物资保管、环卫绿化、消防安全管理岗位等。
(二)劳教场所辅助服务类岗位。如劳教人员接见服务、所管设施设备的管理维修、劳教人员生活物资采购、劳教人员食堂、劳教人员医院护工、司药岗位等。
(三)其他辅助管理类岗位。

二、劳教生产关键要害岗位主要包括
(一)习艺性劳动场所生产安全、质量控制类岗位。如生产安全检查监督、安全救护、质量检验、分析化验、计量、质量控制岗位等。
(二)习艺性劳动生产物资采购、保管类岗位。如劳教所生产物资采购和保管、危险品管理、司磅、所内生产物资转运岗位等。
(三)习艺性劳动场所特种设备操控类岗位。如压力容器操作、农机、生产性机动车驾驶、特种车辆驾驶、精密、大型、贵重设备操作、制氧制气、绞车操作、大型排灌设备操作管理、锅炉操作、爆破作业;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岗位等。
(四)习艺性劳动场所辅助管理岗位。如水电气安装、管理、维修、生产现场财会统计、消防、生产区门卫、生产区道路养护等岗位。
(五)其他特殊关键要害岗位。如描图晒图、产品设计、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岗位。

三、劳教人员技术辅导岗位具体设置范围因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结构有所不同(略)

发布部门:司法部发布日期:2008年03月12日实施日期:2008年03月12日(中央法规)

⑨ 哪有《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全文

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保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它最重要的版制约、干扰因素有二权:外部行政化、内部行政化。“法院、检察院的人财物收归省级管理”措施只是减弱了外部制约,也有可能实际中加剧司法的内部行政化,强化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从属关系。这样一来,省级法院、检察院对市县两级法院的垂直管理权,有形、无形中都会增加。因此,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们对中国现有的审级制度的担忧:既然上级法院统管下级,上诉的意义是不是会消失?这种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确可能带来现实的威胁。

⑩ 法院检察院改革中事业编制人员怎么处理

首先,法检两院比较特殊,是不允许出现事业编制的,但是由于政法编制空缺,所以地方政府会特批一些事业编制供法检两院招录辅助人员,不能提拔,不能做法官检察官,甚至编制都只能挂靠在其他单位。

司法改革恐怕很难波及到这部分人,改革的表面标志是先实现人财物省统管,但事业编制属于地方编制,所以这部分人肯定不在改革之内。

1、现在法院的事业编制的岗位都是辅助岗位(司机,内勤,书记员,出纳,后勤,法警等),因为法院的事业编制是不能任审判职称的。

2、待遇一开始差的不大,到了以后,按工龄啊等等啊,会有差距。

3、一般是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也有好多种,要看具体情况)

4、在法院没有审判职称,就没什么前途了。

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1、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2、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3、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

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10)司法改革方案扩展阅读

所有警察,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均属于国家公务员,属于行政编制,从法律上说,无事业编制警察。警察编制是法定的,不能随意增加或者减少。

有的地方,行政编制已满,在行政编制之外,通过地方人事部门,招收事业编制人员充实警察队伍,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这部分所谓“警察”,不能算做公务员,只能按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严格说来,也不能完全履行警察职务。

《警察法》第二条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行政处罚法》第十五条 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十六条 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第十七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热点内容
央视社会与法平安365几点 发布:2025-01-11 18:01:47 浏览:966
巴中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发布:2025-01-11 16:56:01 浏览:566
宰杀家禽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1 16:24:48 浏览:237
在我国会计法规 发布:2025-01-11 16:23:10 浏览:556
袁世凯立法称帝 发布:2025-01-11 15:26:46 浏览:733
大同肖律师 发布:2025-01-11 15:25:57 浏览:13
儿童虚拟游戏法规 发布:2025-01-11 15:23:05 浏览:111
车锁有问题厂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1 15:17:47 浏览:577
2017劳动法主动辞职 发布:2025-01-11 15:15:24 浏览:403
法律公司开业典礼新闻稿 发布:2025-01-11 14:24:52 浏览:494